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通过喜欢的电视节目来提高听力(2/2)
《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 如何使时间变得更有意义》作者:日本现代情报工学研究会 2017-01-10 13:30
一个上班路上花的时间稍长一点的人。平时,在电车里都是看书。昨天那本书已经看完了,可今天又忘了把要看的新书装进包里。由于没有什么可看的,感到无聊,就浏览车厢里的悬挂广告。但是,在拥挤的电车里,所能看到的广告实在有限,一会就看完了。这时离公司还有40分钟的车程。哎,实在想读点什么。想读的东西……。
请别着急。电车里可读的东西多着呢。而且比悬挂的广告还多。你可能已经明白了。那就是“人”。
也许有人要问:“人能读吗?人只能看。”
可亲的表情,可怕的表情,好打扮的人,看上去没洗澡的人……确实,光从外表来看,就丰富多样。
但是,再进一步观察每一个人的话,从他的表情和服装上,其性格就能略见一斑。
在头脑中所形成的这种启示,就是这里所说的“读”人。
他在公司里干什么工作,部下有几个人,老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说不定还有个相好的……在这想像的过程中,一个故事情节就诞生了,恐怕连水平不太高的小说家也自叹不如吧。
由于每个车站上下的人各不相同,所以,材料是无限的。
能把观察别人当作乐趣来享受的人,从乘上电车到下电车,没有时间感到无聊。
探寻站在你面前的人物的生活故事
三田理加(37岁),曾经是电影院工作人员,同时又是一位很活跃的职业漫画家,身兼两职。由于电影院的工作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画漫画的时间非常少。她希望得到哪怕一分一秒的画画时间。因为光靠在家里的时间是不够的,所以,即使不能在桌上画画,也要充分利用上下班路上的30分钟。
在叮哐摇晃的车厢里,虽然完成最终定稿很困难,但构思故事情节,写漫画对白,校正被称为“名称”的台词,检查草图等,这些制作漫画的许多工序都可以在电车里完成。值得庆幸的是,电影院开门的时间将近中午,上下班的时间比平常的高峰时间要晚一点。电车不挤也为她工作带来了方便。
在“车内创作”的间隙,三田还有一种享受,那就是观察周围的人。
她一边观察着站在自己面前的人或是坐在自己对面的人的动作及其穿的时装,一边想像着他们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主要是想像这个人5分钟前、10分钟前、一小时前、一天以前、一周以前在干什么。分时间段来想像是重要的。由于是对其生活的各个方面展开想像的翅膀,所以,基本上能勾画出人物的形象。”
接着,三田在带入车内的素描簿上画素描,虽然只是简单的素描,但在为后面的漫画创作人物原型时,这些素描和自己想像中的人物将成为重要的参考。
同呆在家里参考杂志上的照片画画相比,通过对现实人物的观察,更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说到对人的观察,《上下班电车里的人的行为学》(创流出版社)的作者小林朋道(41岁),可以说是人物观察的专家。直到几年前,小林还一直在冈山市的一所高中里任教。他在从冈山县的仓敷市到冈山市的单位上班的路上,每天都要观察人物。从而创作了这部书。
“作为工作,我当教师,可是作为研究者,我也不想让眼睛闲着。这样一想,上下班电车里的情景就浮现在脑海里。”
本来花鼠属动物的行为研究是自己的专业领域,但想一想,人也是动物,而且要观察的对象就在每天的电车中。
“电车里的人既不受人际关系的束缚,也不带社会色彩。作为动物行为学的观察对象,这是绝好的机会。”
对小林来说,上下班的电车是进行人物观察的合适的场所。同时,作为一研究者,那也是审视和磨炼自己的地方。
在活生生的模特儿身上虚拟着服装搭配
在男士服装店做售货员的成田幸男(36岁),也许是职业的缘故,据说他对来往乘客的服装特别留意。眼光总会去关注别人的裤子折线、皮鞋擦的光亮程度等等。
“可惜的是,十个人中有七、八个人是马大哈呀。特别是下半周,总是凌乱得很。”
那些受到成田严厉批评的公司职员们,恐怕是前一天晚上没有将衣服挂在衣架上,或是早晨出门时,没有时间,顾不上擦鞋子吧。
一个人的仪容只要成田眼光一扫,他就开始了虚拟修饰。配什么样的服装,带点什么装饰,这个人就显得特别好看,他在脑子里做着各种各样的设想。
