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大义今释》 第七章 修习佛法定慧中的错误和歧路一
《楞严大义今释》作者:楞严大义今释 2017-01-13 12:53
性空正觉的基本认识
佛说:“一切众生灵妙光明的自性本觉真心,本来是圆满的。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众生们因为迷此真理,才有变相作用的妄心,发生痴迷与贪爱。生了痴爱以后,就普遍地遮障了自性本觉的光明。于是自性真空,迷妄变化不息,形成世界万有形形色色种种的存在。所以这十方世界之内,所有物质和精神的存在,凡是未得到无漏果的人,都是痴迷于顽固性的妄想而生存成长。应当知道:《虚空生汝心内,(自性本觉的真心)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如果有一个人能够证悟到真心自性,返还自性本无之体,这十方虚空,就完全销殒。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只因一切凡夫智慧昏暗,所以觉不到它变迁的迹象。如果是已经证得果位的大菩萨、阿罗汉等,彼此心精相通,当处湛然清净。其他鬼神魔精怪之流,自然会感觉不安,便要向你扰乱不休。
“他们虽然震怒,向你扰乱,但是他们在尘劳烦恼里,你若能住灵明妙觉的自性寂照中,好像《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他们虽然依靠神通之力,等于外客想来喧宾夺主,是否能够成就破乱,全在你心中的五阴主人。如果自己心中着迷,不能自主,外来的客邪,就得到方便了。若是能够在禅定境界中,当下不迷,即使群魔乱舞,也就无奈你何。否则,就会为之迷惑,堕入魔道,以形神俱灭,无可哀救。“(以下说明修习禅定的功用过程中,精神发生心理生理的变化,自己误认为已经得道,着于幻觉错觉的魔境,吾佛慈悲,故一一加以分析。)
色阴区宇--生理与心理互变范畴的魔境
佛说:“在禅定静虑的当中,消灭一切杂念。如果杂念真能舍离无存,一切精明了然,动中静中,自然都不变移。忆念妄念,还是一样。当你停留在这种禅定的境界上,正像一个开着眼的人,处在很幽暗的房间里。虽然自性心精灵妙清净,但是真心还未发生光明。这种境界,名为色阴区宇。如果像开眼去看晴明,十方洞开无遮,再也没有幽暗的存在,就名为色阴尽。这个人就能够超越劫浊。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还是因为坚固为它的根本作用。(以下列举色阴区宇的十项魔境,佛都说:“并非已经得证圣道,如果心里不认为是证圣境,那是很好的境界。假使认为这证得圣境,就会落于群邪。)
(1)在色阴区宇里,精诚研究它的玄妙灵明。觉得自己这个四大之身,忽然脱离羁绊似的。顷刻之间,身体能够脱离障碍,优游自在。这是精明流溢到眼前的境界。只是功用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2)又因为此心精诚研究它的玄妙灵明,可以彻见身内的一切。自己竟能在身体的内部,捡拾出蛲蛔等虫。可是自身仍旧安然无恙,也不会受到伤毁。这是精明流溢到身体上去,只是精诚专一修行所致。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3)又因为此心向内外精诚研究,那时候的魂魄意志和精神,除了还把握住有这个身体以外,其余的地方,都可以互相涉入,而且还可以互为宾主。这时,忽然听到空中说法的声音,或者听到十方虚空中,同时有人在演讲奥妙的至理。这是精神魂魄互相分离,却与别的精神魂魄互相和合的作用,也可以成就一种善根。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4)又因为此心的澄清皎洁,发露出自心的光明。看见了十方世界,都变成紫金色的光明。一切物件,都化为佛身,或者在那个时候,忽然看到毗卢遮那佛踞坐在天空中的光台上面。还有千佛围绕着,虚空中的无数国土和莲花,都同时出现。这是心魂灵悟,引发平时闻听所习染的境界。因为自心光明的发起,照到一切世界。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5)又因为此心精诚研究它的灵明虚妙,一直不停地在起观察作用。过分地抑制按捺,想要降伏妄念,自然会引起超越制止作用的相反力量。于是,忽然之间,看见十方的虚空,同时都变成七宝或百宝的光色,青黄赤白,各自显现,彼此不相障碍。这是抑制按捺的功力太过于用力所致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6)又此心研究到澄清透澈的境界,自心的精光,再不散乱妄动。在夜半暗室之中,犹如白天一样,忽然可以看见种种的物象。而且暗室中的东西,依旧照样存在。这是此心功用细密所致。使能见的功能澄清,可以使它洞见幽暗中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7)又因为此心契合圆通,与虚无相融化,觉得四肢同于草木一样,就用火烧刀斫,也没有感觉。用火烧他的身体,不能着热,用刀割他的肢肉,犹如削劈木头。这是生理本能的物理尘性的并合,排除了四大(地、水、火、风)的种性。一直趋向而入于纯一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8)又因为此心力求成就清净之果,净心的功力达到极点,忽然看见十方大地山河,都变成了佛国。