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计(6)(2/2)
《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 剖析孙子战略体系》作者:李安石 2017-01-30 23:27
下第一、也是唯一的厉害角色范增给气跑了!
事实上,如果项羽能对范增言听计从,在鸿门之宴时,刘邦早就玩完,根本就不会有楚汉之争了!
最早向刘邦提议采用“亲而离之”战术的人,就是陈平:而项羽第一号最亲最不可离之的人,就是范增。
在陈平的反间计下,好几个亲信果然被项羽疏远;慢慢的,项羽也有点怀疑某些手下是否与汉军暗通款曲了;便有事没事派人出使于汉,想伺机察看点眉目来。
有一次,项羽又派使者过来,负责接待的陈平便很恭敬地摆出最高规格的牛、羊、猪太牢级大餐招待;但一看到使者,便装成很惊讶地说:
“我以为是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的亲信呢,只不过是项王的使者罢了!”
说完,立刻把大餐撤走,换上最差劲的餐食;使者回去报告了项羽,项羽果然怀疑起范增来。范增知道项羽不相信自己后,火冒三丈地对项羽说:
“天下大事已定了,君王您自己保重,我这把老骨头已没办法陪您玩了!”
便打包离去,还没到家便死了!
范增一走,项羽身边再没有能帮他出谋定策的人,开始走向衰败覆亡之路。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攻其无备,就是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动攻击;
出其不意,就是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情况下频出奇招。
前面提过,兵道就是诡道:而采用诡道的目的就是以迷雾策略弱化敌人。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夫而劳之”、“亲而离之”这十二种诡道战术,都得付出一定程度的代价,还不保证一定成功。以“怒而挠之”这招而言,像诸葛亮这么厉害的角色,碰上比他棋差一着的司马懿都没辙了,其他人就更别说了。
再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是司马懿对上诸葛亮呢?采用这个招数,岂不成了“孔子面前卖文章”了!唯一的一招,只有“强而避之”而已!但强而避之是一种消极战法,他只能让自己不败而已;若是确定赢不了,至多只能不败,还打什么仗呢!
孙子的厉害就在这里,他知道上述这十二招有其局限性,所以更进一步的提出了这记杀手锏——攻其无备,出其下意。
事实上,如果项羽能对范增言听计从,在鸿门之宴时,刘邦早就玩完,根本就不会有楚汉之争了!
最早向刘邦提议采用“亲而离之”战术的人,就是陈平:而项羽第一号最亲最不可离之的人,就是范增。
在陈平的反间计下,好几个亲信果然被项羽疏远;慢慢的,项羽也有点怀疑某些手下是否与汉军暗通款曲了;便有事没事派人出使于汉,想伺机察看点眉目来。
有一次,项羽又派使者过来,负责接待的陈平便很恭敬地摆出最高规格的牛、羊、猪太牢级大餐招待;但一看到使者,便装成很惊讶地说:
“我以为是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的亲信呢,只不过是项王的使者罢了!”
说完,立刻把大餐撤走,换上最差劲的餐食;使者回去报告了项羽,项羽果然怀疑起范增来。范增知道项羽不相信自己后,火冒三丈地对项羽说:
“天下大事已定了,君王您自己保重,我这把老骨头已没办法陪您玩了!”
便打包离去,还没到家便死了!
范增一走,项羽身边再没有能帮他出谋定策的人,开始走向衰败覆亡之路。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攻其无备,就是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动攻击;
出其不意,就是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情况下频出奇招。
前面提过,兵道就是诡道:而采用诡道的目的就是以迷雾策略弱化敌人。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夫而劳之”、“亲而离之”这十二种诡道战术,都得付出一定程度的代价,还不保证一定成功。以“怒而挠之”这招而言,像诸葛亮这么厉害的角色,碰上比他棋差一着的司马懿都没辙了,其他人就更别说了。
再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是司马懿对上诸葛亮呢?采用这个招数,岂不成了“孔子面前卖文章”了!唯一的一招,只有“强而避之”而已!但强而避之是一种消极战法,他只能让自己不败而已;若是确定赢不了,至多只能不败,还打什么仗呢!
孙子的厉害就在这里,他知道上述这十二招有其局限性,所以更进一步的提出了这记杀手锏——攻其无备,出其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