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一定要搞(1)(2/2)
《娃哈哈方法: 宗庆后如是说》作者:高超 2017-01-29 11:55
什么?
答:我没有打算进入金融行业,因为我要进入的是感觉我们有能力做的,有发展机会的行业。按照我们现在的知名度也好,企业的实力也好,包括员工的收入也好,我们招聘人才也是没问题的。
我感觉娃哈哈下一步可能会看重机会,可能进入几大领域。应该说企业做大了以后,最后也会进入金融行业。但现在银行的投资回报率比较低一点,第二感觉风险比较大,后来我们考虑还是没有进入。
问:您说的风险是政策风险吗?
答:应该来说银行坏账比较多,风险比较大一点。中国的信用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
问:银监会正在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商业银行的限制,如果有机会,您会进入金融业,很多大集团都走向金融控股的集团,您在您的时间表上怎么考虑?
答:这个我感觉应该会有机会,也有可能,但是我们也没有时间表,我感觉金融业尽管现在不进,今后也有机会进,美国的银行很多,他经营不好的话,收购了也就进入了。
对于宗庆后来说,现在多元化做不做已经不属于讨论的范围,而现在要讨论的是“如何做”的问题。多元化怎么做?宗庆后曾与一位记者谈到“多元化之忧”:
记得小时候有一个“老鼠啃仓”的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说一只老鼠它是非常没恒心的,它在这啃了一会再到别的地方啃,总是不能把仓啃破,然后吃到谷子,我想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就是做企业,多元化未必是最好的,也许它是一把双刃剑。
多元化是不是一把双刃剑?许多人以可口可乐为例来对比娃哈哈。众所周知,可口可乐公司当年曾经投资电影业,迈出多元化的第一步,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在可口可乐看来,饮料与娱乐的结合,最终会提升可口可乐品牌的价值、丰富它的内涵。而在此之前,可口可乐成功进行了体育营销,可口可乐通过赞助大型体育活动从而使公司品牌运作得到了有效的广泛关注,自然而然,当时的可口可乐的管理者郭思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可口可乐也算是一种消遣的商品,而看电影也是,饮料与娱乐结合在一起,擦出最亮的火花。娱乐与奥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一样,具有最好的宣传环境。可口可乐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品牌,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赞叹,这些比较精明的做法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在1981年4月可口可乐公司的“智囊团”们最终把多元化目标注意力集中到了娱乐业和制药业上。这两个行业增长快,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这一些都是可口可乐公司的理由,而且这一些都符合可口可乐公司对投资项目所具备条件的要求。
最终,可口可乐决定购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在经过早期的一段高产期之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马上陷入了低谷。质量不高的影片泛滥成灾,比如《完美》、《十字路口》、《懒汉之妻》等。一部令人难忘的影片《向前冲》,造价1700万,而票房净利才50万。
令郭思达懊恼不已的是,媒体对票房的失败津津乐道,对公司的良性运营则毫不关心。“可口可乐:好莱坞业绩平平”,《新闻周刊》标题新闻如是说,而《商业周刊》则问道,“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万事果真随可口可乐好转吗?”