并且具足七宝,各色的光明又遍满虚空之间。同时又看见无数的佛,遍满在虚空之间,都有非常华丽的楼殿。而且下见地狱,上观开堂,都没有障碍。这是平常欣慕佛国胜景,厌恶人间浊世的思想所凝结。日累月积,凝想久了,精神就变化成功这种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9)又因为此心研究至于深远之极,忽然在夜半,可以看见远方的市井街巷,或者亲族眷属等人。甚之,还可以听到他们的说话。这是用功急切,迫逼此心太过,使令心神飞出,所以不受障碍远隔,也能够看见一切。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10)又因为此心研究到精细之极,看见善知识的形体变移不定,刹那之间,无端有种种迁改。这邪心含受了魑魅,或者是遭遇天魔入于心腹。甚之,会无端说法,通达一切妙义。自己若不认做已经证得圣心,这种魔事,就会渐渐销歇,不可以执着为是。
“以上所说的这十种禅定中的境界现象,都是色阴的生理与心理,和物理的交感互变,所以显现这种情形。因为众生迷顽无知,不自加忖量,遇到这种现象,就迷不自识,自己说是已经跻登圣人的地位。于是便成为大妄语,结果堕于无间地狱。当我灭度以后,你们应当依我所教,在末法时期中,宣扬其中义理。莫使天魔得其方便,保护扶持一般修学的人,得成无上大道。“
受阴区宇--感觉变幻范畴的魔境
佛说:“在修止观、禅定的止定境界中,色阴已尽者。身心的物理互变净尽了,就见到一切佛心,宛如明镜当中,显现出影像,如像似有所得而未能生起作用。犹如睡梦中被魔魇的人,手足宛然存在,见闻之性了不迷惑。只是些以被客邪所魇触面不能动。这种境界,名为受阴区宇。例如被魔魇的人,如果魇力消歇,其以就可离身,可以返观其面,来往去住自由,再元留碍之处,就名为受阴尽。这个人就可以超越见浊。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还是因为妄想虚明为它的根本作用。
(1)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的人,得到大光明的照耀,其以有所发明。因为内以抑制过分,就在这境界上,发起无穷的悲以,乃到看见了蠢动蚊虻,都犹如自己的赤子,心里发生怜悯,不觉泪流。这是功用摧抑过度。悟则无咎,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只要觉了不迷,久之自会销歇。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就悲,啼泣无限,从此就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2)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然在这蹭,生起无限的勇气,其心猛利无比,志齐诸佛,认为三大阿僧只劫,自己已经在一念之间,就能真如超越。这种境界,名为功用陵越,草率过分。悟则无咎。就可明白这种境界,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只要觉了不迷,久久自会销歇。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就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从此就失去正受,而致沦坠。
(3)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前进得不到新的证验,退后又遗失了原来已经得到的境界。以致智力日益衰微,而堕入不进不退的中隳之地,再无新的见地,心中忽然发生一种大枯竭的境界。在一切时,沉忆不散,自己竟认为这就是勤精进的现象。这种境界,名为修心无慧而自失其心。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忆魔入其心腑,时刻撮紧此心,悬在一处,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4)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慧解过于定力,因此失于猛利,落在智者过之之病。以驾陵一切好胜的个性,怀在心中。疑心自已就是报身佛。因此就得少为足。这种境界,名为用心修行,而亡失恒常反省审察之过。溺于少得的知见,就自命为究竟。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已证得无上第五义谛,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5)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新的证验未能获得,从前的心得又已亡失,历览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三际,自己就发生求道多艰难阻的想法。心上忽然发生无尽忧愁,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他人令害其命,以便早得解脱。这种境界,名为失却修行方便对治的法门。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喜欢舍断自己的寿命。或者常怀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从此失却正受而致沦坠。
