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教授被行政等级化(2/2)
《体制迷墙》作者:体制迷墙 2017-01-10 13:05
,有的是副部级,有的是正厅级。从市场经济发展来看,我认为高校是不应该有行政级别的,因为行政级别对学术的尊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然我们不能排除个别校长有良心,有上进心,有很强的责任感,他也许并不把行政级别当一回事,而把大学真正当作大学来经营。但是更多的校长会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服从于政府的官员,他们独立办学的意识、办学的能力水平就多少会受到影响。
原因11:教授,被行政等级化
把教授分成若干等级,这是很糟糕的事。这样就使得一部分教授拥有很高的权力,很大的权力。
关于等级制度的教育,在我国可以说是从小抓起。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戴袖标,一道杠是小队长,二道杠是中队长,没有袖标的,就是普通群众。等学生上了三年级,还会推举出大队长。
这种做法,据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还有助于培养事业的接班人。而事实是,当“干部”有更多与老师接触的机会,可以在各种评价中获得加分,还可以指挥、管教几个“群众”。这些,分明加深了学生对等级的认识,加重了对权力的向往,在幼小的心灵里,树立起不平等、等级以及追求权力的意识。
有这样深厚的教育传统,想打破等级观念,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很多时候,这已经成为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大学校园,也是这种习惯思维和习惯行为的领地。
大学的教授,在学术面前,显然是不平等的。院士、校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一般由担任校、院级领导的教授出任)、学术委员会成员(一般由学科带头人出任)、博导、教授,他们在学术上的发言权,有着天壤之别,院士与权威往往能一言九鼎,普通教授,则只有唯唯诺诺的份。学术的等级制度,披着尊重知识的外衣,用貌似合法的程序,阻碍着知识的创造。
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在等级制度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对话观点:
我从来不主张在作为高级职称的教授群体里面再继续分所谓的三六九等。
任何一个专家成为教授了,可以算是高级,但是不能标榜自己是最高级。
原因11:教授,被行政等级化
把教授分成若干等级,这是很糟糕的事。这样就使得一部分教授拥有很高的权力,很大的权力。
关于等级制度的教育,在我国可以说是从小抓起。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戴袖标,一道杠是小队长,二道杠是中队长,没有袖标的,就是普通群众。等学生上了三年级,还会推举出大队长。
这种做法,据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还有助于培养事业的接班人。而事实是,当“干部”有更多与老师接触的机会,可以在各种评价中获得加分,还可以指挥、管教几个“群众”。这些,分明加深了学生对等级的认识,加重了对权力的向往,在幼小的心灵里,树立起不平等、等级以及追求权力的意识。
有这样深厚的教育传统,想打破等级观念,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很多时候,这已经成为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大学校园,也是这种习惯思维和习惯行为的领地。
大学的教授,在学术面前,显然是不平等的。院士、校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一般由担任校、院级领导的教授出任)、学术委员会成员(一般由学科带头人出任)、博导、教授,他们在学术上的发言权,有着天壤之别,院士与权威往往能一言九鼎,普通教授,则只有唯唯诺诺的份。学术的等级制度,披着尊重知识的外衣,用貌似合法的程序,阻碍着知识的创造。
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在等级制度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对话观点:
我从来不主张在作为高级职称的教授群体里面再继续分所谓的三六九等。
任何一个专家成为教授了,可以算是高级,但是不能标榜自己是最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