1987年的股市暴跌之后没几天,索尼公司购买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灌录权,以及它珍藏的美国经典歌曲的版权。1989年几近年末时,可口可乐以34亿美元把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卖给索尼,这是日本购买美国企业金额最大的一桩交易,日本方面的花费相当于股票价值四倍,可口可乐净挣12亿美元。但是,赢利的同时却招来了舆论如潮的攻击,因为忽然之间,《史斯先生前往华盛顿》的版权归属了日本人,这强烈刺激了人们的民族感情。正如一位评论员说的那样,日本人“把美国的魂儿偷去了一块”。
据说自哥伦比亚电影多元化失败之后,可口可乐在公司经营原则上就此定下了一个规矩:不做饮料之外的其他产品。这个原则一直延续到今天。
也许另一个来自百事可乐的例子更能说明多元化的“双刃性”。百事可乐曾在20世纪90年代奋力追赶可口可乐,它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多元化。
除了世界最大的快餐店富利多—乐事(Frito-Lay),百事公司还拥有全美七大快餐连锁店中的三家:世界最大的比萨连锁店必胜客,最大的墨西哥菜馆连锁店塔克·贝尔(TacoBell),以及最大的炸鸡连锁店肯德基。
饭店业是百事公司经营阵线中的日不落帝国。除了这三家连锁店以外,百事还拥有24000家饭店,构成世界最大的饭店系统。相比之下,麦当劳在全世界只有14000家分店。
百事在这些饭店销售的饮料名目繁多,简直应有尽有:百事可乐,百事健怡,超级百事,百事XL,舒乐(Slice),山露(MountainDew),立顿红茶,七喜,为了追求刺激,还特意从俄罗斯进口伏特加。
因此,百事公司的规模比可口可乐公司大得多,可口可乐公司一直固守着自己的传统饮料品牌,1995年百事公司的销售额达285亿美元,而可口可乐公司只有162亿美元。
然而,两家公司相对价值的比较却足以令人感到奇怪。以股票为例,大规模的百事可乐公司价值440亿美元,而小规模的可口可乐公司却价值930亿美元,是前者的两倍多。也就是说,每一美元的销售所实际得到的价值,可口可乐公司几乎是百事公司的四倍。
再做个比较:麦当劳和百事。1995年麦当劳有大约14000家分店,销售额为74亿美元,而百事有24000家分店,销售额仅为94亿美元。如果让你选择的话,你难道不是舍百事而选麦当劳吗?
选择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利润。在麦当劳的74亿美元销售额中,净收益达11亿美元,占15%。而百事的净收益只有4亿美元,只占了它销售额的4%。
在股市上也显示出同样的事实。麦当劳的规模较百事的连锁店小得多,然而它在股市上的价值为310亿美元。而肯德基、塔克贝尔和必胜客的总价值没有确切数字,要靠推测。
一种估量方法是,将它们的净收益作为百事公司总的净收益的百分比,然后计算出百事公司总的市场价值的百分比。照这样的算法,百事连锁饭店价值100亿美元。
答:我没有打算进入金融行业,因为我要进入的是感觉我们有能力做的,有发展机会的行业。按照我们现在的知名度也好,企业的实力也好,包括员工的收入也好,我们招聘人才也是没问题的。
我感觉娃哈哈下一步可能会看重机会,可能进入几大领域。应该说企业做大了以后,最后也会进入金融行业。但现在银行的投资回报率比较低一点,第二感觉风险比较大,后来我们考虑还是没有进入。
问:您说的风险是政策风险吗?
答:应该来说银行坏账比较多,风险比较大一点。中国的信用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
问:银监会正在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商业银行的限制,如果有机会,您会进入金融业,很多大集团都走向金融控股的集团,您在您的时间表上怎么考虑?
答:这个我感觉应该会有机会,也有可能,但是我们也没有时间表,我感觉金融业尽管现在不进,今后也有机会进,美国的银行很多,他经营不好的话,收购了也就进入了。
对于宗庆后来说,现在多元化做不做已经不属于讨论的范围,而现在要讨论的是“如何做”的问题。多元化怎么做?宗庆后曾与一位记者谈到“多元化之忧”:
记得小时候有一个“老鼠啃仓”的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说一只老鼠它是非常没恒心的,它在这啃了一会再到别的地方啃,总是不能把仓啃破,然后吃到谷子,我想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就是做企业,多元化未必是最好的,也许它是一把双刃剑。
多元化是不是一把双刃剑?许多人以可口可乐为例来对比娃哈哈。众所周知,可口可乐公司当年曾经投资电影业,迈出多元化的第一步,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在可口可乐看来,饮料与娱乐的结合,最终会提升可口可乐品牌的价值、丰富它的内涵。而在此之前,可口可乐成功进行了体育营销,可口可乐通过赞助大型体育活动从而使公司品牌运作得到了有效的广泛关注,自然而然,当时的可口可乐的管理者郭思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可口可乐也算是一种消遣的商品,而看电影也是,饮料与娱乐结合在一起,擦出最亮的火花。娱乐与奥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一样,具有最好的宣传环境。可口可乐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品牌,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赞叹,这些比较精明的做法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在1981年4月可口可乐公司的“智囊团”们最终把多元化目标注意力集中到了娱乐业和制药业上。这两个行业增长快,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这一些都是可口可乐公司的理由,而且这一些都符合可口可乐公司对投资项目所具备条件的要求。
最终,可口可乐决定购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在经过早期的一段高产期之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马上陷入了低谷。质量不高的影片泛滥成灾,比如《完美》、《十字路口》、《懒汉之妻》等。一部令人难忘的影片《向前冲》,造价1700万,而票房净利才50万。
令郭思达懊恼不已的是,媒体对票房的失败津津乐道,对公司的良性运营则毫不关心。“可口可乐:好莱坞业绩平平”,《新闻周刊》标题新闻如是说,而《商业周刊》则问道,“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万事果真随可口可乐好转吗?”
