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瞥中的上海(2/2)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吾国吾民卷》作者:中华百年经典散文·吾国吾民卷 2017-02-13 11:24
所著小学体育教授法规现正在付印中。
美术专门学校。为武进刘海粟先生创办,民国元年起至今已二十年,校址共分三院:第一院西门白云观,二院西门林荫路口,三院上海林荫路底。分西洋画科,高等师范科,中国画科,雕塑科,工艺图案科。西洋画科修业期四年,初级师范为二年,其余都是三年。学生二百八十六人,十年度经费为五万二千元。学生课外研究有各种集会,如书学研究会,乐学研究会,工艺美术研究会,文学研究会,画学研究会,舞蹈研究会,讲演会等。我们参观**写生,是从外边雇的女子,每月二十元的酬金。补习教育有函授学校,系美术附设。
在上海除参观学校外,蒙黄警顽先生导领参观商务印书馆,他的组织是股份有限公司,现已二十余年,资本金五百万元。分印刷所、编辑所、发行所三大机关,每所又设有所长,总理一切事务。我们到印刷所,在招待室略稍息用茶后,遂参观各处,规模很大,占地约七十余亩,布置极为完备,有印刷工场四,铁工厂,铸工场,各种制造工厂十余处,均系极大之厂屋。各种制造工场十余处,水塔一座,可常储二万加仑之清水。女工哺乳室专为女工有小儿哺乳之用;此外尚有花园同聚院,亦清洁而幽雅。自制机器陈列室,陈列机器各种,皆该所自制品。印刷所工友计男子二千五百余人,女子五百余人,此外零件杂工复不下千余人;尚另联有高等技师,及专门学者。并附设有尚公学校,及养真幼稚园,商业补习学校,毕业后可在本公司服务。因时间关系,仅参观大概而已。
上海地方繁华嚣乱,简直一片闹声的沙漠罢了!所以我除了参观了几个学校和买一点东西外,我就在女青年会伏着看书。我半分的留恋都莫有,对于这闹声的沙漠。
我好容易盼到是今天下午上船去——六月十五号。我觉着异常的高兴,宛如我去西湖一样。下午乘着小船渡到黄浦江,因为颖州船在浦东停着。这船是明天清晨才开往青岛去,所以今天晚上还是住在船上;我们包了一个舱,比较的还减轻点痛苦。热气腾沸,煤炭铺满了甲板,令人感着种说不出的感觉来。我和芗蘅住了一间房舱,把行李收拾后,遂把那圆形的窗打开,让换换这清鲜空气。我们遂锁了门,到甲板上换空气;看小船都在那风浪中挣着进行,我们看见险极了!望黄浦江岸上的灯光辉煌,像缀了一列的夜光珠。江上帆船、海船都一列的排着,红灯绿灯在波光中闪烁着,映出一道光路,照在我的眼帘内。现时暮色苍茫,包围着黑暗之神临到。我觉着很怅惘,遂回到我那六尺长四尺宽的官舱内寻那飘泊的梦去。
今日(十六日)我从迷惘的梦中醒来,从那圆窗中望去,白烟氤氲,雾气沉沉,把一片黄浦江,撑了一支白罗的幕帐,一切的船只都锁在那白雾中间。我梳洗后(到)甲板上去看看,只见一提提的黑煤由浦东往船上挑,黑脸黑手的苦工可怜极了!那时西北角涌来一阵阵的黑云都阴沉沉底陷在最沉闷的幕下!果然没一刻,倾盆的大雨下起来!把甲板上煤冲了个干净。待了一会,我回到房舱去躺着,但无聊极了,只好把《小说月报》拿出来看看;听着窗外雨声渐沥,杂着各种噪音,一阵阵都送入我耳鼓。
十二时,船慢慢地开驶了!遂到甲板上望着吴淞,乘风破浪地向目的地进行去。下午六时已入海,稍觉簸荡,尚不十分的痛苦,一埋首我又回到睡乡找生涯去。晚上一点钟的时候,我醒来睁开眼,开了房舱都静静地在觅香甜的梦哩;残淡的电灯(光)印在我的脸上,耳中只听到船走的声音,我脑筋非常的清楚,清醒。夜寒了。我加了一层毡子盖上,闭着眼凝神地静养着。我忽然想到我毕业后,也一样同在这大海里的波浪危险一样。神秘的人生啊!将奈何?我负着这莫大的恐惧,去敲那社会的门呵……
十七号早晨,梳洗后我出了舱门,一望水天相接,青翠的海水,激着白色的浪花,荡着鱼鳞般的波纹;这是何等的伟大美丽啊?俄而太阳出来,映着碧波,幻出万道银光,直射入我的眼帘。波涛滚滚,破浪直进。我遂把日记本拿到甲板上写着。我同惠和又谈到北京的妹情形,她非常的焦忧!俄而孝颜来叫我回到房舱去吃饼干去。用午餐后睡得二小时,醒来时只见芗蘅同慧文下棋。下午起大雾,船行甚慢;我不觉地发生了无数感慨!晚十二时船停多时,因雾大,不能前进的缘故;同学都头晕呕吐,我同芗蘅倒非常舒适。
十八号,早晨,向海上一望,白雾漫漫,船仍不能开驶,同学大半皆面黄肌瘦,状态极其狼狈。海中浪花翻激,有水母游泳其中。十二时已抵青岛,风景殊佳;下船时大雨倾盆,衣单天寒,此种滋味,真第一次领略。到青岛这天,正是端午节,我们住到了东华旅社的楼上。
本文是《模糊的余影》中的片断,原载1923年9月至10月《晨报副刊》
