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诚信取胜,生意兴隆(6)(2/2)
《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作者:常桦 2017-02-10 17:48
煜等人接上了关系。胡雪岩向来认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对于官阶低微和名气较小的胥吏僚属辈以及士大夫文人,胡雪岩也极力拉拢。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说他“时出微利以饵杭士大夫。杭士大夫尊之如父,有翰林而称门生者”。胡雪岩的曾孙胡亚光在《安定遗闻》中记述:“有贵人王军门献玉屏风一座,值千金以上,置厅,事仆失手坏之,时大享宾客莫不震惊,而公竟面不改容,反曲意慰仆不置。”说的是其曾祖胡雪岩向来以宽厚待人,但我们却可以从这条史料中了解到胡雪岩与军门一级的官员有礼品往来,彼酬此酢,而贵人、大亨则更加会成为他的座上宾。
胡雪岩是一位凭借“红顶”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官绅。他积累了万贯家资,红极一时,富甲一方,但胡雪岩背后的强大官场力量,才是其商业财富的真正源泉。胡雪岩明智的选择,验证了晚清时代的中国商人做生意不能没有靠山的客观规律。胡雪岩一生都在不惜一切代价地致力于经营官场靠山,踩着官场仕绅的阶梯,一步步登上了财富的高峰。
想到做到,抢占商机
要想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功,就要敢想敢干,具有冒险精神。失败的企业家之所以会失败,不排除有“敢想不敢去干”的原因。只要发现财源,甚至产生一个念头,就马上想到去付诸实施,这就要反应迅速,敢想敢干。这是因为市场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变化,对于生意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胡雪岩就是一位敢想敢干,想到了就马上去做,从不放弃任何机会的商人,因而他获得了比常人更多的成功。
一次,胡雪岩为销洋庄方面的生意走了一趟上海。他在上海的“长三堂子”吃了一桌“花酒”,酒宴上与古应春一席交谈,就让他抓住了一次赚钱的机会。
古应春是一位洋行通事。中国开办洋务之初,这样的通事是与洋人做生意十分关键的人物。他们表面上主要充当的是类似外事翻译的角色,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当时的“外贸”活动中,他们还承当着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的作用,实质上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买办。
胡雪岩要和洋人做生意,就必须要结识古应春这样的要紧人物。胡雪岩来到上海,托朋友介绍与古应春相识。请吃花酒是当时上海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节目,于是便由胡雪岩做东,尤五做陪,在怡情院摆了一桌以古应春为主客的花酒。酒席上,古应春谈起洋人与中国人进行的一桩军火交易:那一次洋人开了两艘兵轮到上海去卖军火,本来价钱已经谈好,眼看就要成交了,半路里来了一个人,直接与洋人协商,说是太平军有的是金银财宝,缺的只是军火。洋人一听马上单方毁约,将原来议定的价格上涨一倍多。买方需要的军火在洋人手里,自然只能听人家摆布,白白让洋人占了大便宜。
胡雪岩是一位凭借“红顶”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官绅。他积累了万贯家资,红极一时,富甲一方,但胡雪岩背后的强大官场力量,才是其商业财富的真正源泉。胡雪岩明智的选择,验证了晚清时代的中国商人做生意不能没有靠山的客观规律。胡雪岩一生都在不惜一切代价地致力于经营官场靠山,踩着官场仕绅的阶梯,一步步登上了财富的高峰。
想到做到,抢占商机
要想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功,就要敢想敢干,具有冒险精神。失败的企业家之所以会失败,不排除有“敢想不敢去干”的原因。只要发现财源,甚至产生一个念头,就马上想到去付诸实施,这就要反应迅速,敢想敢干。这是因为市场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变化,对于生意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胡雪岩就是一位敢想敢干,想到了就马上去做,从不放弃任何机会的商人,因而他获得了比常人更多的成功。
一次,胡雪岩为销洋庄方面的生意走了一趟上海。他在上海的“长三堂子”吃了一桌“花酒”,酒宴上与古应春一席交谈,就让他抓住了一次赚钱的机会。
古应春是一位洋行通事。中国开办洋务之初,这样的通事是与洋人做生意十分关键的人物。他们表面上主要充当的是类似外事翻译的角色,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当时的“外贸”活动中,他们还承当着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的作用,实质上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买办。
胡雪岩要和洋人做生意,就必须要结识古应春这样的要紧人物。胡雪岩来到上海,托朋友介绍与古应春相识。请吃花酒是当时上海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节目,于是便由胡雪岩做东,尤五做陪,在怡情院摆了一桌以古应春为主客的花酒。酒席上,古应春谈起洋人与中国人进行的一桩军火交易:那一次洋人开了两艘兵轮到上海去卖军火,本来价钱已经谈好,眼看就要成交了,半路里来了一个人,直接与洋人协商,说是太平军有的是金银财宝,缺的只是军火。洋人一听马上单方毁约,将原来议定的价格上涨一倍多。买方需要的军火在洋人手里,自然只能听人家摆布,白白让洋人占了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