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典(2/2)
《百年老店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版的《基业常青》》作者:宋联可 2017-02-10 16:50
不用。有些特殊的药料不能用收购的办法保证质量,同仁堂就想尽办法自己培育。如制作乌鸡白凤丸需用纯种乌鸡,公司在北京市北郊无污染的龙山专门饲养,对纯种乌鸡饲以营养丰富的饲料,饮以清澈洁净的泉水,发现羽毛骨肉稍有变种退色即予淘汰。中药里许多品种价格昂贵,天然牛黄等比黄金价格还高,但他们决不偷工减料。
中药的生产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同仁堂生产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到包装出厂总有上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药料投放误差每每要控制在微克以下,天然牛黄、珍珠等要研成最细的粉末并灭菌;一种中成药中的苏合香则要用多层纱布裹着卫生药棉滤净后投料。酒类则更复杂,要经过浸煮、过滤、圈缸等几十道工序,除尽苦味,溶解药质,使药料中的有效成分均匀地溶于酒中。膏剂、丸剂等也都有相应严格的操作规程。“修合(配制时)天人见,存心有天知”,同仁堂人常用这句话自励自勉,兢兢业业,不逊分毫。
信: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
“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之所以300多年不倒,不仅因为它有养生济世的经营宗旨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还因为它有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职业道德。到同仁堂药店抓药,极少出现差错。例如有一次顾客反映,买到的“天王补心丹”中混装了一丸“地榆槐角丸”,虽然混服这两种药并没有危险,但他们以极端负责的精神,把已经发售到各地的4万盒药品一盒盒追了回来。同仁堂经营不少高档药,同时廉价药品种也十分丰富。同仁堂人做大生意,也不拒绝小买卖。在商业经营中,许多商店搞柜台出租。有人找上门来,同仁堂都断然拒绝:“同仁堂永远自家卖药,而且永远卖好药,决不会为眼前利益丢弃养生济世的经营宗旨。”
同仁堂在海外的影响也非常大,来这里买药的海外游客很多,而且往往是大客户。许多导游借机向同仁堂索取回扣,同仁堂坚决抵制,宁可减少客源,也不助长歪风。由于没有回扣,许多导游不把游客带到同仁堂。尽管同仁堂药店所在的大栅栏地区交通不便,但慕名而来的游客仍络绎不绝。
“德、诚、信”,使同仁堂美名远播,有口皆碑,许多顾客对它已形成一种难解的同仁堂情结。
相关链接:诚信为本的晋商
山西人自古就善于经商。从尧舜禹时代晋商就已经开始出现,经历了秦汉、隋唐、宋元,到明代晋商已在全国享有盛誉。而清代,晋商的货币经营更是达到了鼎盛,他们的票号甚至垄断了当时中国的金融业。晋商不仅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贸易市场,而且开始向整个亚洲地区插足,甚至把触角伸入欧洲市场。以至于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凡是麻雀能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几百年以来,晋商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从古到今一直就有“海内最富”晋商500年不衰的说法。晋商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他们的主要秘诀到底是什么?那就是诚信为本!
诚信第一的经营理念
晋商视诚信为命根子,始终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强调做买卖必须踏踏实实,不投机取巧,不坑蒙拐骗,宁可赔本也不做有损诚信的事。
当时,祁县的乔家在包头的复盛油坊时,一次运胡麻油准备到山西销售,经手的伙计为了谋取高额利润在油中掺了水,被掌柜发现后,立即令其将油全部倒掉重装,这件事虽让乔家在经济上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但却声名远扬,好多商家知道这件事情后,不顾路途遥远来祁县与乔家做生意;还有一些晋商,父祖辈经商破产欠下债务,若干年后子孙经商再次发迹,对本来无须承担的陈年老债都主动还清,并不拖欠。
诸如此类,屡见不鲜。外国人曾对晋商经营之道评论说:“这种品德在其他地域从未见闻”,梁启超也曾评论晋商说:“晋商笃守信用”。
重信讲义的价值观念
在义利问题上,晋商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行为规范。他们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对以卑劣的手段骗取钱财。因此各商号在经营中都规定“重信义、除虚伪”,“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要求商人恪守“诚信仁义、利从义出、先予后取”的正道。
晋商身入财利场却能守信耐劳,以诚取胜,时至今日,没有几人可以做到。清代晋商乔致庸曾提出:“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可见诚信对晋商有着导向性的深远影响,因此当时山西民风中多以经商为荣。清朝山西巡抚刘于义给皇上的奏折中称:“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之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读书应试。”当时还有这样的谚语“生子有才可做商,不羡七品空堂皇”,在山西都广为流传。这种重信用,讲义利的价值观念,也正是山西晋商辈出,财富滚滚流入山西的思想基础。
善良诚信的企业文化
晋商有着高尚的商业道德和善良诚信的企业文化。晋商各票号都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条例,上至掌柜,下至伙计,都要接受这样的制度,无论是谁,只要对商号有功,就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报酬;而对贪污做假、营私舞弊、打架斗殴的员工,一律从商号开除,而且其他商号也永不会录用。因此商号的人一旦犯错,就会为同行所耻,乡里所卑,亲人所指,从此再无就业之门,更无颜回归故里。在这种氛围的长期熏陶之下,晋商逐步形成了良贾、善贾、诚贾的企业文化,“纵鲍叔之宏通,慕弦高之豁达”,为现代的商人树立了风范。
基于晋商的诚信经营,当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晋商巨富,如平遥的王家,祁县的乔家、渠家,太谷的曹家、孔家等等。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诚信也就是道德。目前在我国,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其核心就是丧失了道德。因此,讲诚信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要提高企业及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只有提高整体的道德水平,企业才能真正认识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也只有诚信经营,企业才能获大利、获久利。俗话讲“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经商首先是做人、讲德。有德才能真心实意地征服人心。征服了人心,还愁赚不到利润?
