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眼中的“郑牛之争”(2)(2/2)
《蒙牛内幕: 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作者:孙先红 2017-02-09 10:51
,从没有见到过“盘整”这个词,白纸黑字上明明写的是必保10亿,力争15亿,争取20亿,何有“盘整”之意,这不明明是大跃进的架势吗?难道这不是说假话,欺骗广大股东又是什么?
发生了呼市最大……(本处文字作了适当删除——编者)两位有此重大问题的××××,理应受到制裁,却分毫不动,这难道不是帮派活动?
至于“罪”,98决策失误是谁之罪?不正确引导,致使企业经营理念、企业道德每况愈下,排除异己,为所欲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凡此种种,算不算罪?
(5)霍金森定律
霍金森是一位英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他在《管理学》中提出一个定律:培养你的助手,不要培养你的对手。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武大郎开店。
我无意全面评价郑与牛,但关于免职一事却要说得稍稍多一些,郑之所以要免去牛的职务,据说在董事会上陈述的理由就是牛已危及到他的地位,尽管牛在主观上没有这个意图,但在客观上却存在这个因素,因牛的贡献、能力是不争的事实。
应该说深层次的原因是机制问题。
说成是“定律”,我却不敢苟同,郑推荐的海尔管理经验中有一条就是鼓励部下超越自己的领导,我不知道关于这一条,郑总是怎么学习的。
(6)变味的“学习”
我国目前正处于知识经济的萌芽时期,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广大干部和群众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发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的伟大号召,无疑学习是人们终生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
据我所知牛副总在集团公司的高层领导中算比较爱学习的一个,目前已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等毕业证、结业证六个红本本,这在高层领导中也属于绝无仅有。
11月董事会上,决定免去他的职务,让他学习,虽然名为“学习”,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理解。
按一般道理说,公司委以学习的重任,应明确交代学习的任务、目的、要求等等,可是,明确的只有两点:必须在外地,必须尽快。众所周知,高校学习一般是按学年、学期进行的,11、12月不可能有新开的班,何况,要牛总学习两年,这更应该有个详细的计划与安排,可为了尽快让他去外地学习,给他办了个“听课证”,听什么课,听哪个系的课,都没有说明,只是“听课”而已。为了让他尽快离开,集团领导肯每天用240元的高价租宾馆安排他的住宿,可见用心良苦,另外还让杨贵书记传话给牛总,如不去学习,则车要收回,手机也要交回……但如去学习,难道带车去吗?无怪乎,牛总说:可能是郑总由于工作太忙了,忘了我还有一个BP机呢!
发生了呼市最大……(本处文字作了适当删除——编者)两位有此重大问题的××××,理应受到制裁,却分毫不动,这难道不是帮派活动?
至于“罪”,98决策失误是谁之罪?不正确引导,致使企业经营理念、企业道德每况愈下,排除异己,为所欲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凡此种种,算不算罪?
(5)霍金森定律
霍金森是一位英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他在《管理学》中提出一个定律:培养你的助手,不要培养你的对手。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武大郎开店。
我无意全面评价郑与牛,但关于免职一事却要说得稍稍多一些,郑之所以要免去牛的职务,据说在董事会上陈述的理由就是牛已危及到他的地位,尽管牛在主观上没有这个意图,但在客观上却存在这个因素,因牛的贡献、能力是不争的事实。
应该说深层次的原因是机制问题。
说成是“定律”,我却不敢苟同,郑推荐的海尔管理经验中有一条就是鼓励部下超越自己的领导,我不知道关于这一条,郑总是怎么学习的。
(6)变味的“学习”
我国目前正处于知识经济的萌芽时期,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广大干部和群众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发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的伟大号召,无疑学习是人们终生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
据我所知牛副总在集团公司的高层领导中算比较爱学习的一个,目前已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等毕业证、结业证六个红本本,这在高层领导中也属于绝无仅有。
11月董事会上,决定免去他的职务,让他学习,虽然名为“学习”,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理解。
按一般道理说,公司委以学习的重任,应明确交代学习的任务、目的、要求等等,可是,明确的只有两点:必须在外地,必须尽快。众所周知,高校学习一般是按学年、学期进行的,11、12月不可能有新开的班,何况,要牛总学习两年,这更应该有个详细的计划与安排,可为了尽快让他去外地学习,给他办了个“听课证”,听什么课,听哪个系的课,都没有说明,只是“听课”而已。为了让他尽快离开,集团领导肯每天用240元的高价租宾馆安排他的住宿,可见用心良苦,另外还让杨贵书记传话给牛总,如不去学习,则车要收回,手机也要交回……但如去学习,难道带车去吗?无怪乎,牛总说:可能是郑总由于工作太忙了,忘了我还有一个BP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