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令公之死
《帝王用人的学问: 中国历代帝王用人哲学》作者:吴榆山 2017-02-09 12:24
宋太宗灭了北汉以后,北汉大将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也算是知人,他知道刘继业威名远播,就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给予重用。刘继业归宋以后,恢复了杨姓,单名业,也就是戏文里面著名的杨老令公。宋初,朝廷试图用对辽战争的办法收复燕云十六州,杨业常与辽国打交道,有着丰富的对辽作战经验,于是被派往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潘美前后夹击,兵马归潘美节制。公元980年,辽景宗率十万大军攻雁门。杨业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突袭辽军,辽军大败而回。公元982年4月,辽军分路攻宋,杨业统军败辽军于雁门关下,斩辽兵三千人,俘万余人,缴获很多军事物资。杨业立功之后,升为云州观察使。此战以后,辽**队对杨业非常忌畏,常常望见他的旌旗就不战而走。杨业威名夺了潘美的风头,让他非常嫉妒,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依然信任杨业,把奏折封好转给杨业,以表示对他的信任,但是他并没有对妒忌杨业的潘美做任何调整,不懂得保护杨业。
雍熙三年,宋太宗再次征讨辽国,三路大军并出,他明知道潘美妒忌杨业,但仍然任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起初战争进展顺利,杨业也是英勇善战,一路夺取了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东路宋军于岐沟关大败,辽军乘胜大举反击。宋太宗无奈,命令三路人马班师回朝,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此时,辽国十几万大军全线反击,攻破了寰州。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针对自己的任务是迁移民众,不需与敌人决战的实际,就向潘美进言,力主兵至应州,诱辽军向东,以保障民众沿石碣谷(今山西朔州南)南撤,并设弓弩手千人于谷口,骑兵居中接应,扼阻辽军南下。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深知边境地理,作出的判断非常正确,也非常可行。但是监军王和刘文裕却骄傲自大,非要与辽国正面进行交锋,并且以怯敌嘲笑杨业。主将潘美其实也明白自己的任务不是与敌交锋,而是迁移民众,但是他出于嫉妒心理,没有支持杨业的意见。这时候宋朝君主统御将领的弊病显露出来,杨业虽然是负责作战的副将,却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只能受监军王和枢密使潘美的制约。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听从潘美的安排,冒险出击,他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于是和潘美约定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作为接应,以保证能成功撤退,甚至取得侥幸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雍熙三年,宋太宗再次征讨辽国,三路大军并出,他明知道潘美妒忌杨业,但仍然任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起初战争进展顺利,杨业也是英勇善战,一路夺取了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东路宋军于岐沟关大败,辽军乘胜大举反击。宋太宗无奈,命令三路人马班师回朝,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此时,辽国十几万大军全线反击,攻破了寰州。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针对自己的任务是迁移民众,不需与敌人决战的实际,就向潘美进言,力主兵至应州,诱辽军向东,以保障民众沿石碣谷(今山西朔州南)南撤,并设弓弩手千人于谷口,骑兵居中接应,扼阻辽军南下。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深知边境地理,作出的判断非常正确,也非常可行。但是监军王和刘文裕却骄傲自大,非要与辽国正面进行交锋,并且以怯敌嘲笑杨业。主将潘美其实也明白自己的任务不是与敌交锋,而是迁移民众,但是他出于嫉妒心理,没有支持杨业的意见。这时候宋朝君主统御将领的弊病显露出来,杨业虽然是负责作战的副将,却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只能受监军王和枢密使潘美的制约。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听从潘美的安排,冒险出击,他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于是和潘美约定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作为接应,以保证能成功撤退,甚至取得侥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