(6)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处在清净的境界中,此心得到安隐以后,忽然自有无限的喜悦产生。心中以欢悦,不能自止。这咱境界,名为在轻安境中,却无智慧以自禁。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就笑,在衢路旁自歌自舞,自谓已经证得无碍解脱,从此失去正受而致沦坠。
(7)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自谓菩提道业,已经满足,无端生起大我慢。(谓我已成佛)这样乃至生起慢与过慢,(谓自计自己胜于一切。)或增上慢,(稍见其理,即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或卑劣慢。(对有道的贤者前,却自甘卑劣,不肯去求学上进。)这些慢心,同时发起,对于十方如来,却加轻视。更何况下位声闻缘觉之流。这种境界,虽略有殊胜的见地,但又无智慧可以自救。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向他人说:“这些都是泥塑木雕,或者金铜打造的偶像。只有此现在的肉身,方是常住的真佛。为什么不崇拜自己,却来崇敬土木之流,实在是一大颠倒等云云。有些人也深信其言,也跟着他毁碎佛像,埋弃地下。因此使一般众生,自取疑误,入于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8)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在一灵不昧的精明境界当中,圆满地悟到真理,得到一切大随顺的感觉。其心就忽然生起无量的轻安,自言已经成圣,得到了大自在了。这种境界,名为因慧解而获得轻清。悟则无咎,就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已经满足,更不再求进步。这些人多做无闻的比丘,自误误人,因此随入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9)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在明悟的境界中,得悟虚明之性。就在悟中归向永灭,认为世间根本没有因果作用的存在。一直认为什么都空了,就是最高的成就。因此空心现前,内心生出断灭的见解。悟则无咎,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空魔入其心腑,反而毁谤持戒的人,称他们为小乘。自谓是修菩萨道的人,只要悟到了空就是了。在空的蹭,有什么戒可持,又有什么叫做犯戒呢?这种人就经常在信仰他人家,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为魔力的缘故,震慑住信仰他的人们,对他不生怀疑毁谤的心。如此鬼心久入,或者自吃屎尿,也会同酒肉一样。认为同样都是空的,又何必有香臭之别。破了佛所教导的戒律和威仪,引致他人入于罪行,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10)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尝到虚明的感觉,深入身心骨髓之间。他的内心忽有无限的爱念生起。爱极发狂,便成为贪恋淫欲。这种境界,名为定境安顺入心,缺乏智慧的行持,误入于一切欲念之中。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和圣人境界,就会有贪欲之魔入其心腑,便一向说贪欲就菩提大道,不修欲事反不能成功无上正道。于是教化一般人们,平等行欲。能多行淫欲者,就名为修持正法的王子。他们因为受神鬼之力的支持,所以在末世之中能够摄收凡愚等人,多至百千万众,等到魔心生厌,离开了他的身体,魔境中的威德一日丧失,就身陷国法王难。这样去疑误众生,必入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以上所十种禅定中的境界现象,都是受阴的感觉作用。用心太过,与外魔的交感互变,所以显现这种情形。因为众生迷顽无知,不自加忖量,遇到这种现象,就迷不自识,自称已经跻登圣人的地位。实在都是大妄语,结果堕于无间地狱。当我灭度以后,你们也应当依我所教,在末法时期中,宣扬其中义理,使一切众生,都能明白这种道理。莫使天魔得其方便。保护扶持一般修学的人,使其得成无上大道。“
想阴区宇--想念中精神幻觉范畴的魔境
