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章节目录 > 第62节:斯文扫地与酱油汤

第62节:斯文扫地与酱油汤(2/2)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作者: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2017-01-10 13:10
《可行性报告》第一稿连格式都不对。老徐耐着性子叫他到网上或是图书馆去找一找写作模板,再把他交代的几个要点套进格式就行了。这硕士生照交代的重做了一份,老徐动身前匆匆看了一眼,大致那些内容都在,心想差不多,也叫上了那位硕士生同去。

    可等到了飞机上,老徐趁空再次拿出报告细看看检查有什么不妥时,惊愕地发现在产品销售一栏里居然还有“由国家统购统销”的字眼。把老徐气得差点没从飞机上掉下来。老徐责问那硕士生是怎么回事?一到白云机场,他就叫那位硕士生打道回府了。事后,老徐的朋友、就是那硕士生的导师还给他解释,说写《可行性报告》是MBA干的,那位硕士生侧重管理理论研究。要不是顾及到朋友的面子,老徐还真想问他本人会不会写《可行性报告》或《商业计划书》什么的。

    老徐感慨说,“怎么现在的学生、老师就这样水平?”

    想想老徐的话也有他的立场。联想到我们这一辈人刚参加工作时,经常遭受到类似的讥评,什么“大学生连个总结都写不好”、什么“名牌大学出来的,居然连‘三反五反’都不知道”,当年我就觉得这类指责有点苛求。那天听老徐这么说,我本能地想辩护几句,跟他讲了一番“领导要给员工明确的方向感”之类的道理,可我越这么解释,老徐头摇得更厉害,反问:“不是说现在的人都在看《把信送给加西亚》吗?我还要怎么给他方向感?莫非让我当他保姆不成?”老徐用讽刺的口气谈到“大学真是越来越大”,说:“明明只是一个读大专的料,把他硬拔成本科、硕士;明明只有技校学生的水平,把他硬拔成大学生,能行吗?”

    我当时觉得他的逻辑过于粗暴,打击一大片。特别是我联想到上个世纪80年代高考的门槛之高,许多省份还实行“预考”制度,预考不过关的人连高考资格都没有。想想当年的残酷,想想今天的宽松,居然还有人说出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话。然而,这次招聘让我感到郁闷的几个细节,让我不禁对老徐的牢骚有些认同。

    斯文扫地,这就是我在招聘过程中最突出的感受。

    这家杂志招聘文化版编辑,按规定要进行笔试。笔试中“知识基础”一栏有一道题是:“请你列举出《万历十五年》中至少三个人物的名字。”有两个应聘者--是北京某著名大学历史系的学生的答案为空白。按杂志社的规定,这类应聘者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他们有一个听上去又简单又粗暴的规定:专升本的不要;北京、天津籍的不要;自考的不要;××大学的不要--说是这个大学在京找工作的毕业生多如牛毛,多得令人生疑……总之是一些充满“歧视性”的规定。杂志社笔试有一个硬性规定:知识基础和编审题达不到60分的,不予面试。编辑部负责招聘的老董告诉我:依照以往招聘的经验,凡是知识基础和编审做得差的应聘者,千万不能试用,让他们当编辑肯定要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