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KPI “关键绩效”指引成功章节目录 > 建立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2)

建立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2)(2/2)

KPI “关键绩效”指引成功作者:姜定维 2017-02-09 11:23
人的流失,也就支持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比如:提高交货及时率需要在采购及时与及时生产两个环节下功夫,那么,衡量这两个环节的指标就是采购及时率与生产计划完成率。只要控制住这两个因素,就可以控制住及时交货的情况了。

    判断下一层次支撑因素是否为上一层因素的充分必要条件下一级别指标的组合,一定要是上一级指标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就可能遗漏了一些关键指标。

    寻找衡量指标的责任人

    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衡量指标一定要落实到相关的部门或者个人身上,目标才能向下传递和落实。每个人只应该承担他自己所能够承担的指标,如果承担了自己所不能承担的指标,这个指标就会失去意义。责任人应该是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指标的变化的人。在HN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公司的客户数量不是很多,所有的价格都是由业务经理与客人协商确定的,所以,业务经理就可以控制每个订单的毛利,但业务经理不能完全控制公司的利润,因为公司的利润还要在毛利中扣除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只有总经理才能控制住公司的利润。毛利指标可以由业务经理来负责,总经理负责利润。

    按照管理层级的原理,上一层的指标,由上级员工负责,下级员工只能负责下一级的指标。比如说:公司需要及时的交货给客户,及时交货率这个指标只能由厂长负责,因为要想及时交货,在HN公司需要及时采购、及时裁剪、及时缝纫、及时洗水、及时进行尾部加工,这是一个流程,在这个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最后的及时交货。厂长管理采购部门以及各车间,只有厂长有能力控制整个流程。在这个过程中,采购主任、各个车间主任只能负责自己那一部分的及时生产情况,而不能负责总的及时交货率。

    有时,有些指标很难分清楚责任,也就是说,很多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该指标。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共同承担责任,比如:对于客户验收合格率来说,品质经理负责公司的质量检验和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则他对客户验收产品不合格就要负一定的责任,而对于生产部门的负责人生产厂长来说,产品是由生产部门制造出来的,也要对该指标负责,所以,这个指标的责任人就是两个,而不是一个。

    注重指标效果,避免分解误区

    在分解指标,建立指标体系的时候,应该注意几点:

    每个指标都应该是有意义的,没有意义的指标不是关键业绩指标;比如在HN公司中,客户全部都是外贸客户,全部采用现金或者信用证进行交易,那么,呆帐坏帐指标在该公司中就没有意义。

    在寻找下一级支持因素时,一定要结合公司的策略,否则,就会偏离现实。比如:如果在提高产能行动中,提高产能的方式有很多,HN公司采取的是提升管理,内部挖潜的方式,从中可以分解出衡量指标。如果不考虑公司的策略,采用扩建厂房而提高产能,从中也可以分解出衡量指标,但这个衡量指标脱离了公司的实际。

    有些衡量指标虽然可以由很多人负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人来说,不是重点,就不能作为他的KPI来进行衡量,如:HN公司的管理费用率,这个指标就不能用来考核所有的部门,否则,会限制各个部门职能的充分发挥,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主基二元法”中会有详细的论述。

    指标体系的分解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技术,需要考虑到组织结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组织战略、工作计划等等一系列复杂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绩效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只有在充分理解公司战略目标、行动计划、部门职能、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的前提与基础上,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任何一个要想发展壮大的企业来说,只有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基础上,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才能将企业的目标与个人、团体的目标协调起来,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