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生活中的智慧: 改革开放中产生的经济讨论章节目录 > 第29节 从平淡生活中分享乐趣

第29节 从平淡生活中分享乐趣(2/2)

生活中的智慧: 改革开放中产生的经济讨论作者:易宪容 2017-01-29 11:49
么看法,都可以尽载到自己的文件中。等人们开始起床之刻,你早已整装待发了。

    现在知识、信息、资料都有了,如何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并化解为自己的知识与观点。这就是写稿了。对我来说,写稿是件好玩的事情,而且玩得自如、玩得开心。我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写稿,视觉与思维同时转动,光与影在你头脑中跳跃,工作与娱乐交融在一起;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聊稿,口福之美味品尝,心智之自由放纵,让灵与欲融为一体;你也可在散步的小径上思考、在睡觉的梦幻中作文、脚踏自行车的上班路上想问题,总之,除了读书、看报、上网之外,写稿之事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有时几个题目同时在头脑里翻滚;有时豁然开朗,一篇文章的腹稿即刻在头脑中形成;有时在计算机里写上一个题目,其后文章自然流露而成;有时是报社来的题目,你只得按写命题文章那样即刻完成等。也正是在这玩乐中,不知不觉,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下文章300多篇,《市场的诚信法则》和《寻求经济学的智慧》则是这几百篇文章中的一部分。

    一年来,写稿的乐趣不仅表现在写作的过程中,而且表现在文章写出后刊登的历程。这一年多来所写的文章大部分是送给《信报》、《大公报》、《经济日报》、《商报》、《明报》等香港的报刊。利用现代发达的通讯媒体,文章在傍晚时写好,随即把写好的文章传送到香港,第二天早上一打开这些报纸的网页就见到自己的文章时,此情此景,你的感觉不知会有多美。是的,一个人无论做什么,还有比自己的劳动即刻就获得社会认可更为重要的吗?还有,当你的文章放在头版头条时、当你的文章在网上到处转载时、当你的文章主题为更多的人一起来讨论,其欣喜也就自然了。前几天,我到书店去买书,当我拿着一本书正在静静地阅读时,有一个年轻的姑娘走到我身边问我,“先生,你有什么喜事会如此高兴呢?”我即刻哈哈大笑,并告诉她我没有什么喜事,而且我每天都是如此啊!她不信。我就告诉她,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工作体验其中的乐趣,那么这个人岂能不每天“挂满笑脸,喜事临门”?

    还有,文章是写给他人看的,你要让自己的文章为读者所喜欢,你就得或是给读者提供增进财富的知识,或是给读者提供陶冶情操的文章。我曾多次都指出,面对着五彩斑斓的现实生活,面对着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面对着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我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会无所适从、无所抉择。如果我们能够从某一个视角对复杂纷繁的经济现象、社会问题进行一点描述、给出一点解释、做出一点分析,那么就可能为民众提供多一种可选择的视点。经济学人并非先知先觉的圣者,他也不是未卜先知的预言家,他更不是民众行为的向导或导师。他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对现实的经济现象多做一点解释,多做一点分析,多做一点说明,告诉民众已经发生了什么,这些事情所发生的来龙去脉,这些事情可能会出现的趋势。

    现代经济学早已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早已为世人所向往的“显学”,多少仁人志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希望把自己的理想转化为生活的现实,希望把自己的意愿转化为民众的向导。更有那好事之徒,借民众好奇与不知,把理论的学理转化为意识形态来席卷社会之财富为己有。对于这些,在某种特定的社会里,一介之民,或许无缚鸡之力,但他则有良知来明辨,来分析,不仅让自己不为所蛊惑,也要让他人不为其所欺骗。如果说,我们的社会多一些人对此关怀,多一些人能够为此做些事情,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些憧憬。本书之作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点点关怀吧!

    一年多来的生活是如此之平淡,平淡得如水,但其中随时都有你的乐趣与快活,因为你活着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或社会。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能够乐在其中,那“功”、“名”、“利”的有无又何妨?需要的只能是尽量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点点事情。

    当然,近一年来的生活平静,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帮助。如《大公报》叶红燕小姐,是她提供了一个我展现自身的舞台。在几年的交往中,这个女孩尽管朴素无华,但是在与她的交谈中无时不在撞击我的灵感、激励我努力、增添着我的活力,特别是我送给她的文章经过她的画龙点睛更是色上增辉,更会鞭策我努力工作。在此向她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这里也要感谢香港《信报》、《香港经济日报》、《明报》、《香港商报》等,没有他们的慧眼,我可能也就没有那样大的动力每天写稿、写稿、写稿了。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是让人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

    (200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