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投身红军是我家(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华西列夫斯基》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华西列夫斯基 2017-02-13 11:36
辖节制。他们的任务是,抵制来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波兰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军队对苏俄的进犯和武装干涉。调驻此地后,该师改称为步兵第48师,华西列夫斯基的团也相应地成为第143旅的第427团。
在向当地革命委员会报告工作过程中,谦逊的华西列夫斯基几次提出,他自己还很年轻,缺乏在作战条件下指挥一个团的经验,故而请求革命委员会给他们团派来一位更有经验的团长,而他自己则乐于担任副团长或一个营的营长。革命委员会的领导同志很赞赏华西列夫斯基这种谦逊、坦率的作风,但仍数次劝他收回自己的请求,认为他完全有资格和能力领导好自己的团。后来由于他的执意相求,革命委员会才终于接受了建议,派索鲍尔诺夫前来担任该团团长,命令他继续作该团的副团长。未久,华西列夫斯基的团随第143旅被调至步兵第11师,改称为第32旅第96团,他的职务仍是副团长。
1920年5月,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这第11师奉命参加一次对波兰资产阶级地主干涉军的反突击任务,而第96团则担任了全师主要攻击团的艰巨任务。他带领全团沿铁路线周围的湖泊地区,猛烈地向前推进了大约20俄里。后来又与波兰精锐部队波兹南师发生遭遇。激战中,华西列夫斯基身先士卒,智勇神威。最后,他机智地率领一个营绕到了克鲁列夫希兹纳车站背后,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猛烈打击。然而,在随后争夺该车站的反复绞杀性战斗中,他的部队也遭到了很大的伤亡,以致曾有几天被编入师的预备队进行休整。可是,在重新投入战斗的另一次与敌军骑兵的遭遇战中,由于大部分士兵没有同骑兵作战的经验,最后全团被冲散了,以致他不得不一边行军一边收集被冲散的部队。事后,他曾说:“这对我来说又是一课。”
7月间,华西列夫斯基随同部队又一次向波兰敌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他所在的第15集团军很快便恢复了5月进攻时放弃的大片地区。接着继续直逼波军,卢格博科耶、帕拉菲亚诺沃和莫洛杰奇诺军大片地段被甩在身后,最后一直推进到利达一线。当他们准备继续向前跨过涅曼河时,突然遭到了死守这一防御地带的波兰匪军的顽强阻击。原来,波军在这里所凭借抵抗的筑垒防线,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所构筑的。至7月底,双方在这一地区展开了拉锯战,战斗异常激烈,华西列夫斯基所率领的英雄96团,在这个时期的战斗中打得非常顽强、勇敢,很多基层指挥员牺牲了,受伤的那些则一概带伤指挥作战。这种情况使他极为感动,由此他也切实地看到了苏俄红军将士与旧俄军队官兵的根本区别之处。
正当战斗进行得空前激烈的时候,置身前线的华西列夫斯基突然接到一道命令:要他立即动身前往原来所在的步兵第48师担任第427团团长之职。应该承认,此时他的心情是非常矛盾的:本来,在这里他已与第96团官兵形成了非常友好的关系。而且,他特别珍重的一点还在于,正是在该团这段时期内,使他取得了同敌人正规军作战的许多指挥方面的知识和艺术,因此,他对该团的感情是很深的。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步兵第48师又是他曾经工作过的部队,那里有他从图拉带过的原步兵第5团的很多官兵;况且,这也是上级不可动摇的军令。作为一名军人,只能无条件地执行它。