佛说:“在修止观、禅定境界中,受阴已尽者,虽然没有达到烦恼漏尽的果位,而此心可以离开形体以外。犹如飞鸟出笼,顿时已能由此凡夫**之身,刹那之间,上历菩萨道六十圣位的阶梯。得成意生身,随往他方,一切无碍。譬如在熟睡中说梦话的人,虽然他对于其他一切并无知觉,但是他说的话,却是音韵清晰可辨,使在旁不睡的人,都能懂得他的语意。(换词言之:即使不利用这个肉质形体机能,也能够做到想象中所要做到的事情。)这种境界名为想阴区宇。如果妄自起心动念的妄心净尽了,乃至轻微飘忽的浮想也消除了,自性本觉的光明,就会自然显现。犹如久受沉埋的明镜,一时之间,去掉尘垢一般。视一切众生死生始终来去之迹,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佛说:“一切众生灵妙光明的自性本觉真心,本来是圆满的。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众生们因为迷此真理,才有变相作用的妄心,发生痴迷与贪爱。生了痴爱以后,就普遍地遮障了自性本觉的光明。于是自性真空,迷妄变化不息,形成世界万有形形色色种种的存在。所以这十方世界之内,所有物质和精神的存在,凡是未得到无漏果的人,都是痴迷于顽固性的妄想而生存成长。应当知道:《虚空生汝心内,(自性本觉的真心)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如果有一个人能够证悟到真心自性,返还自性本无之体,这十方虚空,就完全销殒。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只因一切凡夫智慧昏暗,所以觉不到它变迁的迹象。如果是已经证得果位的大菩萨、阿罗汉等,彼此心精相通,当处湛然清净。其他鬼神魔精怪之流,自然会感觉不安,便要向你扰乱不休。
“他们虽然震怒,向你扰乱,但是他们在尘劳烦恼里,你若能住灵明妙觉的自性寂照中,好像《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他们虽然依靠神通之力,等于外客想来喧宾夺主,是否能够成就破乱,全在你心中的五阴主人。如果自己心中着迷,不能自主,外来的客邪,就得到方便了。若是能够在禅定境界中,当下不迷,即使群魔乱舞,也就无奈你何。否则,就会为之迷惑,堕入魔道,以形神俱灭,无可哀救。“(以下说明修习禅定的功用过程中,精神发生心理生理的变化,自己误认为已经得道,着于幻觉错觉的魔境,吾佛慈悲,故一一加以分析。)
色阴区宇--生理与心理互变范畴的魔境
佛说:“在禅定静虑的当中,消灭一切杂念。如果杂念真能舍离无存,一切精明了然,动中静中,自然都不变移。忆念妄念,还是一样。当你停留在这种禅定的境界上,正像一个开着眼的人,处在很幽暗的房间里。虽然自性心精灵妙清净,但是真心还未发生光明。这种境界,名为色阴区宇。如果像开眼去看晴明,十方洞开无遮,再也没有幽暗的存在,就名为色阴尽。这个人就能够超越劫浊。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还是因为坚固为它的根本作用。(以下列举色阴区宇的十项魔境,佛都说:“并非已经得证圣道,如果心里不认为是证圣境,那是很好的境界。假使认为这证得圣境,就会落于群邪。)
(1)在色阴区宇里,精诚研究它的玄妙灵明。觉得自己这个四大之身,忽然脱离羁绊似的。顷刻之间,身体能够脱离障碍,优游自在。这是精明流溢到眼前的境界。只是功用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2)又因为此心精诚研究它的玄妙灵明,可以彻见身内的一切。自己竟能在身体的内部,捡拾出蛲蛔等虫。可是自身仍旧安然无恙,也不会受到伤毁。这是精明流溢到身体上去,只是精诚专一修行所致。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3)又因为此心向内外精诚研究,那时候的魂魄意志和精神,除了还把握住有这个身体以外,其余的地方,都可以互相涉入,而且还可以互为宾主。这时,忽然听到空中说法的声音,或者听到十方虚空中,同时有人在演讲奥妙的至理。这是精神魂魄互相分离,却与别的精神魂魄互相和合的作用,也可以成就一种善根。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4)又因为此心的澄清皎洁,发露出自心的光明。看见了十方世界,都变成紫金色的光明。一切物件,都化为佛身,或者在那个时候,忽然看到毗卢遮那佛踞坐在天空中的光台上面。还有千佛围绕着,虚空中的无数国土和莲花,都同时出现。这是心魂灵悟,引发平时闻听所习染的境界。因为自心光明的发起,照到一切世界。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5)又因为此心精诚研究它的灵明虚妙,一直不停地在起观察作用。过分地抑制按捺,想要降伏妄念,自然会引起超越制止作用的相反力量。于是,忽然之间,看见十方的虚空,同时都变成七宝或百宝的光色,青黄赤白,各自显现,彼此不相障碍。这是抑制按捺的功力太过于用力所致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6)又此心研究到澄清透澈的境界,自心的精光,再不散乱妄动。在夜半暗室之中,犹如白天一样,忽然可以看见种种的物象。而且暗室中的东西,依旧照样存在。这是此心功用细密所致。使能见的功能澄清,可以使它洞见幽暗中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7)又因为此心契合圆通,与虚无相融化,觉得四肢同于草木一样,就用火烧刀斫,也没有感觉。用火烧他的身体,不能着热,用刀割他的肢肉,犹如削劈木头。这是生理本能的物理尘性的并合,排除了四大(地、水、火、风)的种性。一直趋向而入于纯一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8)又因为此心力求成就清净之果,净心的功力达到极点,忽然看见十方大地山河,都变成了佛国。并且具足七宝,各色的光明又遍满虚空之间。同时又看见无数的佛,遍满在虚空之间,都有非常华丽的楼殿。而且下见地狱,上观开堂,都没有障碍。这是平常欣慕佛国胜景,厌恶人间浊世的思想所凝结。日累月积,凝想久了,精神就变化成功这种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9)又因为此心研究至于深远之极,忽然在夜半,可以看见远方的市井街巷,或者亲族眷属等人。甚之,还可以听到他们的说话。这是用功急切,迫逼此心太过,使令心神飞出,所以不受障碍远隔,也能够看见一切。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着为是。
