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树中独爱柳(2/2)
《古典诗词漫话·晚唐风韵》作者:古典诗词漫话·晚唐风韵 2017-01-10 17:28
,正清秋时,‘斜阳’喻迟暮,‘蝉’喻高吟,言沉沦迟暮,岂肯尚为人书记耶?”这并不是说不通的。可是,也可以有第二种解释,这是哀伤一个女子青春易逝的诗,前两句写年少时的美丽和喜悦,后两句写韶华已逝的衰老与悲哀。或者,还可以有第三种解释,这是对人生的咏叹,就像东晋桓温那句感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一样(《世说新语·言语》),前两句以春柳喻青年时不识愁滋味,后两句以秋柳暗指老年迟暮时才识得生命的短暂……
要作这样各各不同的解释很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当一个涵蕴很丰富的象征出现时,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带进去加以想象,于是它就像一个多棱面的镜子一样反射出各各不同的影像;比如心理学上的墨渍测验,一滴墨滴成的一个自然痕迹,有人看成了云,有人看成了马,有人看成了怪物,有人却看成了人像。“柳”这个意象本来就有多种象征意义,所以,当李商隐不加具体点明地写成这首《柳》诗时,就有人读出了历史,有人读出了爱情,有人读出了哲理,就像鲁迅说一部《红楼梦》有人读出了淫诲,有人读出了排满与革命一样。
这类没有具体指向的诗最费人心思,要如射覆一样猜出谜底来本是不太可能的。不过,李商隐为什么偏爱“柳”这个象征似乎可以从他的生平中寻出蛛丝马迹来。在《玉溪生集》中,唯一带长序的诗《柳枝五首》中说,有一个叫柳枝的洛阳姑娘,精通乐律,一次听到李商隐的侄子李让山念《燕台》诗,她惊讶地连声询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李让山告诉她:“这是我们乡中一位少年叔叔写的。”于是柳枝手断长带,交给让山转赠李商隐,说三日后约李商隐会面,“以博山香”侍候,李商隐欣然应允。可是阴错阳差,一个偶然的缘故使李商隐匆匆离去,使他失去了交结这位巾帼知音的机会,后来听到消息说,柳枝已被东诸侯带走了。李商隐伤心之余,写了五首小诗追怀这个未曾谋面的姑娘,其中一首写道: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也许,这是李商隐又一次恋爱悲剧,它使李商隐这个极其重情的人久久不能忘怀。如果是这样,那么,李商隐如此偏爱“柳”这个意象,或许就与这位柳枝姑娘有关,而上面所引的那首《柳》诗,可能是在吟咏一个沦落女子的身世呢!
要作这样各各不同的解释很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当一个涵蕴很丰富的象征出现时,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带进去加以想象,于是它就像一个多棱面的镜子一样反射出各各不同的影像;比如心理学上的墨渍测验,一滴墨滴成的一个自然痕迹,有人看成了云,有人看成了马,有人看成了怪物,有人却看成了人像。“柳”这个意象本来就有多种象征意义,所以,当李商隐不加具体点明地写成这首《柳》诗时,就有人读出了历史,有人读出了爱情,有人读出了哲理,就像鲁迅说一部《红楼梦》有人读出了淫诲,有人读出了排满与革命一样。
这类没有具体指向的诗最费人心思,要如射覆一样猜出谜底来本是不太可能的。不过,李商隐为什么偏爱“柳”这个象征似乎可以从他的生平中寻出蛛丝马迹来。在《玉溪生集》中,唯一带长序的诗《柳枝五首》中说,有一个叫柳枝的洛阳姑娘,精通乐律,一次听到李商隐的侄子李让山念《燕台》诗,她惊讶地连声询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李让山告诉她:“这是我们乡中一位少年叔叔写的。”于是柳枝手断长带,交给让山转赠李商隐,说三日后约李商隐会面,“以博山香”侍候,李商隐欣然应允。可是阴错阳差,一个偶然的缘故使李商隐匆匆离去,使他失去了交结这位巾帼知音的机会,后来听到消息说,柳枝已被东诸侯带走了。李商隐伤心之余,写了五首小诗追怀这个未曾谋面的姑娘,其中一首写道: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也许,这是李商隐又一次恋爱悲剧,它使李商隐这个极其重情的人久久不能忘怀。如果是这样,那么,李商隐如此偏爱“柳”这个意象,或许就与这位柳枝姑娘有关,而上面所引的那首《柳》诗,可能是在吟咏一个沦落女子的身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