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金典
《百年老店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版的《基业常青》》作者:宋联可 2017-02-10 16:50
失败探究:麦当劳也有危机
麦当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知名的快餐服务零售品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快餐连锁业楷模的企业,最近几年危机不断,无论是在其他国家还是在中国。各种人为或意外事件相继上演,这与麦当劳的地位格格不入,同时也或多或少折射出麦当劳目前管理上的种种失误与弊端。
“该死”的疯牛病
2003年,欧洲出现疯牛病,这使人们普遍产生“牛肉恐惧症”,麦当劳也宣布:2003年第一季度麦当劳的利润额比2002年同期下降16%。也正是受疯牛病的影响,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等欧洲国家的麦当劳连锁店营业额大幅下降。
虽然麦当劳在中国的汉堡没有用牛肉做材料,但这件事发生后,麦当劳在中国的生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果单一地说吃牛肉会到“疯牛病”,可能会被当作玩笑,可是全世界都以学术形式报道:“疯牛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这就很恐怖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麦当劳的生意不太好做!
毒油事件
2002年3月,在湖北发生了麦当劳“毒油”事件。麦当劳将炸过鸡块和薯条的废弃“毒油”,不经过任何加工处理卖到了私人小餐馆、街头大排档和一些养猪场,使其成为重新被使用的食用油。这件事使麦当劳遭受了严正的斥责和声讨,大批顾客也纷纷走掉。
2002年3月20日,武汉市卫生防疫站出具送检的“麦当劳废油”检测报告,报告中看到,送检的废油酸值严重超标,这样的油食用后,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麦当劳的“毒油”事件在媒体上也迅速引起反响。谁知,关于此事相关报道的《阳光周刊》刚刚上市,报社就陆续收到数名报摊主打来电话反映说,“2002年3月14日的《阳光周刊》被麦当劳全部买走了!”
媒体将这一行为曝光后,立即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对麦当劳的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麦当劳卖“毒油”本身就已经是错误行为,而试图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更加恶劣。这件事使麦当劳的品牌形象遭到很大的破坏。
消毒水事件
2003年7月12日,广州两名消费者到麦当劳用餐,点了两杯红茶后发现其中有极浓的消毒水味道。该现场副经理解释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店员对店里烧开水的大壶进行消毒清洗后,未把残余的消毒水排干净所致,同时表示该消费者可以提出赔偿要求,并在7点15分通知该麦当劳店长立即到现场处理此事。而店长直到9点多才出面。而在这期间,麦当劳的员工与两位消费者还多次发生争执,即使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进行调停了近一个小时,最终仍以破裂收场,结果消费者愤然报警。
消费者就此事向麦当劳提出要求,麦当劳就应该给消费者做出满意的解释和合理的赔偿。而麦当劳方面却没有。这种行为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并一怒之下,在媒体上将此“消毒水”事件曝了光。而南方某媒体记者在事发两天后与广东三元麦当劳公司联系并试图了解事情的相关情况时,麦当劳公司则保持沉默,不愿发表任何看法。
事隔一周之后,麦当劳才发表了一篇几百字的《声明》,简单描述事件过程并一再强调是媒体故意夸大其辞。同时声明麦当劳一向严格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规定和要求,麦当劳提供的每一项产品都是高质量的、安全的、有益健康的。整个声明都没有提到自己的任何过失,也没有向消费者表示歉意,更没有提到具体解决此事的办法。
无独有偶,麦当劳在北京的某一家分店也发生过把消毒水当成饮料提供给消费者的事情,而此事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问题得不到解决,消费者自然会寻求媒体投诉,这对麦当劳的经营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反而折射出麦当劳管理中的很多弊端。
多年来,麦当劳一直坚持把“Q、S、C、V”(Q代表质量、S代表服务、C代表清洁、V代表价值)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而这些危机,却直击麦当劳的品牌基石,严重影响了麦当劳的声誉和品牌,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尽管麦当劳作为世界快餐业的霸主,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弊端,而这些弊端也足以使麦当劳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带来各种各样的危机,这对麦当劳的经营是十分不利的。时至今天,人们甚至都不由得开始怀疑:麦当劳是否真的还是那么令人放心,真的还是那么“充满欢乐”?!
成功有道:公关使雀巢渡过危机
在当今世界上,食品行业由于消费者的嗜好变化多端,新产品也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只要提到雀巢食品,只要品尝过的人总是禁不住的想到“雀巢食品,味道好极了”。家喻户晓的瑞士雀巢食品公司是食品行业的元老之一,有着百余年的历史从业人员占瑞士人口的15%。雀巢公司的生意是愈做愈大,尤其近10年来蓬勃发展,任何同行业对手对它都举足无措,叹为观止。但就是这样一个百年老店也曾经发生过致命的危机。
内部反映迟钝
在20世纪70年代初,新的食品公司不断涌现,新奇饮品层出不穷,世界食品工业的竞争异常激烈。然而,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雀巢的反应却很迟钝。在传统的欧洲市场,雀巢招牌的食品早已达到饱和状态;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该公司的销售额已开始衰减;在冷冻食品方面,该公司的市场也呈现萎缩的趋势。
雀巢故步自封,妄想躺在功劳簿上一劳永逸,妄想靠一成不变的老产品打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麦当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知名的快餐服务零售品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快餐连锁业楷模的企业,最近几年危机不断,无论是在其他国家还是在中国。各种人为或意外事件相继上演,这与麦当劳的地位格格不入,同时也或多或少折射出麦当劳目前管理上的种种失误与弊端。
“该死”的疯牛病
2003年,欧洲出现疯牛病,这使人们普遍产生“牛肉恐惧症”,麦当劳也宣布:2003年第一季度麦当劳的利润额比2002年同期下降16%。也正是受疯牛病的影响,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等欧洲国家的麦当劳连锁店营业额大幅下降。
虽然麦当劳在中国的汉堡没有用牛肉做材料,但这件事发生后,麦当劳在中国的生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果单一地说吃牛肉会到“疯牛病”,可能会被当作玩笑,可是全世界都以学术形式报道:“疯牛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这就很恐怖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麦当劳的生意不太好做!