选自《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卷,1985年初版,书目文献出版社
美术专门学校。为武进刘海粟先生创办,民国元年起至今已二十年,校址共分三院:第一院西门白云观,二院西门林荫路口,三院上海林荫路底。分西洋画科,高等师范科,中国画科,雕塑科,工艺图案科。西洋画科修业期四年,初级师范为二年,其余都是三年。学生二百八十六人,十年度经费为五万二千元。学生课外研究有各种集会,如书学研究会,乐学研究会,工艺美术研究会,文学研究会,画学研究会,舞蹈研究会,讲演会等。我们参观**写生,是从外边雇的女子,每月二十元的酬金。补习教育有函授学校,系美术附设。
在上海除参观学校外,蒙黄警顽先生导领参观商务印书馆,他的组织是股份有限公司,现已二十余年,资本金五百万元。分印刷所、编辑所、发行所三大机关,每所又设有所长,总理一切事务。我们到印刷所,在招待室略稍息用茶后,遂参观各处,规模很大,占地约七十余亩,布置极为完备,有印刷工场四,铁工厂,铸工场,各种制造工厂十余处,均系极大之厂屋。各种制造工场十余处,水塔一座,可常储二万加仑之清水。女工哺乳室专为女工有小儿哺乳之用;此外尚有花园同聚院,亦清洁而幽雅。自制机器陈列室,陈列机器各种,皆该所自制品。印刷所工友计男子二千五百余人,女子五百余人,此外零件杂工复不下千余人;尚另联有高等技师,及专门学者。并附设有尚公学校,及养真幼稚园,商业补习学校,毕业后可在本公司服务。因时间关系,仅参观大概而已。
上海地方繁华嚣乱,简直一片闹声的沙漠罢了!所以我除了参观了几个学校和买一点东西外,我就在女青年会伏着看书。我半分的留恋都莫有,对于这闹声的沙漠。
我好容易盼到是今天下午上船去——六月十五号。我觉着异常的高兴,宛如我去西湖一样。下午乘着小船渡到黄浦江,因为颖州船在浦东停着。这船是明天清晨才开往青岛去,所以今天晚上还是住在船上;我们包了一个舱,比较的还减轻点痛苦。热气腾沸,煤炭铺满了甲板,令人感着种说不出的感觉来。我和芗蘅住了一间房舱,把行李收拾后,遂把那圆形的窗打开,让换换这清鲜空气。我们遂锁了门,到甲板上换空气;看小船都在那风浪中挣着进行,我们看见险极了!望黄浦江岸上的灯光辉煌,像缀了一列的夜光珠。江上帆船、海船都一列的排着,红灯绿灯在波光中闪烁着,映出一道光路,照在我的眼帘内。现时暮色苍茫,包围着黑暗之神临到。我觉着很怅惘,遂回到我那六尺长四尺宽的官舱内寻那飘泊的梦去。
今日(十六日)我从迷惘的梦中醒来,从那圆窗中望去,白烟氤氲,雾气沉沉,把一片黄浦江,撑了一支白罗的幕帐,一切的船只都锁在那白雾中间。我梳洗后(到)甲板上去看看,只见一提提的黑煤由浦东往船上挑,黑脸黑手的苦工可怜极了!那时西北角涌来一阵阵的黑云都阴沉沉底陷在最沉闷的幕下!果然没一刻,倾盆的大雨下起来!把甲板上煤冲了个干净。待了一会,我回到房舱去躺着,但无聊极了,只好把《小说月报》拿出来看看;听着窗外雨声渐沥,杂着各种噪音,一阵阵都送入我耳鼓。
十二时,船慢慢地开驶了!遂到甲板上望着吴淞,乘风破浪地向目的地进行去。下午六时已入海,稍觉簸荡,尚不十分的痛苦,一埋首我又回到睡乡找生涯去。晚上一点钟的时候,我醒来睁开眼,开了房舱都静静地在觅香甜的梦哩;残淡的电灯(光)印在我的脸上,耳中只听到船走的声音,我脑筋非常的清楚,清醒。夜寒了。我加了一层毡子盖上,闭着眼凝神地静养着。我忽然想到我毕业后,也一样同在这大海里的波浪危险一样。神秘的人生啊!将奈何?我负着这莫大的恐惧,去敲那社会的门呵……
十七号早晨,梳洗后我出了舱门,一望水天相接,青翠的海水,激着白色的浪花,荡着鱼鳞般的波纹;这是何等的伟大美丽啊?俄而太阳出来,映着碧波,幻出万道银光,直射入我的眼帘。波涛滚滚,破浪直进。我遂把日记本拿到甲板上写着。我同惠和又谈到北京的妹情形,她非常的焦忧!俄而孝颜来叫我回到房舱去吃饼干去。用午餐后睡得二小时,醒来时只见芗蘅同慧文下棋。下午起大雾,船行甚慢;我不觉地发生了无数感慨!晚十二时船停多时,因雾大,不能前进的缘故;同学都头晕呕吐,我同芗蘅倒非常舒适。
十八号,早晨,向海上一望,白雾漫漫,船仍不能开驶,同学大半皆面黄肌瘦,状态极其狼狈。海中浪花翻激,有水母游泳其中。十二时已抵青岛,风景殊佳;下船时大雨倾盆,衣单天寒,此种滋味,真第一次领略。到青岛这天,正是端午节,我们住到了东华旅社的楼上。
本文是《模糊的余影》中的片断,原载1923年9月至10月《晨报副刊》
选自《石评梅作品集》戏剧游记书信卷,1985年初版,书目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