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长大的鞋子: 转型时期中国企业的标杆选择章节目录 > 第7节 鞋样

第7节 鞋样(2/2)

长大的鞋子: 转型时期中国企业的标杆选择作者:孙黎 2017-01-30 23:16
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运营模式;实业界和理论界也在不停地探索、总结和发展出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和多样化的方案,企业应该做何选择呢?

    我们知道,造鞋先需要鞋样。同样道理,企业要想确立适配的管理模式,那么首先就需要确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指标体系,而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种重要管理思想——标杆管理(Benchmarking ),不仅为企业的成长和竞争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坐标,而且也是产生管理模式指标体系的一种强力工具。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绩效成为全球投资者与管理者共同关注的主题。对企业绩效的“测量”已经超出了仅仅对过去的业绩进行报告的范围,测量工作把焦点放在了未来,测量方法也围绕着企业的核心能力展开,并把测量方法整合成一个管理体系,而在这一业绩测量体系上形成的战略性绩效标杆管理,正在成为执行企业战略、发展企业竞争力的最佳实践。

    依稀记得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一首风靡一时的歌叫《新鞋子旧鞋子》,歌中唱道:新鞋子还没有缝好以前,先别急忙着把旧鞋子脱;旧鞋子还没有穿破以前,先别急忙着把新鞋子穿上……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不知要穿烂多少双旧鞋,又要替换多少双新鞋。其实,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也有不同的盈利模式,这同时也意味着,随着企业的成长,应该替换适配的和新的“鞋子”。但在现实中,又有几家企业在这样思考,并且真正做到呢?

    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认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是本土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称为“寻租”阶段,这时候企业生存发展的“鞋子”就是“拉关系、找资源”的能力,追求的是“好买卖”,它们并不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或者优异高效的管理体系。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是本土企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称为“一招鲜”阶段,企业追求的是“好项目”,靠一轮一轮的项目运作和圈钱使企业越滚越大,这时候企业发展的“鞋子”,就是对资源的掌控能力、广告能力以及市场销售能力等等。但不幸的是,并没有多少家即使在第一阶段领跑的企业,能够及时换上适配自己的新“鞋子”,继续高歌猛进,一路前行。

    而现在到了第三阶段——“全面竞争”的阶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全球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逐步成熟和规范化,市场的偶然性和爆炸性增长已经结束。这对企业“鞋子”的要求更加严苛,因为竞赛的道路、范围和环境都在发生越来越快的变化,这时候企业发展扩张的“鞋子”就是适应能力、转型能力。如何充分利用多年的积累,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决策,重新找到适配的“鞋子”,以求在新的生存环境下获得下一轮的发展,成为众多企业苦苦求索的难题。

    下面我们以华为公司为例,看看这家中国绩优企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是如何穿烂了旧鞋子,又找到新鞋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