毒油事件
2002年3月,在湖北发生了麦当劳“毒油”事件。麦当劳将炸过鸡块和薯条的废弃“毒油”,不经过任何加工处理卖到了私人小餐馆、街头大排档和一些养猪场,使其成为重新被使用的食用油。这件事使麦当劳遭受了严正的斥责和声讨,大批顾客也纷纷走掉。
2002年3月20日,武汉市卫生防疫站出具送检的“麦当劳废油”检测报告,报告中看到,送检的废油酸值严重超标,这样的油食用后,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麦当劳的“毒油”事件在媒体上也迅速引起反响。谁知,关于此事相关报道的《阳光周刊》刚刚上市,报社就陆续收到数名报摊主打来电话反映说,“2002年3月14日的《阳光周刊》被麦当劳全部买走了!”
媒体将这一行为曝光后,立即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对麦当劳的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麦当劳卖“毒油”本身就已经是错误行为,而试图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更加恶劣。这件事使麦当劳的品牌形象遭到很大的破坏。
消毒水事件
2003年7月12日,广州两名消费者到麦当劳用餐,点了两杯红茶后发现其中有极浓的消毒水味道。该现场副经理解释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店员对店里烧开水的大壶进行消毒清洗后,未把残余的消毒水排干净所致,同时表示该消费者可以提出赔偿要求,并在7点15分通知该麦当劳店长立即到现场处理此事。而店长直到9点多才出面。而在这期间,麦当劳的员工与两位消费者还多次发生争执,即使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进行调停了近一个小时,最终仍以破裂收场,结果消费者愤然报警。
消费者就此事向麦当劳提出要求,麦当劳就应该给消费者做出满意的解释和合理的赔偿。而麦当劳方面却没有。这种行为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并一怒之下,在媒体上将此“消毒水”事件曝了光。而南方某媒体记者在事发两天后与广东三元麦当劳公司联系并试图了解事情的相关情况时,麦当劳公司则保持沉默,不愿发表任何看法。
事隔一周之后,麦当劳才发表了一篇几百字的《声明》,简单描述事件过程并一再强调是媒体故意夸大其辞。同时声明麦当劳一向严格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规定和要求,麦当劳提供的每一项产品都是高质量的、安全的、有益健康的。整个声明都没有提到自己的任何过失,也没有向消费者表示歉意,更没有提到具体解决此事的办法。
无独有偶,麦当劳在北京的某一家分店也发生过把消毒水当成饮料提供给消费者的事情,而此事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问题得不到解决,消费者自然会寻求媒体投诉,这对麦当劳的经营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反而折射出麦当劳管理中的很多弊端。
多年来,麦当劳一直坚持把“Q、S、C、V”(Q代表质量、S代表服务、C代表清洁、V代表价值)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而这些危机,却直击麦当劳的品牌基石,严重影响了麦当劳的声誉和品牌,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尽管麦当劳作为世界快餐业的霸主,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弊端,而这些弊端也足以使麦当劳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带来各种各样的危机,这对麦当劳的经营是十分不利的。时至今天,人们甚至都不由得开始怀疑:麦当劳是否真的还是那么令人放心,真的还是那么“充满欢乐”?!
成功有道:公关使雀巢渡过危机
在当今世界上,食品行业由于消费者的嗜好变化多端,新产品也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只要提到雀巢食品,只要品尝过的人总是禁不住的想到“雀巢食品,味道好极了”。家喻户晓的瑞士雀巢食品公司是食品行业的元老之一,有着百余年的历史从业人员占瑞士人口的15%。雀巢公司的生意是愈做愈大,尤其近10年来蓬勃发展,任何同行业对手对它都举足无措,叹为观止。但就是这样一个百年老店也曾经发生过致命的危机。
内部反映迟钝
在20世纪70年代初,新的食品公司不断涌现,新奇饮品层出不穷,世界食品工业的竞争异常激烈。然而,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雀巢的反应却很迟钝。在传统的欧洲市场,雀巢招牌的食品早已达到饱和状态;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该公司的销售额已开始衰减;在冷冻食品方面,该公司的市场也呈现萎缩的趋势。
雀巢故步自封,妄想躺在功劳簿上一劳永逸,妄想靠一成不变的老产品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