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中平羌乱(2/2)
《汉晋春秋之凉王传》作者:ru1163 2017-02-07 11:32
任尚有许多考验,但其中因由却是白思不得其解,陇地之人似是对朝廷派任之人甚是防范......」见吴盛已开始试探他之心思,吕鸿成亦是心知肚明,但他更明白藉此一会谈眼前之人或可成为未来之助力,因此他决定再来的每一句对话都是直言而白不加修饰,藉此来争取眼前这名地方富商的支持!
「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对陇地之人而言大人您正是这尾强龙!」
「请先生指点迷津。」
「那我就从头说起吧!」
中平羌乱
昔日汉光和七年(184年)冬,分别来自北地郡、安定郡以及金城郡、陇西郡 罕、河关等地的两股羌人举事叛乱。最初,羌人们分头行动,都想趁机对抗经历数年的腐败和乱政已然衰弱的汉朝统治。於光和七年10月或11月,由当地军阀募来的或派遣平叛的由羌人和小月氏人混合组成的湟中义从胡军队在令居,属金城郡,兵变反抗汉朝军官,加入叛军,一路杀护羌校尉冷徵,导致事态升级。此时,两股羌人也合流了,以原湟中义从胡士兵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将军。此次联合意味著叛军控制了黄河沿岸的条状地带。
短短数十日内,叛军攻克金城郡治允吾从此以金城郡为主要作乱据点。後因凉州刺史左昌侵占防御军费,导致救军不济,间接帮了叛军的忙。金城太守陈懿前赴叛军大营商谈释放人质,反遭叛军杀害。人质中的新安县令边章、凉州从事韩遂被说服加入了叛军。这些有誉望的人的加入使得叛军获得了更大范围的民间支持,而此二人将在叛乱逐渐进行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随後,叛军包围左昌於冀县总部。一些边疆将领起初并不想救援左昌,但於地方上甚受尊敬的成功将领盖勋下令要求他们前去救援。叛军将领因尊敬盖勋,主动撤围。此事後,左昌被虔诚的儒生宋臬取代。宋臬认为,只有在民间教授《孝经》才能平乱,不顾下级反对将这一建议上表朝廷,随即也被杨雍取代。但地方状况并未因此改善,地方官再度被叛军围攻。有应对羌乱经验的新任护羌校尉夏育在汉阳郡的属官遭句就种羌首领滇吾攻打,盖勋又一次率军往救。但这次,他在附近的狐盘遭到惨败。夏育、盖勋都逃走了,此时凉州刺史部显然已经不能靠自己应对叛军了。
185年春,叛军已达数万人,进军汉故都长安。朝廷任征讨黄巾的名将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防御长安。但皇甫嵩初期无功,因宦官诽谤,上任四个月後於七月被免职。
凉州的持续叛乱使国库大损,朝廷不得不课税、徵召劳力以应战。司徒崔烈建议放弃凉州。议郎傅燮则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说,谴责崔烈,并强调凉州地处前线的重要性当时他便义正词严的说道∶「凉州官员失和,使整个凉州落入叛逆之手。崔烈身为宰相,不想著为国家想平定它的办法,却想割弃一方万里的土地,臣窃以为疑惑。如果让左衽的蛮夷占领此地,军力强盛并作乱,这将是天下最大的顾虑和社稷的深切忧患。┅┅如果崔烈不知道这一点,他就太蠢了;如果他知道了还这麽说,是不忠。」傅燮的说辞打动了汉灵帝,他拒绝了崔烈的建议。傅燮被任为汉阳太守,派往前线。
八月,司空张温被任为车骑将军以代皇甫嵩。新任破虏将军董卓、荡寇将军周慎等均在其帐下效力。张温所部十万馀人马行至美阳扎营。边章和韩遂也率本部来美阳作战,双方胜负未分,张温一度未能取得优势。十一月,一颗流星坠入叛军营寨,叛军军心动摇。董卓趁机突袭,击溃叛军,迫使边、韩向西退入金城郡的榆中。
此战得胜後,张温兵分两路追击叛军∶周慎率军三万攻榆中,董卓率军三万追击湟中义从胡。但周、董都战败了。周慎不顾部将孙坚切断敌军粮道的建议,结果自己的粮道反遭敌军切断,只得仓皇撤退;董卓在望垣被羌人包围,粮食耗尽。董卓在河上筑堤坝,作捕鱼虾状,却秘密率军渡河,得以逃脱。羌人想追击时,因被堤坝拦截的河水太深而无法渡河。此次进攻,诸将中只有董卓全军而还。
虽然美阳之战阻止了叛军向汉朝的心脏地带进军,因汉军进攻失败,叛军仍在黄河上游保有势力。渭河上游河谷成为双方争夺的地区。
地方势力试图恢复中央政权(186年 - 187年)约186年冬,叛首边章病亡,北宫伯玉、李文侯死於内讧。新任凉州刺史耿鄙认为可以从中取利,试图在没有来自其他地区的大军援助的情况下在凉州重建汉庭的统治。傅燮试图劝阻,称百姓并未习惯耿鄙这个长官、军队也没有时间建立士气,但耿鄙仍自行其是。