(10)又因为此心研究到精细之极,看见善知识的形体变移不定,刹那之间,无端有种种迁改。这邪心含受了魑魅,或者是遭遇天魔入于心腹。甚之,会无端说法,通达一切妙义。自己若不认做已经证得圣心,这种魔事,就会渐渐销歇,不可以执着为是。
“以上所说的这十种禅定中的境界现象,都是色阴的生理与心理,和物理的交感互变,所以显现这种情形。因为众生迷顽无知,不自加忖量,遇到这种现象,就迷不自识,自己说是已经跻登圣人的地位。于是便成为大妄语,结果堕于无间地狱。当我灭度以后,你们应当依我所教,在末法时期中,宣扬其中义理。莫使天魔得其方便,保护扶持一般修学的人,得成无上大道。“
受阴区宇--感觉变幻范畴的魔境
佛说:“在修止观、禅定的止定境界中,色阴已尽者。身心的物理互变净尽了,就见到一切佛心,宛如明镜当中,显现出影像,如像似有所得而未能生起作用。犹如睡梦中被魔魇的人,手足宛然存在,见闻之性了不迷惑。只是些以被客邪所魇触面不能动。这种境界,名为受阴区宇。例如被魔魇的人,如果魇力消歇,其以就可离身,可以返观其面,来往去住自由,再元留碍之处,就名为受阴尽。这个人就可以超越见浊。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还是因为妄想虚明为它的根本作用。
(1)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的人,得到大光明的照耀,其以有所发明。因为内以抑制过分,就在这境界上,发起无穷的悲以,乃到看见了蠢动蚊虻,都犹如自己的赤子,心里发生怜悯,不觉泪流。这是功用摧抑过度。悟则无咎,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只要觉了不迷,久之自会销歇。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就悲,啼泣无限,从此就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2)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然在这蹭,生起无限的勇气,其心猛利无比,志齐诸佛,认为三大阿僧只劫,自己已经在一念之间,就能真如超越。这种境界,名为功用陵越,草率过分。悟则无咎。就可明白这种境界,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只要觉了不迷,久久自会销歇。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就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从此就失去正受,而致沦坠。
(3)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前进得不到新的证验,退后又遗失了原来已经得到的境界。以致智力日益衰微,而堕入不进不退的中隳之地,再无新的见地,心中忽然发生一种大枯竭的境界。在一切时,沉忆不散,自己竟认为这就是勤精进的现象。这种境界,名为修心无慧而自失其心。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忆魔入其心腑,时刻撮紧此心,悬在一处,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4)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慧解过于定力,因此失于猛利,落在智者过之之病。以驾陵一切好胜的个性,怀在心中。疑心自已就是报身佛。因此就得少为足。这种境界,名为用心修行,而亡失恒常反省审察之过。溺于少得的知见,就自命为究竟。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已证得无上第五义谛,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5)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新的证验未能获得,从前的心得又已亡失,历览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三际,自己就发生求道多艰难阻的想法。心上忽然发生无尽忧愁,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他人令害其命,以便早得解脱。这种境界,名为失却修行方便对治的法门。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喜欢舍断自己的寿命。或者常怀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从此失却正受而致沦坠。