中药的生产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同仁堂生产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到包装出厂总有上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药料投放误差每每要控制在微克以下,天然牛黄、珍珠等要研成最细的粉末并灭菌;一种中成药中的苏合香则要用多层纱布裹着卫生药棉滤净后投料。酒类则更复杂,要经过浸煮、过滤、圈缸等几十道工序,除尽苦味,溶解药质,使药料中的有效成分均匀地溶于酒中。膏剂、丸剂等也都有相应严格的操作规程。“修合(配制时)天人见,存心有天知”,同仁堂人常用这句话自励自勉,兢兢业业,不逊分毫。
信: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
“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之所以300多年不倒,不仅因为它有养生济世的经营宗旨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还因为它有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职业道德。到同仁堂药店抓药,极少出现差错。例如有一次顾客反映,买到的“天王补心丹”中混装了一丸“地榆槐角丸”,虽然混服这两种药并没有危险,但他们以极端负责的精神,把已经发售到各地的4万盒药品一盒盒追了回来。同仁堂经营不少高档药,同时廉价药品种也十分丰富。同仁堂人做大生意,也不拒绝小买卖。在商业经营中,许多商店搞柜台出租。有人找上门来,同仁堂都断然拒绝:“同仁堂永远自家卖药,而且永远卖好药,决不会为眼前利益丢弃养生济世的经营宗旨。”
同仁堂在海外的影响也非常大,来这里买药的海外游客很多,而且往往是大客户。许多导游借机向同仁堂索取回扣,同仁堂坚决抵制,宁可减少客源,也不助长歪风。由于没有回扣,许多导游不把游客带到同仁堂。尽管同仁堂药店所在的大栅栏地区交通不便,但慕名而来的游客仍络绎不绝。
“德、诚、信”,使同仁堂美名远播,有口皆碑,许多顾客对它已形成一种难解的同仁堂情结。
相关链接:诚信为本的晋商
山西人自古就善于经商。从尧舜禹时代晋商就已经开始出现,经历了秦汉、隋唐、宋元,到明代晋商已在全国享有盛誉。而清代,晋商的货币经营更是达到了鼎盛,他们的票号甚至垄断了当时中国的金融业。晋商不仅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贸易市场,而且开始向整个亚洲地区插足,甚至把触角伸入欧洲市场。以至于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凡是麻雀能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几百年以来,晋商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从古到今一直就有“海内最富”晋商500年不衰的说法。晋商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他们的主要秘诀到底是什么?那就是诚信为本!
诚信第一的经营理念
晋商视诚信为命根子,始终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强调做买卖必须踏踏实实,不投机取巧,不坑蒙拐骗,宁可赔本也不做有损诚信的事。
当时,祁县的乔家在包头的复盛油坊时,一次运胡麻油准备到山西销售,经手的伙计为了谋取高额利润在油中掺了水,被掌柜发现后,立即令其将油全部倒掉重装,这件事虽让乔家在经济上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但却声名远扬,好多商家知道这件事情后,不顾路途遥远来祁县与乔家做生意;还有一些晋商,父祖辈经商破产欠下债务,若干年后子孙经商再次发迹,对本来无须承担的陈年老债都主动还清,并不拖欠。
诸如此类,屡见不鲜。外国人曾对晋商经营之道评论说:“这种品德在其他地域从未见闻”,梁启超也曾评论晋商说:“晋商笃守信用”。
重信讲义的价值观念
在义利问题上,晋商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行为规范。他们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对以卑劣的手段骗取钱财。因此各商号在经营中都规定“重信义、除虚伪”,“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要求商人恪守“诚信仁义、利从义出、先予后取”的正道。
晋商身入财利场却能守信耐劳,以诚取胜,时至今日,没有几人可以做到。清代晋商乔致庸曾提出:“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可见诚信对晋商有着导向性的深远影响,因此当时山西民风中多以经商为荣。清朝山西巡抚刘于义给皇上的奏折中称:“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之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读书应试。”当时还有这样的谚语“生子有才可做商,不羡七品空堂皇”,在山西都广为流传。这种重信用,讲义利的价值观念,也正是山西晋商辈出,财富滚滚流入山西的思想基础。
善良诚信的企业文化
晋商有着高尚的商业道德和善良诚信的企业文化。晋商各票号都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条例,上至掌柜,下至伙计,都要接受这样的制度,无论是谁,只要对商号有功,就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报酬;而对贪污做假、营私舞弊、打架斗殴的员工,一律从商号开除,而且其他商号也永不会录用。因此商号的人一旦犯错,就会为同行所耻,乡里所卑,亲人所指,从此再无就业之门,更无颜回归故里。在这种氛围的长期熏陶之下,晋商逐步形成了良贾、善贾、诚贾的企业文化,“纵鲍叔之宏通,慕弦高之豁达”,为现代的商人树立了风范。
基于晋商的诚信经营,当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晋商巨富,如平遥的王家,祁县的乔家、渠家,太谷的曹家、孔家等等。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诚信也就是道德。目前在我国,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其核心就是丧失了道德。因此,讲诚信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要提高企业及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只有提高整体的道德水平,企业才能真正认识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也只有诚信经营,企业才能获大利、获久利。俗话讲“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经商首先是做人、讲德。有德才能真心实意地征服人心。征服了人心,还愁赚不到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