这样,华西列夫斯基热情地辞别第96团的战友和士兵们后,背着一身征尘来到了步兵第48师师部所在地的维利诺地区报到。当时48师的师长是巴拉诺维奇,1919年他曾在图拉省的别廖市担任预备营营长,后来是由48师一个团的团长提升上来的。在这里,师长指示他立即去143旅报到,因为第427团仍归该旅节制。到了旅部,旅长兼政治委员卡尔宁却告诉他说,他原来要调任的职务现在已经有人接任了,并建议他去师里听候师长的新指示。华西列夫斯基心里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但一转念,算了吧,何必呢!干什么不都是革命工作吗?况且,按他的历来主张,他并非一定要当团长,相反,倒是更喜欢担任副团长或营长这类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因此,他没再去找师长,而是请求卡尔宁旅长在旅里给他派一个这类的职务。这样,他便被派到第429团当了副团长。
到8月初,西线的苏俄红军经过胜利的7月进攻,已经把波兰敌军赶到华沙地区。但随着长达500公里的英勇跃进与长途行军,部队已经相当疲惫。又由于远离后方,人员和弹药都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而这时所面对的又是得到协约国强大技术装备支持的毕苏斯基的优势兵力,因而苏俄红军很快就陷入了痛苦的8月挫折。苏军第3、4、15集团军及骑兵第3军不得不纷纷后撤,这就是当时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所广泛宣传的“维斯瓦奇迹”。
为了阻击敌人优势兵力对后撤的苏俄西线红军部队的猛烈追击,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第48师乃奉命开赴第15集团军各部刚刚撤出的沃尔科维斯克地区。这一带原是第15集团军的后方,有各种辎重、炮场的炊事房。他们初到这里时,还看到一些零散走失的红军战士不时一群群地来到这里。这些经过英勇激战的士兵,个个面孔黧黑,疲惫不堪,许多人还裹着带血的绷带,一些轻伤员则三五成群地在大路两旁踯躅而行。看到自己的战友们的这副惨景,华西列夫斯基真是伤心难禁。
8月下旬,即第48师刚挺进到这里不到4天的时候,他们便与前来追击的波兰敌军遭遇。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第429团在待命的斯维斯洛奇地区也遭到了敌军的猛攻,经过官兵们顽强勇敢的抵抗,敌人的进攻被暂时打退了。接着,全师在接近比亚维斯卡森林的地段部署了较牢固的防御阵地。在此后的两星期中,总是有敌军不断地发动进攻,双方互有胜负,但该师的大体防线还是基本保持住了。这段时间的艰苦战斗,不论是对华西列夫斯基本人,还是对整个第48师官兵,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锻炼。
就华西列夫斯基个人来说,恰巧在这时还出现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特殊波折。
事情是这样的。
9月中旬左右,波兰匪军在一次猛烈的进攻中,冲破了部署在第429四左翼的第427团的阵地。为保障侧翼安全并支持受难中的友邻,团长德列伊维奇经与华西列夫斯基商量,决定使用本团的预备队第2营对敌实施反突击行动。这次反突击行动是华西列夫斯基亲自率第2营实施的。战斗中,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若定,机智地摸到了敌人后方,然后施以猛烈的突然打击。反突击成功了,敌军被打退了,获得了相当可观的一批战利品。但是,原先企图与第427团建立联系的目的没有能够实现。后来经从战斗中跑散并撤到429团阵地的个别427团战士处获悉,他们团因突然遭受巨大损失已经向另一方向溃不成军地败退了。
当天晚上,德列伊维奇团长把华西列夫斯基叫到了团部,当面递给他一份卡尔宁旅长的电报命令。命令责成他立即负起步兵第427团团长之职,并在清晨之前无论如何要恢复它受创之前的状态。面对此状,华西列夫斯基很感愕然复茫然。但不管如何,军令毕竟是军令,他不能装作视而不见,更不能置之不理。
华西列夫斯基抓起电话:“报告旅长,我是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您的命令我看到了。但是,请原谅我的直率,我很难执行您的这项命令,尽管主观上我一点也不想不执行它……”
“什么?!难道你在战场上胆怯了吗?要知道,你现在已经是苏俄红军的一名军官了,这不是在旧军队!”华西列夫斯基的话还没说完,电话的另一端就传来了卡尔宁旅长这番气势汹汹的训斥声。
华西列夫斯基很感委屈。想不到旅长对他竟这么不客气,这很有点像是对他军人人格的侮辱。于是他也提高了声音:
“我想请问旅长,我如果现在就去执行您的命令,那么,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第427团,它的团部及它的前团长呢?”
