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2)(2/2)
《36计智典: 现代人求变应变宝典》作者:黄验 2017-01-31 00:35
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诠释】
防备得十分周密,警觉性反而容易松弛;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引人起疑。诡计奇谋通常是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面,而非隐藏在秘密难寻之处。每个人都知道的明处,往往就有一个重大的计谋正在运作。
要把秘密筹划的计谋付诸实行,大可以公开地做,不能秘密进行。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是愚者俗人所为,不是谋士的作风。
开皇九年,隋兵伐陈,便是运用“瞒天过海”的典例。隋将贺若弼统兵驻防江岸,每次移防时,他都把部队调往历阳城集中,并且大张旗鼓,营帐蔽野,声势浩大。第一次时,陈国以为隋将大举进兵,便调集全国兵卒准备迎战。后来发现隋军只是在移防,陈国便把军队遣回各地。隋军后来屡次移动部队,陈国便习以为常,不再戒备。贺若弼趁机挥师渡江,陈国居然未曾察觉。隋军因此攻下南徐州。
【诠释】
防备得十分周密,警觉性反而容易松弛;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引人起疑。诡计奇谋通常是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面,而非隐藏在秘密难寻之处。每个人都知道的明处,往往就有一个重大的计谋正在运作。
要把秘密筹划的计谋付诸实行,大可以公开地做,不能秘密进行。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是愚者俗人所为,不是谋士的作风。
开皇九年,隋兵伐陈,便是运用“瞒天过海”的典例。隋将贺若弼统兵驻防江岸,每次移防时,他都把部队调往历阳城集中,并且大张旗鼓,营帐蔽野,声势浩大。第一次时,陈国以为隋将大举进兵,便调集全国兵卒准备迎战。后来发现隋军只是在移防,陈国便把军队遣回各地。隋军后来屡次移动部队,陈国便习以为常,不再戒备。贺若弼趁机挥师渡江,陈国居然未曾察觉。隋军因此攻下南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