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生存章节目录 > 宽容失败 (3)

宽容失败 (3)(2/2)

生存作者:张建华 2017-02-07 10:13
决策失败。飞龙总裁姜伟闭门思过、修炼内功,反 省出20大失误,头三条赫然是:“决策的浪漫化、决策的模糊性、决策的急躁化。”可见决 策 失误给姜伟带来的是切肤之痛,而其他企业家在反思时,也无一例外地检讨了自己的决策失 误 。决策失败是最大的失败,对中外企业家都应是如此。《财富》杂志根据对CEO失败原因的 长期分析,将这些企业家们失败的六大原因依次列为:缺乏对坏消息(亏损或利润下降)的处 理能力、疲劳综合症、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决策有局限性、缺乏财务知识、错失良机 。国外的CEO们虽不缺少才智或者远见卓识,但往往只是一个简单却致命的缺陷也会让他们 跌入深渊。

    通过对近年来中国企业家失败案件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独断 假若失败的中国企业家们能够东山再起,他们要 做的最重要的一 件事就是,在企业内建立一套完整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因为,所有失败的决策都是在独断中 产生的。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在检讨失败时曾坦言: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是一个人说 了算 ,因我一人的失误,给集团整体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也恰好说明,权力必须要有制约 。 “决策权过度集中在少数高层决策人手中,尤其是一人手中,负面效果同样突出。特别是这 个决策人兼具所有权和经营权,而其他人很难干预其决策,危险更大。”

    现在,巨人集团的史玉柱靠卖脑白金再次起家。我不是预言家,但对他目前这种干法能走 多远,我仍然表示怀疑。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决策基本上是独断体制,因此,没有人能够阻止姜伟的“决策的浪漫化 、决策的模糊性、决策的急躁化”,也没有人能对吴炳新的“三株年销售额在1999年达到90 0亿”的宏伟目标提出质疑。

    我们的企业大多集创业者、所有者、决策者和执行者为一身,下级只能俯首帖耳。这种条 件与权力结合的现状,在没有监督和约束机制下行事,他们所犯错误的几率肯定会大大高 于国外的CEO们。

    2急于长大 长大是所有企业家的梦想,而在短时间迅速长大则是许多企业 家的一种浮躁心态。 由于对利润的追逐、对财 富的渴望、对成 功的期盼是毫无节制的和没有止境的,因而失败的企业家和企业无一例外地对发展规模有着 特殊的偏好,而在特 殊条件下轻易获得的成功,又使他们相信自己无所不能,往往会因“超常规扩张”使企业漏 洞百出、危机四起。

    其实,扩张和多元化对企业来说都是发展。没有发展,企业就没有竞争力,甚至不能生存 。中外企业家都有扩张情结,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企业盲目扩张的恶果显露无遗。以韩国为 例,1997年,韩国第二大钢铁企业韩宝钢铁公司和起亚集团、真露公司等一系列巨型企业纷 纷 破产和倒闭,经济学家在分析这些事件时指出,这些企业倒闭自然有种种原因,但盲目扩 张是最根 本的病因。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的索尼公司曾投巨资收购美国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和影 视公司 ,但对美国的影视业却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结果索尼在1994年成了世界上亏损最多的公司 ,而日本房地产公司更是血本无归。

    中国企业家应该记住“不该自己赚的钱就不赚”的道理,还要向国外的CEO们学另一项本领 :会扩张 也会退出。近年来,世界著名大公司不断传来“退出”的信息:西门子公司忍痛卖掉彩电生 产线;百事可乐为了集中精力打败对手,不得不放弃饭店和快餐业。

    3投机心态 企业经营可以冒风险,但绝不能有投机的心态。对此,秦池是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商品市场的投机和广 告宣传的投机是近 年来中国企业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企业的一切决策都基于赌徒式的投机上。从地区 性零售商场亚细亚在中央电视台猛做广告,到秦池一年花32亿争当广告标王,这背后都包 含了企业决策者的一个重要心态,即试图利用不成熟的市场和不成熟的消费者,疯狂造名, 争取 一夜成名,进而一夜暴富。这种不顾企业资金实力,不将主要力量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 ,而是希望通过造名一夜暴富的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投机行为。

    另外,当然也有制度的原因和非人为的原因。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里,中国企业家的机会 最多,失败的几率 也最大。国外的CEO们除有董事会的制约外,还在于他们是处在一个具有完善的市场规则和 成 熟的商业社会中,在那里,违规的炒作是不可思议的,广告轰炸、人海战术则被讥为白痴行 为。

    王石曾有一句话:“如果你真想把企业搞大,让国际基金把钱给你,你就得转个弯子。你对 外国投资者说‘我的增长一直是100%’,你以为他会高兴,那要把他吓死,他认为你是泡沫 经济,他需要你稳定增长。”

    在一个规范的商业社会里,任何超乎常规的现象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