旅长听了,觉得对方是在和他赌气,便道:
“你要找的这些,实际上都在你刚从那里回来的那个营的所在地区,如你真的要去找的话。”
“报告旅长,在我率2营实施反突击的那个地区,现在根本看不到427团的任何影子。否则,我也就不会与他们建立不起来联系了。”华西列夫斯基停了一会儿,换了一种建议的口气继续说道:“现在,我个人有个建议,立即把作为旅预备队的428团调到被敌军冲破的地段,然后哪怕只给我一夜时间,也好用来收集和整顿可能被冲散的427团。当然,必要的时候还要请求旅里给予人力方面的支援……”
“好了,你不要说了!请你立即到我的旅部来一趟。请记好,是立即!!”卡尔宁旅长生气地挂断了电话。
这时,已是22时20分了。
很快,华西列夫斯基便急匆匆地赶到了旅部。他清楚,这位拉脱维亚工人出身的严厉旅长一定还会当面给他以更严重的训斥。当然,他也深知,这位顶头上司是个令人敬畏的勇敢军人,不愧是1917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英雄机枪手。
果然,一见面,卡尔宁旅长便再次决断地重复了他先前的那个命令,并问他到底执行不执行。华西列夫斯基便解释道:“像我刚才在电话中说的那样,尽管我主观上想执行您的这项命令,但这个命令我实在无法完成,因为……”还未等华西列夫斯基把话全说出来,卡尔宁旅长便控制不住了。“你不要狡辩了,我也不想听。既然你敢不服从上级的命令,我就有权把你监禁起来!”随后,旅长便命令卫兵把华西列夫斯基捆了起来,亲当即决定将这个不服从上司命令的军官押送到设立在沃尔科维斯克的师部军事法庭。
华西列夫斯基明白,再争辩什么也没用了。于是,他便在旅部宪兵的押送下连夜向沃尔科维斯克方向去了。他们刚刚走出不到4俄里,传令兵又送来了新的命令,说是旅长决定把原人带回旅部,另行处理。
重新回到旅部后,卡尔宁旅长则第三次向华西列夫斯基重复了那道要他去重建427团的命令。华西列夫斯基这时也来气了,便再次表示,他无法执行那道命令,如果旅长还坚持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话,他甘愿接受任何方式的处罚。于是,旅长便命令文书当面起草了一份书面命令。根据该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因“怠工和盲目胆怯”被撤销第429团副团长之职,并任命他回所在团的第2营、6连充当一名排长,而且要求必须连夜去报到,天明前赶到。
此时,刚好深夜1时50分。
待华西列夫斯基带着旅长这项命令回到团里时,团长和军事委员都深感不安,也为所发生的一切大感意外。作为战友和同志,他们都非常同情他,但所能做到的也最多不过是安慰安慰他而已。此外,两位战友还坚持要留他在团部过一夜,这由他们亲自向旅长去说明。但此时的华西列夫斯基心情极其复杂而沉闷,他也不愿意让战友们看着他难受的样子,更不愿把这种不好的情绪传染给明天还要继续指挥作战的他们。因此,在他的执意要求下,当天深夜,他便带着行李去了自己白天刚从那里回来的2营阵地……
几天后,旅长把作为旅预备队的第428团的一部分也派到了这里。实际上,这正是当时华西列夫斯基向他所建议的做法。这样,经过这两部红军将士的顽强战斗,第427团演退留下的缺口终于补好了。敌人对此一地段发动的两次攻势均被击退。
不到一周时间,华西列夫斯基在2营6连他的排里便接到了师长的命令,要求他立即赶到师部听候对他的新指示。
在师部,师长和军事委员热情地接待了华西列夫斯基。两位首长对他宣布说:“经师党委和军事调查机关的详细调查,卡尔宁旅长对你的控告并不能得到证实。因此,现在师党委决定,撤销卡尔宁旅长对你的不正确命令。希望你能正确对待这件事情。”随后,两位首长还告诉他说:“原步兵第96团和现步兵429团两家的团首长和党组织对你的评语都十分好。步兵第11师首长和政治部还通知我们说,由于你1920年在7月进攻中表现出的有成效而机智的行为,已经提出了授予你‘红旗勋章’的申请。”此外;两位首长还郑重地告诉他:“经集团军司令科尔克将军同意,在目前没有团长职务空缺之时,暂时任命你为我们师新编成的独立营的营长。”并问他对这种安排是否满意。华西列夫斯基表示,他愿意服从师部的新安排,并在新的战斗岗位上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来积极工作,这样才能不负党和红军给予他的巨大信任。
