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前言(2/2)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作者: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2017-01-10 16:51
流传至今,必有它存在的道理。古人并非尽为愚蠢,轻易受骗。但是由于古今教授处理的方法不同,所以我们今天对此不容易了解。况且自古以来毕生埋头此道,进而钻研深入者,到底属于少数的特立独行之士,不如普通应用学术,可以立刻见效于谋生。以区区个人的阅历与体验,此道对于平常注意身心修养,极有自我治疗之效。如欲“病急投医,临时抱佛”,可以休矣。
至于以此探究宇宙与人生生命之奥秘,而冀求超凡者,则又涉及根骨之说。清人赵翼伦诗,有“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力七分天”之说。诗乃文艺上的小道,其高深造诣之难,有如此说,何况变化气质,岂能一蹴而就,而得其圜中之妙哉!
本书的出版,要谢谢多年来学习或修道的多方探询,问题百出,使我大有应接不暇之感。乃以浅略之心得与经验,扫除传统与私相授受的陋习,打破丹经道书上有意秘藏私的术语,作一初步研究心得之平实报导。对于讲究养生的人或者有些帮助。
在此尚须声明,所谓“初步”并非谦抑之词,纯出至诚之言。要求更为深入,实非本书可尽其奥妙。如果时间与机会许可,当在从心理部分,乃至综合生理部与心理部分,继续提出报告。
一九七三年岁次癸丑净名盦主记于台北
至于以此探究宇宙与人生生命之奥秘,而冀求超凡者,则又涉及根骨之说。清人赵翼伦诗,有“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力七分天”之说。诗乃文艺上的小道,其高深造诣之难,有如此说,何况变化气质,岂能一蹴而就,而得其圜中之妙哉!
本书的出版,要谢谢多年来学习或修道的多方探询,问题百出,使我大有应接不暇之感。乃以浅略之心得与经验,扫除传统与私相授受的陋习,打破丹经道书上有意秘藏私的术语,作一初步研究心得之平实报导。对于讲究养生的人或者有些帮助。
在此尚须声明,所谓“初步”并非谦抑之词,纯出至诚之言。要求更为深入,实非本书可尽其奥妙。如果时间与机会许可,当在从心理部分,乃至综合生理部与心理部分,继续提出报告。
一九七三年岁次癸丑净名盦主记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