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每天学点心理学,用快乐的心编织多彩的生活章节目录 > 心相约:学习贵在独立思考

心相约:学习贵在独立思考(2/2)

后,就对卫王进行了游说,主张发展卫**事。他为了能让卫王采纳他的意见,能在卫国授爵当官,向卫王进言时有条不紊地讲述自己用兵的道理。

    卫王听后说:“我们卫国是个小国,国力不强,又夹在大国之间。对于那些强大的国家,我们只能够服从它;对于同我们一样或比我们还要弱的小国,我们就得好好地安抚他们,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保证我们国家的安全。你提的军事治国固然不错,但如果我采用了你的军事主张,周围的大国就会联手攻打我国,我们的国家很快就要灭亡。如果我就这么放你回去了,你一定会将你的主张带到别国去,别的国家发展了军事力量再对外扩张起来,会对我国造成很大的威胁。”

    卫王感到这个人既不能留,又不能放,于是派人砍断了他的双脚,然后把他押送回鲁国。

    孟家的两个儿子回到家里,已是残废人了,全家人感到非常悲痛,他们怀着一肚子的怒气来到姓施的家里,拍着胸脯责备施家。

    施家的人回答说:“无论做什么事情,违背时势的就会失败、灭亡,而适应时势的就会成功、昌盛。我们所学的东西跟你们相同,但是却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效果,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你们选择的对象不同,同时又违背了时势啊。我们的做法和行为又有什么错误呢?”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死套别人的经验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失败。

    做学问的可贵之处就是要善于独立思考。

    任何时候,都不能人云亦云,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思想去甄别,要有研究精神,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在对于这一个个的“为什么”的求解考证过程中,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能逐步深入,也同时对我们自身获得更多的了解,从而更为真切地感知生命的要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只学不思或只思不学都容易使人陷入迷惑而无所获。

    只读书不思考是读死书的书呆子,只空想不读书是陷入玄虚的空想家。书呆子迂腐而无所作为,空想家浮躁不安而胡作非为,甚至有精神分裂的危险。所以,儒者主张既要读书又要思考。

    明代人陈鎏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学是入书,思是出书。出入有道,学业方能有所成。

    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他创立狭义相对论,据说就经过了十年的沉思。

    只是学习,没有思考,没有消化、整理、提高,只能是杂乱无章的知识的堆积,不可能形成实际的效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头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出去了,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小孩子不懂事,让老年人徒步,于是他们便换了一个位置;而旁人又说老人心硬,于是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上;后来看见的人说他们没人性,于是两人又都下来。走了不久,又有人笑他们是呆子,空着现成的驴子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道,我们只剩了一个办法,就是我们两人抬着驴子走。这个笑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无论读书,还是做事,只是一味地“旁征博引”,不假思索,“脑子里给别人跑马”,结果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地步。常听人说,现在报刊上一会说要注意晨跑,一会儿又说早晨锻炼不好;一会儿说喝茶有益健康,一会儿又说要少喝茶;一会儿将某部影片捧得上天,一会儿又将其贬得一钱不值……这便是“学而不思”者的烦恼,人云亦云,当然只有陷入迷惘的境地。

    书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读书是汲取前人经验的过程,但不能自己囫囹吞枣,生吞活剥。书籍和经验也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亦不能置之不理,一味蛮干。会读书也要会思考,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既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