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 权(2/2)
《甲午之军工霸世》作者:那年那兔 2017-01-29 12:56
的地方则以“走错了路还能有这样大的功绩,真是令人敬佩。”来加倍褒扬,这些大儒如果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跳出来跟李晖拼命......
不过呢,现世却没有几个儒生跳出来反抗暴政,这一方面是儒家思经过满清的阉割之后彻底节操丧尽,士人明哲保身不会有半点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则是自189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旧官僚或者官绅子弟得到了任用或者提拔,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只要自己有官做,谁管儒家的历史评价怎么样呢?
李晖这样做也是没办法的,他之所以在开国之后的前三年里全靠领导力其实不足的生化兵稳住全国的形势并推行包括地基计划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除了因为满清之前做得太糟,新政权只要不太差劲都能获得民众的拥戴外,更重要的是李晖给予了地方上极大的自治权,中央只管那些重点项目和基本政策,甚至就连国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被压得极低(若非青霉素等暴利商品都被中央控制,中央财政只怕连满清都不如。),这才回避了生化兵领导力不足的大难题。
是的,在建国之后的前两年里,华夏共和国地位最高的三公居然一直由元首李晖兼任,二品以上的京官位置大部分都空着,而国家却始终没出大的乱子,让西方列强无不惊呼奇迹,还好中国历史上出过朱元璋这位超级劳模,李晖倒不怕别人怀疑什么。
不过就算将权力尽量下放地方,李晖也还是累得精疲力尽,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怀疑自己恐怕连50岁都活不到(再次向老朱致敬,那精力实在是太恐怖了。)。
何况这样的临时性措施本来就不是长久之计,虽然生化兵的忠诚度不必担心,但这样的制度一旦存在的时间太长形成了传统,想再将权力收回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因此建国后没过几年,李晖就开始废除那些临时性的措施,将权力逐步收回中央,而之前一直空悬着的那些高品级京官职位也终于一个个名花有主了......
至于人选,其中一部分是中高级军官统筹协调能力较强被组织发现后转业过来,剩下的则基本都是完成改造的旧文人或就官僚,比如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宣传部长的梁启超和刚刚被任命为水利部长的清末状元张謇。
而船政系和留洋人员当中飞黄腾达的虽然比例很高,但绝对数量上其实有限,毕竟在解放前全中国也就那点人接受过近代教育,基数实在太少,其中有能力身居高位的自然就更没几个了。
不过,要比绝对数量,乙未革命期间及时反正并立下大功而得到留用的清军大将才是最少的,但是华夏共和国的首任丞相却恰恰出自其中,甚至就连他本人,对此也完全没有料到......(未完待续。)
不过呢,现世却没有几个儒生跳出来反抗暴政,这一方面是儒家思经过满清的阉割之后彻底节操丧尽,士人明哲保身不会有半点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则是自189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旧官僚或者官绅子弟得到了任用或者提拔,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只要自己有官做,谁管儒家的历史评价怎么样呢?
李晖这样做也是没办法的,他之所以在开国之后的前三年里全靠领导力其实不足的生化兵稳住全国的形势并推行包括地基计划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除了因为满清之前做得太糟,新政权只要不太差劲都能获得民众的拥戴外,更重要的是李晖给予了地方上极大的自治权,中央只管那些重点项目和基本政策,甚至就连国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被压得极低(若非青霉素等暴利商品都被中央控制,中央财政只怕连满清都不如。),这才回避了生化兵领导力不足的大难题。
是的,在建国之后的前两年里,华夏共和国地位最高的三公居然一直由元首李晖兼任,二品以上的京官位置大部分都空着,而国家却始终没出大的乱子,让西方列强无不惊呼奇迹,还好中国历史上出过朱元璋这位超级劳模,李晖倒不怕别人怀疑什么。
不过就算将权力尽量下放地方,李晖也还是累得精疲力尽,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怀疑自己恐怕连50岁都活不到(再次向老朱致敬,那精力实在是太恐怖了。)。
何况这样的临时性措施本来就不是长久之计,虽然生化兵的忠诚度不必担心,但这样的制度一旦存在的时间太长形成了传统,想再将权力收回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因此建国后没过几年,李晖就开始废除那些临时性的措施,将权力逐步收回中央,而之前一直空悬着的那些高品级京官职位也终于一个个名花有主了......
至于人选,其中一部分是中高级军官统筹协调能力较强被组织发现后转业过来,剩下的则基本都是完成改造的旧文人或就官僚,比如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宣传部长的梁启超和刚刚被任命为水利部长的清末状元张謇。
而船政系和留洋人员当中飞黄腾达的虽然比例很高,但绝对数量上其实有限,毕竟在解放前全中国也就那点人接受过近代教育,基数实在太少,其中有能力身居高位的自然就更没几个了。
不过,要比绝对数量,乙未革命期间及时反正并立下大功而得到留用的清军大将才是最少的,但是华夏共和国的首任丞相却恰恰出自其中,甚至就连他本人,对此也完全没有料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