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寿命成为永远的痛(2/2)
《剩者为王: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游戏规则》作者:丛培生 2017-01-29 11:51
企业规模都缩小了,还有21%的企业进入中关村最小净资产企业的名单。
有数据表明,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约为7—8年,与2000年统计的私营企业平均寿命相仿,不知这是否也就是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存时间?倘若这一数字可信,则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远逊于日本企业,而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只达到美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水平。人们还热衷于比较中国企业与欧美、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甚至和世界500强公司的平均寿命差异。在美国人写的书中也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段落:“1994年10家最大的个人计算机软件厂商中,微软排名第二;到2004年微软排名第一,而1994年的其他9家公司在2004年的排名中都消失了。”巴菲特之所以为投资界膜拜,更多地是因为他在长达40年的投资生涯中一直成功地保全了名节,以至于股东们非常关心他的健康状况,希望他活得更久一些。
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以管理专家采访调查和研究,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实在需要大幅提高。中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大概为10万家,倒闭数大约只有我国倒闭数的110,若考虑到两个国家在企业总数上的差别,这一数字可能会更加惊人。
柳传志曾经在2002年时说:“我从1984年创办企业,18年间和我同台领过奖的许多知名企业家,今天回过头去看,绝大部分已经销声匿迹。”对于企业经营而言,因为失误而出局,极有可能意味着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它们的失败、它们的经验教训,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转化为它们下一次的成功了。
企业倒闭并不可怕,就像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样,企业亦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管理专家研究企业的败亡,目的不在于使企业长生不老;只是希望使企业能够活得更健康一些,痛苦更少一些,快乐更多一些。对于那些病入膏肓、非死不可的企业,我们也只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它们的死更有价值一些,更有尊严一些,至少知道自己因何而死。凤凰涅槃,目的不是为了死亡,而是为了新生。但愿专家们的研究,能对仍旧活着的企业起到一个警示、借鉴的作用。
有数据表明,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约为7—8年,与2000年统计的私营企业平均寿命相仿,不知这是否也就是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存时间?倘若这一数字可信,则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远逊于日本企业,而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只达到美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水平。人们还热衷于比较中国企业与欧美、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甚至和世界500强公司的平均寿命差异。在美国人写的书中也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段落:“1994年10家最大的个人计算机软件厂商中,微软排名第二;到2004年微软排名第一,而1994年的其他9家公司在2004年的排名中都消失了。”巴菲特之所以为投资界膜拜,更多地是因为他在长达40年的投资生涯中一直成功地保全了名节,以至于股东们非常关心他的健康状况,希望他活得更久一些。
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以管理专家采访调查和研究,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实在需要大幅提高。中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大概为10万家,倒闭数大约只有我国倒闭数的110,若考虑到两个国家在企业总数上的差别,这一数字可能会更加惊人。
柳传志曾经在2002年时说:“我从1984年创办企业,18年间和我同台领过奖的许多知名企业家,今天回过头去看,绝大部分已经销声匿迹。”对于企业经营而言,因为失误而出局,极有可能意味着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它们的失败、它们的经验教训,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转化为它们下一次的成功了。
企业倒闭并不可怕,就像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样,企业亦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管理专家研究企业的败亡,目的不在于使企业长生不老;只是希望使企业能够活得更健康一些,痛苦更少一些,快乐更多一些。对于那些病入膏肓、非死不可的企业,我们也只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它们的死更有价值一些,更有尊严一些,至少知道自己因何而死。凤凰涅槃,目的不是为了死亡,而是为了新生。但愿专家们的研究,能对仍旧活着的企业起到一个警示、借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