此次风波过后,华西列夫斯基显得异常兴奋。他曾专门利用战斗间隙回了一趟原来的第429团团部,当面向德列伊维奇团长和军事委员诉说自己的种种感受。他讲道;像这样的遭遇和经历,在旧军队中是经常发生的,甚至是司空见惯的。而事后则根本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申述,更不会有谁站出来为一个下级军官主持公道。而他今天所能得到的这种善遇,则只能发生在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队伍里。因此,他很感谢布尔什维克党的英明,也感到红军队伍里的正确的官兵关系和作风。
到这年10月间,由于苏波和约的签订,整个西方前线反对干涉军的斗争便也基本结束。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步兵第48师则奉命作为集团军的预备队,进驻了从第聂伯河到列津纳河之间的走廊地区。
稍后,华西列夫斯基及其所率的独立营还曾在图罗夫一带参加过围剿土匪部队的数次战斗。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剿匪战斗中,前面提到的那位第143旅旅长卡尔宁英勇地牺牲了。对此,华西列夫斯基深感悲痛,并特别到师部去参加了这位英雄的追悼会。事后,他曾对他的战友说过这样的话;“其实,他和我同年,他的生活还刚刚开始。但在这短短的一生中,卡尔宁却为苏维埃政权做了许多贡献……”
在向当地革命委员会报告工作过程中,谦逊的华西列夫斯基几次提出,他自己还很年轻,缺乏在作战条件下指挥一个团的经验,故而请求革命委员会给他们团派来一位更有经验的团长,而他自己则乐于担任副团长或一个营的营长。革命委员会的领导同志很赞赏华西列夫斯基这种谦逊、坦率的作风,但仍数次劝他收回自己的请求,认为他完全有资格和能力领导好自己的团。后来由于他的执意相求,革命委员会才终于接受了建议,派索鲍尔诺夫前来担任该团团长,命令他继续作该团的副团长。未久,华西列夫斯基的团随第143旅被调至步兵第11师,改称为第32旅第96团,他的职务仍是副团长。
1920年5月,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这第11师奉命参加一次对波兰资产阶级地主干涉军的反突击任务,而第96团则担任了全师主要攻击团的艰巨任务。他带领全团沿铁路线周围的湖泊地区,猛烈地向前推进了大约20俄里。后来又与波兰精锐部队波兹南师发生遭遇。激战中,华西列夫斯基身先士卒,智勇神威。最后,他机智地率领一个营绕到了克鲁列夫希兹纳车站背后,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猛烈打击。然而,在随后争夺该车站的反复绞杀性战斗中,他的部队也遭到了很大的伤亡,以致曾有几天被编入师的预备队进行休整。可是,在重新投入战斗的另一次与敌军骑兵的遭遇战中,由于大部分士兵没有同骑兵作战的经验,最后全团被冲散了,以致他不得不一边行军一边收集被冲散的部队。事后,他曾说:“这对我来说又是一课。”
7月间,华西列夫斯基随同部队又一次向波兰敌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他所在的第15集团军很快便恢复了5月进攻时放弃的大片地区。接着继续直逼波军,卢格博科耶、帕拉菲亚诺沃和莫洛杰奇诺军大片地段被甩在身后,最后一直推进到利达一线。当他们准备继续向前跨过涅曼河时,突然遭到了死守这一防御地带的波兰匪军的顽强阻击。原来,波军在这里所凭借抵抗的筑垒防线,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所构筑的。至7月底,双方在这一地区展开了拉锯战,战斗异常激烈,华西列夫斯基所率领的英雄96团,在这个时期的战斗中打得非常顽强、勇敢,很多基层指挥员牺牲了,受伤的那些则一概带伤指挥作战。这种情况使他极为感动,由此他也切实地看到了苏俄红军将士与旧俄军队官兵的根本区别之处。
