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蒙牛内幕: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章节目录 > 蒙牛创世“三板斧”(1)

蒙牛创世“三板斧”(1)(2/2)

蒙牛内幕: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作者:孙先红 2017-02-09 10:51
,大家的倔劲上来了:既然你连大排档都不让开,那我们还干自己的老本行去!

    不能公开做,那就隐姓埋名。

    到会的每个人后来都成为蒙牛的发起人之一。因此,这次会议,被蒙牛人亲切地称作“南湖会议”。

    会议的任务是起名。这其实已经是第N次讨论了。为了给待注册的乳制品企业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大家一次又一次“头脑风暴”。

    写新闻的人都知道,“题好文一半”。老子的《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国古代有名家,名实论,还有“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之说。蒙牛把起名作为创办企业的第一步,足见其对无形资产的高瞻远瞩。

    孙先红显然是个“尚简”派。他见大家久议不决,便随口讲了“文盲卖瓜”与“教授卖瓜”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文盲老汉想得少,所以顾虑也少,逮住就做;最初也许有波折,但越做越有经验,最后终于赚了钱。大学教授先计算毛利,次计算工商税务,末了还要考虑风险:如果我买来一车西瓜,万一有五分之一生的怎么办?即使没有这么多生的,万一有五分之一坏了或卖不出去怎么办?……这样“万一”来“万一”去,顾虑重重,最后终于“胜利大退堂”。

    结论:想得简单,才能做得成功。

    这个故事与数年后流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异曲同工,暗含“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讽喻。末了先红说:你看人家“澳牛”,简简单单,就是“澳洲的牛”。

    一句话提醒了梦中人,不知是谁脱口而出:“那我们就叫‘蒙牛’吧!”

    大家都叫好。

    惟独牛根生不叫好。他说:我姓牛,叫“蒙牛”有“家企业”的嫌疑。

    此前,他曾一再表示:我一定要把企业办成“大家的企业”;如果办成了某一家某一姓的,那将是我最大的失败。

    还有个名字也进入视线:蒙奶。但“奶”是上声,“牛”是阳平,读起来,“蒙奶”的力度不如“蒙牛”的力度大。

    一时僵持不下。有人出主意,把历次会议所起的备选名字全部写下来,然后集体投票,哪个得票高,就用哪个,一次了断!结果,在备选的十几个名字中,“蒙牛”独占鳌头。

    至此,“蒙牛”之名一锤定音!

    “蒙”——内蒙古。背后是:蓝天,白云,草原,畜的故乡,奶的摇篮。

    “牛”——奶牛,牛奶。背后是:牛根生,牛气,牛市,勤奋如牛,气壮如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