(6)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处在清净的境界中,此心得到安隐以后,忽然自有无限的喜悦产生。心中以欢悦,不能自止。这咱境界,名为在轻安境中,却无智慧以自禁。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就笑,在衢路旁自歌自舞,自谓已经证得无碍解脱,从此失去正受而致沦坠。
(7)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自谓菩提道业,已经满足,无端生起大我慢。(谓我已成佛)这样乃至生起慢与过慢,(谓自计自己胜于一切。)或增上慢,(稍见其理,即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或卑劣慢。(对有道的贤者前,却自甘卑劣,不肯去求学上进。)这些慢心,同时发起,对于十方如来,却加轻视。更何况下位声闻缘觉之流。这种境界,虽略有殊胜的见地,但又无智慧可以自救。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向他人说:“这些都是泥塑木雕,或者金铜打造的偶像。只有此现在的肉身,方是常住的真佛。为什么不崇拜自己,却来崇敬土木之流,实在是一大颠倒等云云。有些人也深信其言,也跟着他毁碎佛像,埋弃地下。因此使一般众生,自取疑误,入于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8)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在一灵不昧的精明境界当中,圆满地悟到真理,得到一切大随顺的感觉。其心就忽然生起无量的轻安,自言已经成圣,得到了大自在了。这种境界,名为因慧解而获得轻清。悟则无咎,就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已经满足,更不再求进步。这些人多做无闻的比丘,自误误人,因此随入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9)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在明悟的境界中,得悟虚明之性。就在悟中归向永灭,认为世间根本没有因果作用的存在。一直认为什么都空了,就是最高的成就。因此空心现前,内心生出断灭的见解。悟则无咎,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空魔入其心腑,反而毁谤持戒的人,称他们为小乘。自谓是修菩萨道的人,只要悟到了空就是了。在空的蹭,有什么戒可持,又有什么叫做犯戒呢?这种人就经常在信仰他人家,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为魔力的缘故,震慑住信仰他的人们,对他不生怀疑毁谤的心。如此鬼心久入,或者自吃屎尿,也会同酒肉一样。认为同样都是空的,又何必有香臭之别。破了佛所教导的戒律和威仪,引致他人入于罪行,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10)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尝到虚明的感觉,深入身心骨髓之间。他的内心忽有无限的爱念生起。爱极发狂,便成为贪恋淫欲。这种境界,名为定境安顺入心,缺乏智慧的行持,误入于一切欲念之中。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和圣人境界,就会有贪欲之魔入其心腑,便一向说贪欲就菩提大道,不修欲事反不能成功无上正道。于是教化一般人们,平等行欲。能多行淫欲者,就名为修持正法的王子。他们因为受神鬼之力的支持,所以在末世之中能够摄收凡愚等人,多至百千万众,等到魔心生厌,离开了他的身体,魔境中的威德一日丧失,就身陷国法王难。这样去疑误众生,必入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以上所十种禅定中的境界现象,都是受阴的感觉作用。用心太过,与外魔的交感互变,所以显现这种情形。因为众生迷顽无知,不自加忖量,遇到这种现象,就迷不自识,自称已经跻登圣人的地位。实在都是大妄语,结果堕于无间地狱。当我灭度以后,你们也应当依我所教,在末法时期中,宣扬其中义理,使一切众生,都能明白这种道理。莫使天魔得其方便。保护扶持一般修学的人,使其得成无上大道。“
想阴区宇--想念中精神幻觉范畴的魔境
佛说:“在修止观、禅定境界中,受阴已尽者,虽然没有达到烦恼漏尽的果位,而此心可以离开形体以外。犹如飞鸟出笼,顿时已能由此凡夫**之身,刹那之间,上历菩萨道六十圣位的阶梯。得成意生身,随往他方,一切无碍。譬如在熟睡中说梦话的人,虽然他对于其他一切并无知觉,但是他说的话,却是音韵清晰可辨,使在旁不睡的人,都能懂得他的语意。(换词言之:即使不利用这个肉质形体机能,也能够做到想象中所要做到的事情。)这种境界名为想阴区宇。如果妄自起心动念的妄心净尽了,乃至轻微飘忽的浮想也消除了,自性本觉的光明,就会自然显现。犹如久受沉埋的明镜,一时之间,去掉尘垢一般。视一切众生死生始终来去之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