正当战斗进行得空前激烈的时候,置身前线的华西列夫斯基突然接到一道命令:要他立即动身前往原来所在的步兵第48师担任第427团团长之职。应该承认,此时他的心情是非常矛盾的:本来,在这里他已与第96团官兵形成了非常友好的关系。而且,他特别珍重的一点还在于,正是在该团这段时期内,使他取得了同敌人正规军作战的许多指挥方面的知识和艺术,因此,他对该团的感情是很深的。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步兵第48师又是他曾经工作过的部队,那里有他从图拉带过的原步兵第5团的很多官兵;况且,这也是上级不可动摇的军令。作为一名军人,只能无条件地执行它。
这样,华西列夫斯基热情地辞别第96团的战友和士兵们后,背着一身征尘来到了步兵第48师师部所在地的维利诺地区报到。当时48师的师长是巴拉诺维奇,1919年他曾在图拉省的别廖市担任预备营营长,后来是由48师一个团的团长提升上来的。在这里,师长指示他立即去143旅报到,因为第427团仍归该旅节制。到了旅部,旅长兼政治委员卡尔宁却告诉他说,他原来要调任的职务现在已经有人接任了,并建议他去师里听候师长的新指示。华西列夫斯基心里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但一转念,算了吧,何必呢!干什么不都是革命工作吗?况且,按他的历来主张,他并非一定要当团长,相反,倒是更喜欢担任副团长或营长这类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因此,他没再去找师长,而是请求卡尔宁旅长在旅里给他派一个这类的职务。这样,他便被派到第429团当了副团长。
到8月初,西线的苏俄红军经过胜利的7月进攻,已经把波兰敌军赶到华沙地区。但随着长达500公里的英勇跃进与长途行军,部队已经相当疲惫。又由于远离后方,人员和弹药都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而这时所面对的又是得到协约国强大技术装备支持的毕苏斯基的优势兵力,因而苏俄红军很快就陷入了痛苦的8月挫折。苏军第3、4、15集团军及骑兵第3军不得不纷纷后撤,这就是当时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所广泛宣传的“维斯瓦奇迹”。
为了阻击敌人优势兵力对后撤的苏俄西线红军部队的猛烈追击,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第48师乃奉命开赴第15集团军各部刚刚撤出的沃尔科维斯克地区。这一带原是第15集团军的后方,有各种辎重、炮场的炊事房。他们初到这里时,还看到一些零散走失的红军战士不时一群群地来到这里。这些经过英勇激战的士兵,个个面孔黧黑,疲惫不堪,许多人还裹着带血的绷带,一些轻伤员则三五成群地在大路两旁踯躅而行。看到自己的战友们的这副惨景,华西列夫斯基真是伤心难禁。
8月下旬,即第48师刚挺进到这里不到4天的时候,他们便与前来追击的波兰敌军遭遇。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第429团在待命的斯维斯洛奇地区也遭到了敌军的猛攻,经过官兵们顽强勇敢的抵抗,敌人的进攻被暂时打退了。接着,全师在接近比亚维斯卡森林的地段部署了较牢固的防御阵地。在此后的两星期中,总是有敌军不断地发动进攻,双方互有胜负,但该师的大体防线还是基本保持住了。这段时间的艰苦战斗,不论是对华西列夫斯基本人,还是对整个第48师官兵,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锻炼。