1987年的股市暴跌之后没几天,索尼公司购买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灌录权,以及它珍藏的美国经典歌曲的版权。1989年几近年末时,可口可乐以34亿美元把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卖给索尼,这是日本购买美国企业金额最大的一桩交易,日本方面的花费相当于股票价值四倍,可口可乐净挣12亿美元。但是,赢利的同时却招来了舆论如潮的攻击,因为忽然之间,《史斯先生前往华盛顿》的版权归属了日本人,这强烈刺激了人们的民族感情。正如一位评论员说的那样,日本人“把美国的魂儿偷去了一块”。
据说自哥伦比亚电影多元化失败之后,可口可乐在公司经营原则上就此定下了一个规矩:不做饮料之外的其他产品。这个原则一直延续到今天。
也许另一个来自百事可乐的例子更能说明多元化的“双刃性”。百事可乐曾在20世纪90年代奋力追赶可口可乐,它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多元化。
除了世界最大的快餐店富利多—乐事(Frito-Lay),百事公司还拥有全美七大快餐连锁店中的三家:世界最大的比萨连锁店必胜客,最大的墨西哥菜馆连锁店塔克·贝尔(TacoBell),以及最大的炸鸡连锁店肯德基。
饭店业是百事公司经营阵线中的日不落帝国。除了这三家连锁店以外,百事还拥有24000家饭店,构成世界最大的饭店系统。相比之下,麦当劳在全世界只有14000家分店。
百事在这些饭店销售的饮料名目繁多,简直应有尽有:百事可乐,百事健怡,超级百事,百事XL,舒乐(Slice),山露(MountainDew),立顿红茶,七喜,为了追求刺激,还特意从俄罗斯进口伏特加。
因此,百事公司的规模比可口可乐公司大得多,可口可乐公司一直固守着自己的传统饮料品牌,1995年百事公司的销售额达285亿美元,而可口可乐公司只有162亿美元。
然而,两家公司相对价值的比较却足以令人感到奇怪。以股票为例,大规模的百事可乐公司价值440亿美元,而小规模的可口可乐公司却价值930亿美元,是前者的两倍多。也就是说,每一美元的销售所实际得到的价值,可口可乐公司几乎是百事公司的四倍。
再做个比较:麦当劳和百事。1995年麦当劳有大约14000家分店,销售额为74亿美元,而百事有24000家分店,销售额仅为94亿美元。如果让你选择的话,你难道不是舍百事而选麦当劳吗?
选择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利润。在麦当劳的74亿美元销售额中,净收益达11亿美元,占15%。而百事的净收益只有4亿美元,只占了它销售额的4%。
在股市上也显示出同样的事实。麦当劳的规模较百事的连锁店小得多,然而它在股市上的价值为310亿美元。而肯德基、塔克贝尔和必胜客的总价值没有确切数字,要靠推测。
一种估量方法是,将它们的净收益作为百事公司总的净收益的百分比,然后计算出百事公司总的市场价值的百分比。照这样的算法,百事连锁饭店价值1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