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生存章节目录 > 建立泛家族制度(3)

建立泛家族制度(3)(2/2)

生存作者:张建华 2017-02-07 10:13
问题”都得到解决之后,利益分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

    在我们的企业中还有另一种极端:用“江湖”的办法做现代企业,所谓“亲兄弟明算账”。 这在企业创业阶段更突出,但在经济利益上,这似乎是最靠不住的——在金钱面前,亲兄弟 也 不行。

    1995年,广东农村青年胡志标凭着先知先觉的市场智慧,引领起一个行业——VCD。 产品的畅销,带动了企业高速增长。1998年,他一举夺得中国央视(CCTV)的标王,被媒体炒 红了半个天。但正当企业红红火火的时候,由于胡志标与爱多公司共同出资人陈天南在资产 认定上出现矛盾,企业出现内讧而迅速坍塌。“爱多”是个“其兴也勃,其衰也忽”的企业 ,从成长到巅峰,再到轰然倒塌,前后总共四年时间。

    2002年3月,我专门到广东中山考察爱多兴衰,这时已是“爱多”喧嚣过后沉寂多时了。细 细分析,胡志标与共同出资人陈天南的分歧非常简单:陈天南认为,我是“爱多”出资人, 我按出资比例拥有爱多股份,享有爱多的权益;而胡志标认为,你当时仅出资几十万元,现 在“爱多”发展到几十个亿。企业是我做起来的,现在我可以加倍还你的原始股本,但你绝 对不能分我这样大的“家产”。

    这是当时的矛盾焦点。这让我想到另一个几乎一样的世界著名企业的故事。1939年, 两个志趣相投的同学比尔?惠利特和大卫?普卡特,各拿出自己几乎全部积蓄,两人凑了53 8美元,用两人名字第一个字母在美国硅谷的一间汽车库中创办了一个企业——惠普(HP )。如今,这间车库已经成为美国硅谷的象征,成为又一个美国神话的象征。HP起初的发展 非常艰难,由于“二战”,合伙人普卡特1942年参军服役,远走他乡。1945年战争结束,普 卡特披着硝烟返回美国。让普卡特想不到的是,这个车库作坊已经变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 企业:资产翻了几百倍,每年有几百万美元的收益。但普卡特并没有因为参加战争离开企业 而 使其在公司的股权消失。在保证各方利益方面,美国人发明了股份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仅有这个,恐怕也不行。

    修鞋匠出身的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南存辉领导的正泰集团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家族企业。1984年南存辉开始创业,当时,他与 现在的德力西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两个小学同学,一个是修鞋匠,一个是裁缝——两人各 拿 出15万元合伙创办了求精开关厂,此后的六年可看做两个人各自事业的预演。这一阶段最 大 的收获,一是积累了各自的第一桶金——创业六年赢利200万元,更主要的是每个人都明白 了 今后应当怎样做——南存辉成为柳市低压电器之王,而胡成中却成了柳市多元化发展最成功 的 企业家。前四年,从表面看,南存辉和胡成中的“求精开关厂”与镇上的其他工厂或家庭作 坊并没有多么大的区别,但有几个细微处却预示着将来的质变。据说,创业初期,南存辉曾 招其弟南存飞到厂里做工,干了月余,南存飞嫌每月30元的工资太低,辞工与他人合伙开商 店去了。当镇上生产所谓仿制品的企业沉溺于与政府打“游击战”时,南存辉已从上海请来 专家指导生产,同时在经营上开始了无利息的“社会负债”式运转模式——占压供应商货款 2~3个月,占压的款项占到总资产的30%~35%。这一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包括1991 年南存辉与胡成中分家,每人所分100万元的资产中,并不全是真金白银的现金和自有资产 ,其中还包括一部分供应商的货款。和胡成中分道扬镳之后,南存辉与美商黄李益合资 ,“正泰”这一名称由此问世。此后,南存辉把南存飞、朱信敏、吴炳池及林黎明四人揽入 正泰公司成为股东。此次合资及引入股东,对南存辉及正泰而言,战略意义已远大于融资的 含义。黄李益是南存辉的妻兄,南存飞是亲弟弟,朱信敏是其外甥,吴炳池是妹夫,只有林 黎明关系稍远,但仍然沾亲带故。南存辉靠股权安排,完成了正泰大厦至为关键的基础构建 。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出现在柳市镇。从股权安排上看,黄李益25万美元的资金与其说是投 资倒不如说是借款,因为在完成股权安排、构筑正泰公司核心决策层后,南存辉的股权占60 %,其余四人分享剩余的40%,黄李益并不享有股份。此后,正泰集团开始了快速扩张时期。 从1991年到1993年,南存辉以股权为利器将三十多家外姓企业纳入正泰集团麾下,而挂正泰 品 牌的产品则数以千计。至1994年2月正泰集团组建时,成员企业已达38家,股东近40名。此 时,正泰集团净资产达5000万元,南存辉个人股份在集团中的比例下降到40%。