就华西列夫斯基个人来说,恰巧在这时还出现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特殊波折。
事情是这样的。
9月中旬左右,波兰匪军在一次猛烈的进攻中,冲破了部署在第429四左翼的第427团的阵地。为保障侧翼安全并支持受难中的友邻,团长德列伊维奇经与华西列夫斯基商量,决定使用本团的预备队第2营对敌实施反突击行动。这次反突击行动是华西列夫斯基亲自率第2营实施的。战斗中,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若定,机智地摸到了敌人后方,然后施以猛烈的突然打击。反突击成功了,敌军被打退了,获得了相当可观的一批战利品。但是,原先企图与第427团建立联系的目的没有能够实现。后来经从战斗中跑散并撤到429团阵地的个别427团战士处获悉,他们团因突然遭受巨大损失已经向另一方向溃不成军地败退了。
当天晚上,德列伊维奇团长把华西列夫斯基叫到了团部,当面递给他一份卡尔宁旅长的电报命令。命令责成他立即负起步兵第427团团长之职,并在清晨之前无论如何要恢复它受创之前的状态。面对此状,华西列夫斯基很感愕然复茫然。但不管如何,军令毕竟是军令,他不能装作视而不见,更不能置之不理。
华西列夫斯基抓起电话:“报告旅长,我是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您的命令我看到了。但是,请原谅我的直率,我很难执行您的这项命令,尽管主观上我一点也不想不执行它……”
“什么?!难道你在战场上胆怯了吗?要知道,你现在已经是苏俄红军的一名军官了,这不是在旧军队!”华西列夫斯基的话还没说完,电话的另一端就传来了卡尔宁旅长这番气势汹汹的训斥声。
华西列夫斯基很感委屈。想不到旅长对他竟这么不客气,这很有点像是对他军人人格的侮辱。于是他也提高了声音:
“我想请问旅长,我如果现在就去执行您的命令,那么,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第427团,它的团部及它的前团长呢?”
旅长听了,觉得对方是在和他赌气,便道:
“你要找的这些,实际上都在你刚从那里回来的那个营的所在地区,如你真的要去找的话。”
“报告旅长,在我率2营实施反突击的那个地区,现在根本看不到427团的任何影子。否则,我也就不会与他们建立不起来联系了。”华西列夫斯基停了一会儿,换了一种建议的口气继续说道:“现在,我个人有个建议,立即把作为旅预备队的428团调到被敌军冲破的地段,然后哪怕只给我一夜时间,也好用来收集和整顿可能被冲散的427团。当然,必要的时候还要请求旅里给予人力方面的支援……”
“好了,你不要说了!请你立即到我的旅部来一趟。请记好,是立即!!”卡尔宁旅长生气地挂断了电话。
这时,已是22时20分了。
很快,华西列夫斯基便急匆匆地赶到了旅部。他清楚,这位拉脱维亚工人出身的严厉旅长一定还会当面给他以更严重的训斥。当然,他也深知,这位顶头上司是个令人敬畏的勇敢军人,不愧是1917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英雄机枪手。
果然,一见面,卡尔宁旅长便再次决断地重复了他先前的那个命令,并问他到底执行不执行。华西列夫斯基便解释道:“像我刚才在电话中说的那样,尽管我主观上想执行您的这项命令,但这个命令我实在无法完成,因为……”还未等华西列夫斯基把话全说出来,卡尔宁旅长便控制不住了。“你不要狡辩了,我也不想听。既然你敢不服从上级的命令,我就有权把你监禁起来!”随后,旅长便命令卫兵把华西列夫斯基捆了起来,亲当即决定将这个不服从上司命令的军官押送到设立在沃尔科维斯克的师部军事法庭。
华西列夫斯基明白,再争辩什么也没用了。于是,他便在旅部宪兵的押送下连夜向沃尔科维斯克方向去了。他们刚刚走出不到4俄里,传令兵又送来了新的命令,说是旅长决定把原人带回旅部,另行处理。
