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娃哈哈方法: 宗庆后如是说章节目录 > 童装之辩(1)

童装之辩(1)(2/2)

娃哈哈方法: 宗庆后如是说作者:高超 2017-01-29 11:55
往往在品牌的消费受众上存在较大的重叠度。不过,这种重叠更多地体现在相类似的消费价值观、相类似的消费能力等方面。

    这是难度最大的一种品牌延伸方式,除了通用、万宝路、派克、雅马哈等少数几个品牌外,还鲜见成功者。娃哈哈进军童装业,推出号称绿色健康的童装,就是在十几年来为少年儿童提供健康产品的核心价值统领之下所进行的受众重叠的跨度延伸,就是在这样一条最难行走的品牌延伸之路上迈进。

    正如万宝路从香烟延伸到服饰上的努力过程一样,跨度延伸显然是需要转折点,乃至进行品牌核心形象的动态再整合。目前已由“食品饮料”延伸到“穿”上的娃哈哈,试图在过去的品牌核心价值主张中找到与童装相一致的一个衔接点。

    业内人士李海龙先生在中国营销传播网上曾撰文分析了娃哈哈的品牌延伸所遇到的难题:

    首先,从产品属性来分析,童装与饮料,一个是食品,一个是服装,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产品根本属性出现了差别,使得娃哈哈17年积累的品牌资源很难在童装获得横向覆盖。

    因为多年来,娃哈哈的消费者们对娃哈哈品牌的最深感知是“味觉的、营养的”,而不是“时髦的、好看的、温暖的”。

    因此也很难使目标消费群体,能够从消费娃哈哈品牌的经验和感知为起点,把消费经验和品牌感知,爱屋及乌地进一步叠加在娃哈哈童装上。

    其二,从娃哈哈的品牌内涵上分析,在十几年的品牌内涵积累中,娃哈哈传达给消费群体的核心内涵来源于那句流传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

    这句广告语所阐释的核心是“开胃的、营养的、健康的”,其核心依托依然是“营养饮品”,是“进口”的东西,同样跟服装不相关。

    娃哈哈在一开始也许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娃哈哈童装的品牌延伸上,颇费心思地进行了大量的产品“衔接点”的整合工作。

    首先是努力传承“娃哈哈”品牌内延伸的儿童形象,向消费者表达“娃哈哈一直关爱儿童”的情感诉求。娃哈哈还推出一批穿着娃哈哈童装的男女儿童形象,让儿童从内心里感受到“谁最美丽谁就是最可爱的孩子”。

    最重要的一点,是娃哈哈找到了童装“健康”这一卖点。

    “绿色环保童装”是娃哈哈亮点之一,注重童装的健康、舒适、漂亮的特色,将严格按照国际及国家有关绿色环保标准组织生产,从面料选择、设计风格、童装规格上都更人性化,不仅采用绿色环保面料,确保无毒害、无污染,同时注重吸湿性、透气性、柔软性、保暖性等健康元素,而且在服装设计上更符合东方儿童体形特点,穿着更舒适。

    “健康”的元素在娃哈哈的饮料系列品种一直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特色之一。当年娃哈哈进军果奶,打出的就是“AD钙奶”的卖点,比如做茶又打出“龙井茶”的概念,做果汁又打出“高钙果C”的概念,可以说消费者对娃哈哈的健康概念,还是有着相当的认识度的,娃哈哈也把“健康”作为童装的主要卖点进行宣传。

    但业界很多人认为,娃哈哈童装延续娃哈哈食品的绿色环保概念并没有完全打动消费者。业内人士分析,童装消费与食品消费有着不同之处,的确,绿色健康也是童装追求的一个方向,但是,这些消费者都无法触摸得到,也就是说娃哈哈仍旧在以做食品品牌的方法来做儿童服装,而用明星效应来优化健康理念的方法却没有很好地从食品移植过来,这或许是一些以“儿童明星”作为品牌名的童装走俏的原因。

    另外一方面,关于童装行业的成长性问题,争论也是极为激烈。在宗庆后看来,娃哈哈进入童装实际上是延续了以往娃哈哈成功的一个主要模式:在成长型行业掘金。这也是宗庆后关于中国市场现状的一个基本判断。

    中国还没有进入西方的完全市场竞争的时代。即使某一个行业竞争很充分了,这个行业的上升空间依然存在,这是因为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认清这一点而盲目照搬西方的模式,很容易走弯路。

    为了寻求盈利进入一个成长型企业本身并不是过错。只为盈利而不求品牌的建设,不对消费者进行把握才是过错。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宗庆后再三强调通路的重要性、盈利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跨国公司还没有真正在中国发力,中国企业应该利用这种机遇充分掘金,壮大自己的实力。不想着去盈利而拼命要和跨国公司死磕的做法并不可取。所以宗庆后采取完全实用主义的品牌战略和营销策略来经营娃哈哈。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娃哈哈做产品的第一要义就是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