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生存章节目录 > 眼光决定目标

眼光决定目标(2/2)

生存作者:张建华 2017-02-07 10:13
阳,老渔夫和“跨国渔业集团”总裁晒太阳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一个是 自食其力的好人,一个是为人类做了很大贡献的企业家;前者是个人谋生,后者是做事业的 企业家。

    这是一个没有“对和错”、“是和非”答案的问题,我想,也不是层次和境界的问题。

    这是两种都对的人生态度。

    20世纪50年代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该公司比较弱小,在国外鲜为人知)迈出了具有重要意 义的一步,放弃原来的名字,采用一个新名——索尼公司。该公司的银行反对这样做:“东 京 通信工业公司自创立至现在已有十年,好不容易使自己的名字在通信业广为人知。这么长时 间都过去了,你们突然荒谬地建议要改名字,这是什么意思呢?”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以 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回答说,这会使公司势力向世界范围扩大,以前的名字外国人觉得太拗口 ,不易发音。

    你也许觉得这种行为并不能表现出多大的勇气和胆魄,毕竟,大多数小公司和中等公司最终 都得看准海外市场。而且,只是把名字改一下——把东京通信工业公司改成索尼公司—— 并不值得那么大惊小怪。但是,我们不妨仔细研究一下盛田昭夫所提出的采取这一行动的理 由:虽然我们的公司还很小,而且我们也把日本看做一个巨大的、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市场…… 但是我最终认识到,如果我们不把目光对准国外市场,那么我们永远不能发展成我 所设想的那种公司。日本产品在世界上以质量次闻名,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 日本经济起飞之初,“日本制造”的含义也是“廉价、低劣、质量次”的代名词。索尼不但 想凭自己的实力取得成功,还想改变日本消费品质量次的坏形象,以此赢得世界的最高赞誉 。作为一个雇员不到千人、根本没有海外势力的小公司,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大胆的目标。

    看到未来,需要眼光,也需要勇气。

    中国失败的企业,不是不知道企业该做什么,而是不知道企业不该做什么。在不该做的地方 做了,在该放弃的地方没有放弃。这是一种致命的短视。

    企业目标是企业家对企业、对员工制定的,是回答企业员工为什么要跟着你走的问题的。

    联想总裁杨元庆2001年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初,与他同期进入联想的一批年轻人由于耐 不住,纷纷离开企业。当时,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一年赚20来万;今天,联想年销售达到300 亿,他们还是20来万。与离开的人相比,坚持也是需要眼光的。这个眼光决定了你如何去寻 找属于自己、属于企业的富矿。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多灾多难的民族,这个民族有句格言:“为了使女儿嫁给学者,即使变 卖一切家当也值得;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这也 是远大目标。据悉,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比例上,犹太人聚居的以色 列国位居世界之最,在以色列,每四千人就有一所图书馆。以色列人口仅五百多万,但高科 技产品出口额高达五十多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额的25%。

    着眼于长远,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手段和方式获取并掌握知识,这大概就是犹太民族历千年 磨 难不衰亡的原因吧。

    谈企业目标,可能会有误解,认为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都有一个远大、宏伟的目标。

    这是完全错误的。鲁冠球创立万向集团时,想法很简单:改变一辈子当农民的命运,当工人 。二十年后,万向的企业目标是“奋斗十年加个0”:企业每十年在日创利润额上增加一个 “ 0”——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金钱概念了。

    联想的柳传志创办联想只有两个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是能养活自己,另一个是在 当时的中科院没有事干,找个能干事的地方。”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样的目标 已 不可能凝聚一批人,要想做大做强,需要有一个与之相称的企业目标。今天联想的企业目标 也早已经超越了这个基本目标。

    企业的目标应该随着企业的成长和环境的变化调整,这就如同航行,需要不断调整航线一 样。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需要对自己的目标进行调整、修正。一个不变化的企业 目标是不可能指引企业正确的前进方向的。

    要善于把握变革时机。企业目标是企业的战略方向,它包括 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目标和人文目标。福特汽车的创始人老福特的“T”型车和“五 美元”工作报酬,以及他制定的“让每个美国家庭都能拥有汽车”的梦想和企业目标,使美 国进 入了“轮子上的社会”,其影响之深远,远远超过了汽车产业本身。但这个目标绝对不应成 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到后来,老福特就没能适时调整企业目标,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和 环境。

    企业家在企业目标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该有勇气做个光荣的“修正主义”者。

    中远集团是国内最大的航运公司,1995年,他们提出“下海、登陆、上天”的企业发展战略 目标。不仅发展自己的远洋船队,发展自己的航空业,而且也试图涉足其他许多行业。到19 98年,他们又调整这一战略目标,发展物流业,集中力量做强主业。

    事实证明,这些调整是正确、必须和必要的。这种调整,使企业切合实际地步入了一条健康 、快速的发展道路。也使企业生存更具有了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