    但连续数年的非常规扩张,正泰集团也出现了少有的混乱局面,此时,集团构架重组势在 必 行。而惟一可取的方案就是以股权释“兵权”,将重叠的机构撤销,将不符合集团发展战略 的 分公司领导统统撤换下来,将与集团发展战略冲突的企业剥离。1998年,南存辉股权又一次 大幅度稀释。重组后的正泰集团现在呈控股集团结构,下辖近30家控股公司及31家相对控股 公司。其中正泰集团一半的资产集中在电器股份、仪器仪表和持股85%的成套设备公司中。 此后,南存辉兄弟股份降至28%。通过稀释股权,正泰基本上一直走在健康的发展道路上。 总裁南存辉不断稀释自己家族所占股份的“自剪羽翼”行为,充满了睿智和对企业长期可持 续发展的考虑。但南存辉的底线很明确:其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岿然不动;同时,作为企业的 核心层,南氏家族对集团的控制岿然不动。

    正泰集团目前企业越做越大,股权随着企业资产变大而逐步稀释(不失控股地位)的方法,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企业模式。

    建立泛家族企业制度,在文化上,是家族;在管理模式和经营上,是现代企业最成熟理论和 实践的应用;在企业的传承上,又超越了中国家族“财产均分”的局限。

    企业规模大了以后需要职业化的运作、需要制度化的管理。这种制度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强 的专业化知识,比如说财务人员、营销人员,必须要有专业化的训练。组织管理制度的核心 , 其实不是最先进的管理组织方式,而是怎样分配利益。

    建立泛家族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应该是这样一个公式: 中国特色企业传承制度+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泛家族企业制 其实,建个百年老店并不难。

    1999年我在欧洲一些国家游历。其间,在法国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常常可看到上百年的小咖啡 店、小旅馆等等所谓的“百年老店”。如果我们去除革命、动乱、战争等政治变革因素,在 中国同样有许多这样的小店:几代,甚至可以延续十几代的乡镇小油坊、小酒肆、小米铺和 小药铺。这是在相对稳定的自然经济环境中自给自足经济的产物。所以,我们说建立这样一 个没有横向(空间)、只有纵向(时间)发展的“百年老店”(如果我们暂且把它也称作企 业)并不难。

    难就难在既是百年老店,又是个世界级的“大店”。

    制度不是一切,但制度可以决定企业组织能否长久生存。

    其实,我们始终关注的是如何创造一个不朽的组织,而不是目前正在运转的组织。就我们所 选企业来说,也并不十分严格,只是试图从中得出和引发一些有启发的结论和有意义 的思索。

    中国经济经过起伏、震荡和发展,从变革走向了繁盛,然而大涨之后是大落,这是谁也没有 办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选择一种制度,如同几千年来人类应对春夏秋冬季节变化一样 ,合理地“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使“过一个好日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