“这个人如果配上颜色更鲜艳一点的套装就好了。如果是这身套装,则衬衫的颜色应该更亮一些。这位大叔的领带如果与旁边一位小伙子领带交换一下,则他们两个都会显得更得体。如此等等,总是在脑子里享受着这种乐趣。”
对成田而言,上下班的电车里拥满了活生生的服装模特儿。
如此养成的感受性,勿庸置疑,会被他活用于在服装店里为顾客挑选服装的实践中。
请别着急。电车里可读的东西多着呢。而且比悬挂的广告还多。你可能已经明白了。那就是“人”。
也许有人要问:“人能读吗?人只能看。”
可亲的表情,可怕的表情,好打扮的人,看上去没洗澡的人……确实,光从外表来看,就丰富多样。
但是,再进一步观察每一个人的话,从他的表情和服装上,其性格就能略见一斑。
在头脑中所形成的这种启示,就是这里所说的“读”人。
他在公司里干什么工作,部下有几个人,老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说不定还有个相好的……在这想像的过程中,一个故事情节就诞生了,恐怕连水平不太高的小说家也自叹不如吧。
由于每个车站上下的人各不相同,所以,材料是无限的。
能把观察别人当作乐趣来享受的人,从乘上电车到下电车,没有时间感到无聊。
探寻站在你面前的人物的生活故事
三田理加(37岁),曾经是电影院工作人员,同时又是一位很活跃的职业漫画家,身兼两职。由于电影院的工作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画漫画的时间非常少。她希望得到哪怕一分一秒的画画时间。因为光靠在家里的时间是不够的,所以,即使不能在桌上画画,也要充分利用上下班路上的30分钟。
在叮哐摇晃的车厢里,虽然完成最终定稿很困难,但构思故事情节,写漫画对白,校正被称为“名称”的台词,检查草图等,这些制作漫画的许多工序都可以在电车里完成。值得庆幸的是,电影院开门的时间将近中午,上下班的时间比平常的高峰时间要晚一点。电车不挤也为她工作带来了方便。
在“车内创作”的间隙,三田还有一种享受,那就是观察周围的人。
她一边观察着站在自己面前的人或是坐在自己对面的人的动作及其穿的时装,一边想像着他们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主要是想像这个人5分钟前、10分钟前、一小时前、一天以前、一周以前在干什么。分时间段来想像是重要的。由于是对其生活的各个方面展开想像的翅膀,所以,基本上能勾画出人物的形象。”
接着,三田在带入车内的素描簿上画素描,虽然只是简单的素描,但在为后面的漫画创作人物原型时,这些素描和自己想像中的人物将成为重要的参考。
同呆在家里参考杂志上的照片画画相比,通过对现实人物的观察,更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说到对人的观察,《上下班电车里的人的行为学》(创流出版社)的作者小林朋道(41岁),可以说是人物观察的专家。直到几年前,小林还一直在冈山市的一所高中里任教。他在从冈山县的仓敷市到冈山市的单位上班的路上,每天都要观察人物。从而创作了这部书。
“作为工作,我当教师,可是作为研究者,我也不想让眼睛闲着。这样一想,上下班电车里的情景就浮现在脑海里。”
本来花鼠属动物的行为研究是自己的专业领域,但想一想,人也是动物,而且要观察的对象就在每天的电车中。
“电车里的人既不受人际关系的束缚,也不带社会色彩。作为动物行为学的观察对象,这是绝好的机会。”
对小林来说,上下班的电车是进行人物观察的合适的场所。同时,作为一研究者,那也是审视和磨炼自己的地方。
在活生生的模特儿身上虚拟着服装搭配
在男士服装店做售货员的成田幸男(36岁),也许是职业的缘故,据说他对来往乘客的服装特别留意。眼光总会去关注别人的裤子折线、皮鞋擦的光亮程度等等。
“可惜的是,十个人中有七、八个人是马大哈呀。特别是下半周,总是凌乱得很。”
那些受到成田严厉批评的公司职员们,恐怕是前一天晚上没有将衣服挂在衣架上,或是早晨出门时,没有时间,顾不上擦鞋子吧。
一个人的仪容只要成田眼光一扫,他就开始了虚拟修饰。配什么样的服装,带点什么装饰,这个人就显得特别好看,他在脑子里做着各种各样的设想。
“这个人如果配上颜色更鲜艳一点的套装就好了。如果是这身套装,则衬衫的颜色应该更亮一些。这位大叔的领带如果与旁边一位小伙子领带交换一下,则他们两个都会显得更得体。如此等等,总是在脑子里享受着这种乐趣。”
对成田而言,上下班的电车里拥满了活生生的服装模特儿。
如此养成的感受性,勿庸置疑,会被他活用于在服装店里为顾客挑选服装的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