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章节目录 > 作者前言

作者前言(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 2017-02-13 11:37
政权,他又阴谋策划了纵火烧毁国会大厦事件。在于掉对手或制造丑闻方面,戈林是相当有办法的。他创建了盖世太保和集中营。他一手组建的纳粹德国空军,专门用以对付不设防的邻国。在迫害犹太人问题上,戈林出谋划策,非常积极。他不遗余力地将德国经济推入战争轨道,为战争服务。戈林是这场战争的策划者之一,是仅次于希特勒的人物,他集所有被告的罪恶活动于一身……”

    戈林被称为乱世枭雄,是因为在他身上能够找到一切战争狂人的共同特点。他阴险狡诈,寡廉鲜耻,权欲熏心,凶残暴戾,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背信弃义,这些仅从30 年代初期发生的国会纵火案和镇压罗姆冲锋队等事件就可得到证明。但是,他对希特勒一直忠心耿耿,几乎从没生过二心。

    即便是在他失宠之后,受到希特勒的冷落及宿敌新贵们的打击时仍然如此。

    大概就是因为这一点,尽管在战争后期,希特勒已对他厌恶至极,却没有像对陆军将领那样随意处置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戈林的心态比较复杂,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投机”。一方面,他对发动世界大战疑虑重重,害怕战争毁掉德国,特别是毁掉他个人已经得到的一切;另一方面,他又害怕他的退缩引起希特勒的不满,一旦德国赢得这场战争,他不能以功臣自居。因此,他忽而深居简出,忽而抛头露面;忽而消极厌倦,忽而干劲十足;忽而劝说希特勒以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忽而狂热支持希特勒的战争政策。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极度消沉,常常想逃避战争。但他也明白,他已同希特勒绑到一起了,除了讨取希特勒的欢心,别无选择。于是,更多的时候他是在按照希特勒的旨意挥舞屠刀,极力使他和他的空军不让希特勒失望,尽管他未能做到这一点。

    本书除了写出戈林作为战争狂人的所作所为和性格特点之外,也用一定的笔墨,反映了戈林作为一个“人”或者说一名“军人”的生活和脾性。比如,写了戈林的儿女情长,他对第一个妻子卡琳的一往情深,对第二个妻子埃米和女儿埃达的无限爱意都跃于纸间。他曾有过的为维护正统军人的形象而禁止滥杀无辜和爱护士兵的举动,在书中也有记述。另外,本书还描述了戈林作为吸毒者的心理变态行为。他涂脂抹粉、讲究穿戴、把玩宝石的种种怪癖,他的极度专横跋扈、刚愎自用,他那在第三帝国要人中出了名的挥霍无度和奢侈腐化,他那超出常人的权力欲和虚荣心,都同他长期吸食吗啡不无关系,当然这些最根本的还出于他的法西斯本性。戈林所作出的一些绝顶荒唐的事情,已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可确为史料所记载。总之,笔者力图不仅仅把戈林当作一个抽象、空洞的战争恶魔的“符号”来写,而是着力刻画一个有血有肉、独具特色的反面的历史人物形象。在注重历史感、真实性的前提下,也对可读性有所考虑。

    近年来,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类传记作品和史学著作多有问世,我国读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阿道夫·希特勒等人已不陌生。但对戈林,迄今为止,除了个别译著和少量一般介绍性若述外,国内还没有出现一本专门记述其生平的作品。笔者不揣浅陋,在参考有关史料的基础上,撰写了这部比较全面、客观、历史地记录和评述戈林一生经历的传记著作,以人物在二战前后的经历为重点,从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角度来发掘其行为背后的原因。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史学界同行及各界读者指正。

    王建吉

    199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