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自由竞争(2/2)
《经济学的争议: 关于中国加入WTO》作者:薛兆丰 2017-02-09 11:31
着良好的意愿,自以为是地去计划、设计社会,必将把人类引向深渊。”
由于牛顿物理学的空前成功,知识分子们普遍坚信,既然控制和计划在科技领域行得通,也就同样可以用来解决社会问题。但哈耶克却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远比自然科学复杂。由于信息总是分散地掌握在每个个人手里,所以对人类社会或经济事务作大一统的计划,注定要失败。在《致命的自负》(The Fatal Conceit)中他写道:“要人类意识到自身认识能力非常有限,与要人类增加对自然的认识,两者不仅同样重要,而且前者要比后者困难得多。”
哈耶克不仅反对极权主义,也反对福利主义;他不仅反对计划经济,也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他反对的目标是如此之多,处处树敌,使他一夜间变成知识界异端,名誉扫地。一些著名学府拒绝聘请他任教,他不得不离开欧洲。但即使到了思想较为自由的美国,他也只能辗转在大学里谋到一个不太对口的职位。
哈耶克当然没有气馁。在一些行事低调的富商的资助下,他不仅继续埋头著述,还将分散在各个大学里受左派势力排挤的学者团结起来,创办了著名的“朝圣山学会”,不仅交流学术,还互相勉励。
哈耶克一生经历坎坷,声誉大起大落。爱他的人,视他为指路明灯;恨他的人,视他为恶魔怪兽。丘吉尔曾多次引用哈耶克的话,反对对手工党的国有化计划;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在大学时期就读过《通往奴役之路》,到执政初期,她曾拿了本哈耶克的《自由宪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往政策研究员面前一放,说“我们信这套”;而布什总统也向哈耶克颁授了总统自由勋章,表彰他的学术贡献。
另一方面,从50年代开始,前苏联、前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则指派专人,不断撰写批判文章,清除哈耶克的“毒害”。但出人意料的是,有些年轻学者在研读哈耶克的著作后,竟被深深地折服了。这些人中包括了冷战结束后领导国家改革的俄罗斯总理盖达尔(Yegor Gaydar)和捷克总理克劳斯(Václav Klaus)。克劳斯曾回忆道:“当年在图书馆里秉烛夜读哈耶克,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早在五六十年代,我国学者就将哈耶克的著作译出。可惜当时这些书只能是“内部读物”,只是专供学者批判使用的“毒草”标本。直到80年代末,哈耶克的论文集《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才真正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去年,国内又出版发行了邓正来翻译的《自由秩序原理》(即《自由宪章》的中译本)。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北京开坛宣扬哈耶克的思想,被国际学术界视为我国解放思想的新里程。
是的,未必条条大路都通向罗马,但一个人只要不懈地探求自由和繁荣的原理,那么他或早或迟,都必定要走过哈耶克这扇大门。
由于牛顿物理学的空前成功,知识分子们普遍坚信,既然控制和计划在科技领域行得通,也就同样可以用来解决社会问题。但哈耶克却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远比自然科学复杂。由于信息总是分散地掌握在每个个人手里,所以对人类社会或经济事务作大一统的计划,注定要失败。在《致命的自负》(The Fatal Conceit)中他写道:“要人类意识到自身认识能力非常有限,与要人类增加对自然的认识,两者不仅同样重要,而且前者要比后者困难得多。”
哈耶克不仅反对极权主义,也反对福利主义;他不仅反对计划经济,也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他反对的目标是如此之多,处处树敌,使他一夜间变成知识界异端,名誉扫地。一些著名学府拒绝聘请他任教,他不得不离开欧洲。但即使到了思想较为自由的美国,他也只能辗转在大学里谋到一个不太对口的职位。
哈耶克当然没有气馁。在一些行事低调的富商的资助下,他不仅继续埋头著述,还将分散在各个大学里受左派势力排挤的学者团结起来,创办了著名的“朝圣山学会”,不仅交流学术,还互相勉励。
哈耶克一生经历坎坷,声誉大起大落。爱他的人,视他为指路明灯;恨他的人,视他为恶魔怪兽。丘吉尔曾多次引用哈耶克的话,反对对手工党的国有化计划;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在大学时期就读过《通往奴役之路》,到执政初期,她曾拿了本哈耶克的《自由宪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往政策研究员面前一放,说“我们信这套”;而布什总统也向哈耶克颁授了总统自由勋章,表彰他的学术贡献。
另一方面,从50年代开始,前苏联、前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则指派专人,不断撰写批判文章,清除哈耶克的“毒害”。但出人意料的是,有些年轻学者在研读哈耶克的著作后,竟被深深地折服了。这些人中包括了冷战结束后领导国家改革的俄罗斯总理盖达尔(Yegor Gaydar)和捷克总理克劳斯(Václav Klaus)。克劳斯曾回忆道:“当年在图书馆里秉烛夜读哈耶克,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早在五六十年代,我国学者就将哈耶克的著作译出。可惜当时这些书只能是“内部读物”,只是专供学者批判使用的“毒草”标本。直到80年代末,哈耶克的论文集《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才真正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去年,国内又出版发行了邓正来翻译的《自由秩序原理》(即《自由宪章》的中译本)。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北京开坛宣扬哈耶克的思想,被国际学术界视为我国解放思想的新里程。
是的,未必条条大路都通向罗马,但一个人只要不懈地探求自由和繁荣的原理,那么他或早或迟,都必定要走过哈耶克这扇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