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金典
《百年老店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版的《基业常青》》作者:宋联可 2017-02-10 16:50
失败探究:安然神话的破灭
提起安然,大家都不陌生,这个总部设在休斯敦的世界能源巨头,一直以来,它的身上都笼罩着一层金色的光环: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它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高高地名列在《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它控制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是美国华尔街竞相追捧的宠儿;它的股票是所有的证券评级机构都强力推荐的绩优股,股价高达每股70多美元,并且还一直呈上升之势……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市场的“巨无霸”,却在2001年12月2日向外界宣布已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它开列的资产总额为498亿美元,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破产申请案。
公众哗然!
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被华尔街视为非常安全的投资“宠儿”顷刻间“几度辉煌转眼空”了呢?
这与安然在经营过程中丧失企业信誉是分不开的。
安然公司的前身是休斯敦天然气公司,它真正从危机到辉煌的时期大约在1985~2000年这15年时间里。公正地讲,安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成功的战略运作,比如当它仅仅排美国天然气制造商第13位的时候,就非常有远见地建立了美国最大的天然气输送系统,并成功地利用英、美等国开放能源市场的机会,将它在天然气上积累的核心竞争力推向动力和发电领域。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它还在维护和操作着横跨北美的石油与天然气输送管网络,从事能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买卖交易。
安然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为了实现从“全美最大能源公司”变成“全球最大能源公司”的目标,也开始迅速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不仅从原来的天然气、石油的开发与运输扩展到包括发电和供电领域的各项能源产品与服务业务中,而且还经营纸浆、煤炭、化工、风力、水力、投资、木材、广告等;不仅从提供贸易服务扩展到提供有关能源输送的咨询、建筑工程等服务,还向客户提供金融、风险管理及在线交易服务,并涉足到了金融证券和高科技领域;并通过使用和完善金融重组技巧,建立复杂的公司体系,使其各类子公司和合伙公司数量超过了3000个。
然而在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20世纪90年代,安然公司这种仍然长期固守在不切实际的增长目标上、肆意放纵创新行为和无依据发展速度的做法,却使它轻视了长期隐藏于公司内部的战略性风险,忽略了企业文化的管理,放弃诚信经营、以人为本、团队合作等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种战略风险一旦在战略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公司必将迎来破产的厄运。
安然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达到既定的增长目标,开始以牺牲诚信为代价,大钻美国会计准则的漏洞,作假账,虚夸收入。按照华尔街银行的规定,公司只能把交易中获得的盈利作为公司的实际收入,而安然为了证明自己是超级“巨无霸”,一贯把所有的交易额都归入收入,公司宣称的2000年1000亿美元的收入而其实只有80亿美元而已。安然频繁利用关联交易隐瞒债务、虚报利润,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安然的高层管理者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而许多董事会成员却不顾职业道德,长期以来对此事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包括安然公司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边在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边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而公司的14名监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安然倒闭的原因终于慢慢浮出水面了: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安然不惜做假账蒙骗公众,使公众信赖的财务系统崩溃,也使公司的诚信完全丧失。
安然公司曾做过这样的承诺:我们用坦然和真诚与客户、未来工作在一起,我们说到做到,我们绝不做那些我们承诺不做的事。然而到倒闭的那一刻,安然所做的一切又有多少与它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提起安然,大家都不陌生,这个总部设在休斯敦的世界能源巨头,一直以来,它的身上都笼罩着一层金色的光环: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它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高高地名列在《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它控制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是美国华尔街竞相追捧的宠儿;它的股票是所有的证券评级机构都强力推荐的绩优股,股价高达每股70多美元,并且还一直呈上升之势……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市场的“巨无霸”,却在2001年12月2日向外界宣布已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它开列的资产总额为498亿美元,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破产申请案。
公众哗然!
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被华尔街视为非常安全的投资“宠儿”顷刻间“几度辉煌转眼空”了呢?
这与安然在经营过程中丧失企业信誉是分不开的。
安然公司的前身是休斯敦天然气公司,它真正从危机到辉煌的时期大约在1985~2000年这15年时间里。公正地讲,安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成功的战略运作,比如当它仅仅排美国天然气制造商第13位的时候,就非常有远见地建立了美国最大的天然气输送系统,并成功地利用英、美等国开放能源市场的机会,将它在天然气上积累的核心竞争力推向动力和发电领域。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它还在维护和操作着横跨北美的石油与天然气输送管网络,从事能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买卖交易。
安然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为了实现从“全美最大能源公司”变成“全球最大能源公司”的目标,也开始迅速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不仅从原来的天然气、石油的开发与运输扩展到包括发电和供电领域的各项能源产品与服务业务中,而且还经营纸浆、煤炭、化工、风力、水力、投资、木材、广告等;不仅从提供贸易服务扩展到提供有关能源输送的咨询、建筑工程等服务,还向客户提供金融、风险管理及在线交易服务,并涉足到了金融证券和高科技领域;并通过使用和完善金融重组技巧,建立复杂的公司体系,使其各类子公司和合伙公司数量超过了3000个。
然而在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20世纪90年代,安然公司这种仍然长期固守在不切实际的增长目标上、肆意放纵创新行为和无依据发展速度的做法,却使它轻视了长期隐藏于公司内部的战略性风险,忽略了企业文化的管理,放弃诚信经营、以人为本、团队合作等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种战略风险一旦在战略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公司必将迎来破产的厄运。
安然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达到既定的增长目标,开始以牺牲诚信为代价,大钻美国会计准则的漏洞,作假账,虚夸收入。按照华尔街银行的规定,公司只能把交易中获得的盈利作为公司的实际收入,而安然为了证明自己是超级“巨无霸”,一贯把所有的交易额都归入收入,公司宣称的2000年1000亿美元的收入而其实只有80亿美元而已。安然频繁利用关联交易隐瞒债务、虚报利润,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安然的高层管理者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而许多董事会成员却不顾职业道德,长期以来对此事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包括安然公司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边在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边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而公司的14名监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安然倒闭的原因终于慢慢浮出水面了: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安然不惜做假账蒙骗公众,使公众信赖的财务系统崩溃,也使公司的诚信完全丧失。
安然公司曾做过这样的承诺:我们用坦然和真诚与客户、未来工作在一起,我们说到做到,我们绝不做那些我们承诺不做的事。然而到倒闭的那一刻,安然所做的一切又有多少与它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