187年,耿鄙集结六郡军队攻地处西疆的陇西郡。先前因陇西郡太守李相如倒戈,陇西郡为韩遂军所占。但耿鄙任用贪官程球为治中,让士绅和百姓寒心。四月,军队开至陇西郡治狄道时,耿鄙军发生兵变,程球和耿鄙都被杀死。变兵在狄道人王国带领下加入叛军,合围陇西以东的汉阳。傅燮身为汉阳太守,善待百姓,远近敬重,叛军在和他作战时踌躇了。叛军数次试图说服他逃跑或投降,但尽管人力物力日益短缺,傅燮仍决心誓死守城。在一场孤注一掷的冲锋中,傅燮阵亡。
此事後,耿鄙下属军司马马腾率本部投韩遂,共推王国为帅,叛军一齐劫掠长安周边地区。他们也首次统治了整个凉州。张温因而因平叛失败被解职。
陈仓之围(188年 - 189年)188年末,朝廷几乎放弃了收复凉州的希望,很大程度上让地方自守。但当王国率大军东进攻长安门户陈仓时,朝廷再度起用皇甫嵩以解除眼前的危机。皇甫嵩被任为左将军,带兵2万;董卓也有2万部属,协助皇甫嵩。当皇甫嵩、董卓到陈仓後,董卓敦促皇甫嵩立即解围。皇甫嵩却不同意,认为陈仓防御坚固,不易被攻克,他们只需要坐等王国军泄气。王国围城八十馀日,毫无进展。
189年春,王国军疲劳了,放弃围城。王国军休息时,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据兵家”穷寇莫追”的道理反对。皇甫嵩却驳回了,认为王国撤退不是有组织的,而是斗志全失的结果。皇甫嵩率本部进攻,留董卓殿後,取得大胜,斩首万馀。董卓为此羞愤,从此滋生对皇甫嵩的怨恨。
陈仓之败後,王国被韩遂、马腾废黜,原信都令阎忠被推为凉州叛军的新头领。但阎忠不久去世,叛军内斗并最终分成三个集团∶金城的韩遂集团,渭谷的马腾集团, 罕的宋建集团。因为叛军的权力从起事的少数民族转移到本土汉人叛军手中,羌人和月氏人渐渐不再支持叛乱,此後也不再在此乱中起作用。
若非189年都城洛阳的变故,凉州之乱在此时本可被平定。汉灵帝於189年5月13日驾崩後,大将军何进被杀,洛阳随之发生了战斗。乱中董卓率边兵进入洛阳并掌控朝廷,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自任相国。年末,全国爆发起事,在汉朝分裂的背景下,凉州之乱被归为边远地区的骚乱。
「当年的羌乱,似乎......」吕鸿成面色凝重的说的。
「当然还有後续,且再听我道来!」吴盛继续说著。
待续
「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对陇地之人而言大人您正是这尾强龙!」
「请先生指点迷津。」
「那我就从头说起吧!」
中平羌乱
昔日汉光和七年(184年)冬,分别来自北地郡、安定郡以及金城郡、陇西郡 罕、河关等地的两股羌人举事叛乱。最初,羌人们分头行动,都想趁机对抗经历数年的腐败和乱政已然衰弱的汉朝统治。於光和七年10月或11月,由当地军阀募来的或派遣平叛的由羌人和小月氏人混合组成的湟中义从胡军队在令居,属金城郡,兵变反抗汉朝军官,加入叛军,一路杀护羌校尉冷徵,导致事态升级。此时,两股羌人也合流了,以原湟中义从胡士兵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将军。此次联合意味著叛军控制了黄河沿岸的条状地带。
短短数十日内,叛军攻克金城郡治允吾从此以金城郡为主要作乱据点。後因凉州刺史左昌侵占防御军费,导致救军不济,间接帮了叛军的忙。金城太守陈懿前赴叛军大营商谈释放人质,反遭叛军杀害。人质中的新安县令边章、凉州从事韩遂被说服加入了叛军。这些有誉望的人的加入使得叛军获得了更大范围的民间支持,而此二人将在叛乱逐渐进行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随後,叛军包围左昌於冀县总部。一些边疆将领起初并不想救援左昌,但於地方上甚受尊敬的成功将领盖勋下令要求他们前去救援。叛军将领因尊敬盖勋,主动撤围。此事後,左昌被虔诚的儒生宋臬取代。宋臬认为,只有在民间教授《孝经》才能平乱,不顾下级反对将这一建议上表朝廷,随即也被杨雍取代。但地方状况并未因此改善,地方官再度被叛军围攻。有应对羌乱经验的新任护羌校尉夏育在汉阳郡的属官遭句就种羌首领滇吾攻打,盖勋又一次率军往救。但这次,他在附近的狐盘遭到惨败。夏育、盖勋都逃走了,此时凉州刺史部显然已经不能靠自己应对叛军了。
