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生存章节目录 > 宽容失败 (2)

宽容失败 (2)(2/2)

生存作者:张建华 2017-02-07 10:13
治、经济环境使企业的周遭危机 四 伏,一不留神就会走上下行的坡道。但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扭转这个趋势而不是掩盖它呢? 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策略,目的不仅仅是解一时之围,更要找出公司的病症并彻底消除隐患 ,让公司增强持久赢利的能力。

    2003年初,我与雀巢中国总部商务经理孙莉女士交谈,她对我讲了雀巢公司近一百三十年的 历史 中遇到的几次挫折。她说,正是这些失败和挫折,使雀巢公司更加强大了。雀巢公司的第一 次危机 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战争并未影响对雀巢产品的需求,但它带来的运输困难使进出口 受阻。战争中,牛奶成了紧俏商品,雀巢不愿放弃这个大好时机,于是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 地买了一批工厂,以提供原料和初级产品,为此公司开始大笔借债。但战争结束时,政府不 再大量采购罐装牛奶,社会需求取向也发生了变化,雀巢不得不随之改变产品策略,以迎合 战后繁荣所带来的商机。1920年,雀巢在巴西投资建厂,以开发有价值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至此,雀巢已拥有了很多个工厂和三百多个分销处、代理处,但它的债务总额也达到了8500 万瑞士法郎。如果当时经济形势稳定,这场负债经营的博弈也许可以安全获利。但这时,令 雀巢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1921年1月,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宏观环境变得十分恶劣,汇 率波动,原料价格飞涨,加之股市中流传出将不分红的谣言,使上年1月价 格为1020瑞 士法郎的雀巢股票跌到当年1月的550瑞士法郎,过速膨胀带来的财务危害显现出来,公司损 失惨重。这次危机给雀巢一路高歌的拓展敲响了警钟,一边是生产能力闲置造成损失,一边 是生产得越多赔得就越厉害,不能发挥生产能力。怎样才能让公司科学决策,尽可能从中平 衡?为了挽救危局,雀巢做了两件事。

    第一,果断关闭了一部分工厂。第二,变革组织方式,放弃了过去董事会成员大多有父子 或联姻关系的传统,开始选拔有商业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公司的管理大权被交到了瑞士 金融奇才达普勒的手上。达普勒上任时,雀巢公司的银行贷款已达293亿瑞士法郎,而股 票总值到1922年底却由原来的16亿跌去了整整一半。其中最大的损失是美国市场。面对这 种局面,达普勒的 对策很简单:各国分公司自理收支平衡——自行控制生产成本,想办法还自己欠的债。这一 招很快见效,一年之内,雀巢公司负债额迅速降至54477万瑞士法郎。到1925年,雀巢终 于偿清了商业银行的债务。

    这次的教训之后,雀巢学会了三点:一是要保持并增强长期潜力,公司的财务状况就很 重要 ,因为集团的活动能力全系于财务的健全与否。只有健全的财务状况才能提供给公司有弹性 的调 度空间 ,使得收购能够在完整的基础上进行。这意味着要严格控制存货和应收账款,即散落在国外 的各分公司要对利润负责,不能只对销售收入负责。而现金的掌控越集中越好,这样才能在 需要 时及时支援,而不是散落保管于集团的各个分公司。二是自此雀巢引进了职业管理者的观念 ,让更专业的人士来管理公司。三是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战场,以免盲目扩张拖垮自己。

    雀巢所经历的一切告诉我们,失误和暂时的失败是不可能杜绝掉的。从外部来讲,我们能做 的是使它在发生的时候造成尽可能小的损失,并能及时补救。从企业内部讲,是不埋怨、不 指责。宽容失败,讲的是心态。正确对待失败、善于处理失败,是企业和企业家的必修课程 。

    宽容失败,还包含了一层意思,就是能够倾听不同意见,特别是倾听下属的不同意见,要具 有包容性。 二战时期,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有个参谋,经常与他意见相左。一天,这位参谋 决定辞职,艾森豪威尔问他:“为什么突然要走呢?”参谋老实地回答:“我和你常意见 冲突,你大概不喜欢我,与其等着被你开除,还不如我另谋出路算了。”艾森豪威尔听后很 惊讶 ,说:“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如果我有个跟我意见一模一样的参谋,那么我们两人当中 ,不就有一个人是多出来了的吗?还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人造字颇奇妙,“包容”、“宽容”的“容”,底下是个大大的“口”字,意在叮咛世 人:要接纳不同意见,否则将失去许多宝贵的观点与见解,造成更大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