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大败笔: 34个最新的营销失败案例分析章节目录 > 第18节 芳草:悲怆的战略失策(2)

第18节 芳草:悲怆的战略失策(2)(2/2)

大败笔: 34个最新的营销失败案例分析作者:潦寒 2017-01-31 00:15
损失很大。值得一提的还有,1996—1997年,牙膏的一种原料——薄荷脑价格飙升,从每吨20多万元涨到80多万元。由于薄荷脑的涨价,国内部分实力较弱的企业纷纷采取停产措施,而价格高峰期,芳草公司进货10吨,随后薄荷脑的价格又突然下跌,此举使当时募集的工人入股资金损失殆尽!当然客观上讲,对于价格是否上涨和下跌,谁也无法预料,只能说是一种信息的匮乏和决策的失误。

    种种伤痕一并在合资以后先后引爆,而这期间正是外资企业开始大举进军国内日化市场的关键时刻,内伤不断使得企业难以有继续发展的充裕资金,而市场竞争上又难有大的突破,芳草牙膏每况愈下,再也难现往日风采!从1996年到2001年,芳草牙膏的销售数量由1.41万支下滑到6104万支,销售额也由1.69万元下滑到9875万元,企业的竞争力正受到空前的挑战!

    芳草的由盛转衰,不过是众多陨落企业的一个缩影。综观整个中国的当企业,国有也好,民营也罢,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几年光景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中国企业好不过10年似乎成了一个怪异的规律。从中山威力、爱多,到洛阳春都和沈阳飞龙,就连当初在家电业威名赫赫的长虹、康佳也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这些当年还信心十足要进军世界500强的明星企业,脚还没伸出国门,就在自家门口摔了个大跟头!当然,一个企业的兴衰,绝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但仔细研究这些明星企业的历程,却不难发现一些共性,一些与其衰败密不可分的因素:

    1.成功之后好大喜功,盲目多元化。在短缺经济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根本没有注意到市场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危机,以为自己的成功同样可以在其他行业克隆,根基还未站稳,就大肆扩张,结果到最后一事无成,主业也败光了。

    2.政府干预让企业不堪重负。一个企业,有了一些发展之后,政府就想方设法安排兼并一些难以为继的小企业,还美其名曰组建大集团,其实是变相增加企业的负担。而且为了求政绩,政府往往希望企业在规模上越大越好,对利润则要求不高。这就造成企业不断生产、不断积压,根本不是按照市场需求在销售,结果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再发展也就遭遇瓶颈;而一旦企业出现问题,政府惟一使用的招数就是换人,几经折腾,企业元气大伤。

    3.企业市场意识的淡漠。这些成功的企业靠着领导人的远见卓识成就了辉煌,但一成不变的思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显然已不再管用。芳草在成功以后根本没有意识到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没有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还以为凭着当年的豪气能继续干出一番事业,却不料,墨守成规的做法只能被市场淘汰!

    4.企业管理走向混乱。企业销售的欣欣向荣,掩盖了许多不良的地方,企业管理的缺乏是这些小企业变成大集团最突出的问题。

    5.市场环境的不规范。一般而言,企业为提高竞争力,不得不花大气力打广告,做品牌,而一些山寨小厂却不费吹灰之力,仿冒这些产品,以低价劣质来搅乱市场。但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有章不循,有禁不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让企业无法全心全意经营。

    期待

    为安徽三宝之一的芳草目前的状况已引起各界的重视,领导班子的调整,年轻人的大胆起用,无疑会重新焕发已经沉寂许久的激情。对于芳草来说,目前的底子还有,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市场,适应市场,重拾当年的荣誉并非没有可能。

    近期,随着又一批本土日化新秀的崛起,中国日化行业开始了一场新的转折。当年沉寂的一些老品牌也不甘示弱,纷纷踏上新的征程,力图再创新的辉煌。

    让我们期待芳草们能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