185年春,叛军已达数万人,进军汉故都长安。朝廷任征讨黄巾的名将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防御长安。但皇甫嵩初期无功,因宦官诽谤,上任四个月後於七月被免职。
凉州的持续叛乱使国库大损,朝廷不得不课税、徵召劳力以应战。司徒崔烈建议放弃凉州。议郎傅燮则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说,谴责崔烈,并强调凉州地处前线的重要性当时他便义正词严的说道∶「凉州官员失和,使整个凉州落入叛逆之手。崔烈身为宰相,不想著为国家想平定它的办法,却想割弃一方万里的土地,臣窃以为疑惑。如果让左衽的蛮夷占领此地,军力强盛并作乱,这将是天下最大的顾虑和社稷的深切忧患。┅┅如果崔烈不知道这一点,他就太蠢了;如果他知道了还这麽说,是不忠。」傅燮的说辞打动了汉灵帝,他拒绝了崔烈的建议。傅燮被任为汉阳太守,派往前线。
八月,司空张温被任为车骑将军以代皇甫嵩。新任破虏将军董卓、荡寇将军周慎等均在其帐下效力。张温所部十万馀人马行至美阳扎营。边章和韩遂也率本部来美阳作战,双方胜负未分,张温一度未能取得优势。十一月,一颗流星坠入叛军营寨,叛军军心动摇。董卓趁机突袭,击溃叛军,迫使边、韩向西退入金城郡的榆中。
此战得胜後,张温兵分两路追击叛军∶周慎率军三万攻榆中,董卓率军三万追击湟中义从胡。但周、董都战败了。周慎不顾部将孙坚切断敌军粮道的建议,结果自己的粮道反遭敌军切断,只得仓皇撤退;董卓在望垣被羌人包围,粮食耗尽。董卓在河上筑堤坝,作捕鱼虾状,却秘密率军渡河,得以逃脱。羌人想追击时,因被堤坝拦截的河水太深而无法渡河。此次进攻,诸将中只有董卓全军而还。
虽然美阳之战阻止了叛军向汉朝的心脏地带进军,因汉军进攻失败,叛军仍在黄河上游保有势力。渭河上游河谷成为双方争夺的地区。
地方势力试图恢复中央政权(186年 - 187年)约186年冬,叛首边章病亡,北宫伯玉、李文侯死於内讧。新任凉州刺史耿鄙认为可以从中取利,试图在没有来自其他地区的大军援助的情况下在凉州重建汉庭的统治。傅燮试图劝阻,称百姓并未习惯耿鄙这个长官、军队也没有时间建立士气,但耿鄙仍自行其是。
187年,耿鄙集结六郡军队攻地处西疆的陇西郡。先前因陇西郡太守李相如倒戈,陇西郡为韩遂军所占。但耿鄙任用贪官程球为治中,让士绅和百姓寒心。四月,军队开至陇西郡治狄道时,耿鄙军发生兵变,程球和耿鄙都被杀死。变兵在狄道人王国带领下加入叛军,合围陇西以东的汉阳。傅燮身为汉阳太守,善待百姓,远近敬重,叛军在和他作战时踌躇了。叛军数次试图说服他逃跑或投降,但尽管人力物力日益短缺,傅燮仍决心誓死守城。在一场孤注一掷的冲锋中,傅燮阵亡。
此事後,耿鄙下属军司马马腾率本部投韩遂,共推王国为帅,叛军一齐劫掠长安周边地区。他们也首次统治了整个凉州。张温因而因平叛失败被解职。
陈仓之围(188年 - 189年)188年末,朝廷几乎放弃了收复凉州的希望,很大程度上让地方自守。但当王国率大军东进攻长安门户陈仓时,朝廷再度起用皇甫嵩以解除眼前的危机。皇甫嵩被任为左将军,带兵2万;董卓也有2万部属,协助皇甫嵩。当皇甫嵩、董卓到陈仓後,董卓敦促皇甫嵩立即解围。皇甫嵩却不同意,认为陈仓防御坚固,不易被攻克,他们只需要坐等王国军泄气。王国围城八十馀日,毫无进展。
189年春,王国军疲劳了,放弃围城。王国军休息时,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据兵家”穷寇莫追”的道理反对。皇甫嵩却驳回了,认为王国撤退不是有组织的,而是斗志全失的结果。皇甫嵩率本部进攻,留董卓殿後,取得大胜,斩首万馀。董卓为此羞愤,从此滋生对皇甫嵩的怨恨。
陈仓之败後,王国被韩遂、马腾废黜,原信都令阎忠被推为凉州叛军的新头领。但阎忠不久去世,叛军内斗并最终分成三个集团∶金城的韩遂集团,渭谷的马腾集团, 罕的宋建集团。因为叛军的权力从起事的少数民族转移到本土汉人叛军手中,羌人和月氏人渐渐不再支持叛乱,此後也不再在此乱中起作用。
若非189年都城洛阳的变故,凉州之乱在此时本可被平定。汉灵帝於189年5月13日驾崩後,大将军何进被杀,洛阳随之发生了战斗。乱中董卓率边兵进入洛阳并掌控朝廷,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自任相国。年末,全国爆发起事,在汉朝分裂的背景下,凉州之乱被归为边远地区的骚乱。
「当年的羌乱,似乎......」吕鸿成面色凝重的说的。
「当然还有後续,且再听我道来!」吴盛继续说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