重新回到旅部后,卡尔宁旅长则第三次向华西列夫斯基重复了那道要他去重建427团的命令。华西列夫斯基这时也来气了,便再次表示,他无法执行那道命令,如果旅长还坚持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话,他甘愿接受任何方式的处罚。于是,旅长便命令文书当面起草了一份书面命令。根据该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因“怠工和盲目胆怯”被撤销第429团副团长之职,并任命他回所在团的第2营、6连充当一名排长,而且要求必须连夜去报到,天明前赶到。
此时,刚好深夜1时50分。
待华西列夫斯基带着旅长这项命令回到团里时,团长和军事委员都深感不安,也为所发生的一切大感意外。作为战友和同志,他们都非常同情他,但所能做到的也最多不过是安慰安慰他而已。此外,两位战友还坚持要留他在团部过一夜,这由他们亲自向旅长去说明。但此时的华西列夫斯基心情极其复杂而沉闷,他也不愿意让战友们看着他难受的样子,更不愿把这种不好的情绪传染给明天还要继续指挥作战的他们。因此,在他的执意要求下,当天深夜,他便带着行李去了自己白天刚从那里回来的2营阵地……
几天后,旅长把作为旅预备队的第428团的一部分也派到了这里。实际上,这正是当时华西列夫斯基向他所建议的做法。这样,经过这两部红军将士的顽强战斗,第427团演退留下的缺口终于补好了。敌人对此一地段发动的两次攻势均被击退。
不到一周时间,华西列夫斯基在2营6连他的排里便接到了师长的命令,要求他立即赶到师部听候对他的新指示。
在师部,师长和军事委员热情地接待了华西列夫斯基。两位首长对他宣布说:“经师党委和军事调查机关的详细调查,卡尔宁旅长对你的控告并不能得到证实。因此,现在师党委决定,撤销卡尔宁旅长对你的不正确命令。希望你能正确对待这件事情。”随后,两位首长还告诉他说:“原步兵第96团和现步兵429团两家的团首长和党组织对你的评语都十分好。步兵第11师首长和政治部还通知我们说,由于你1920年在7月进攻中表现出的有成效而机智的行为,已经提出了授予你‘红旗勋章’的申请。”此外;两位首长还郑重地告诉他:“经集团军司令科尔克将军同意,在目前没有团长职务空缺之时,暂时任命你为我们师新编成的独立营的营长。”并问他对这种安排是否满意。华西列夫斯基表示,他愿意服从师部的新安排,并在新的战斗岗位上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来积极工作,这样才能不负党和红军给予他的巨大信任。
此次风波过后,华西列夫斯基显得异常兴奋。他曾专门利用战斗间隙回了一趟原来的第429团团部,当面向德列伊维奇团长和军事委员诉说自己的种种感受。他讲道;像这样的遭遇和经历,在旧军队中是经常发生的,甚至是司空见惯的。而事后则根本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申述,更不会有谁站出来为一个下级军官主持公道。而他今天所能得到的这种善遇,则只能发生在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队伍里。因此,他很感谢布尔什维克党的英明,也感到红军队伍里的正确的官兵关系和作风。
到这年10月间,由于苏波和约的签订,整个西方前线反对干涉军的斗争便也基本结束。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步兵第48师则奉命作为集团军的预备队,进驻了从第聂伯河到列津纳河之间的走廊地区。
稍后,华西列夫斯基及其所率的独立营还曾在图罗夫一带参加过围剿土匪部队的数次战斗。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剿匪战斗中,前面提到的那位第143旅旅长卡尔宁英勇地牺牲了。对此,华西列夫斯基深感悲痛,并特别到师部去参加了这位英雄的追悼会。事后,他曾对他的战友说过这样的话;“其实,他和我同年,他的生活还刚刚开始。但在这短短的一生中,卡尔宁却为苏维埃政权做了许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