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2/2)
《李嘉诚商道真经》作者:李问渠 2017-01-26 00:20
有分寸,在电信市场开始热度膨胀的时候及时脱手,书写了一段运作资本的神话。
取得了2G业务的丰硕业绩,李嘉诚又开始全面铺开他的3G计划。虽然,市场曾普遍对提供高速接入和多媒体服务的3G网络表示忧虑,认为高昂的成本和未经广泛试验的技术将令这种服务担上很大的商业风险。但显然和黄集团对3G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行为。”和黄在欧洲的3G计划覆盖范围包括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和瑞典,并且打算将网络范围进一步扩展至亚太地区的香港和澳大利亚。
Orange是和黄最为成功的投资典范之一。1999年10月,“橙”引起了德国最大的无线电话业务商曼内斯曼的兴趣。中旬,海外媒体率先透露德国工业界巨头Mannesmann正在洽购和黄旗下电讯公司Orange的消息,21日李嘉诚在记者招待会上证实了这个消息。10月14日双方经过6天的商讨,就达成了这项震动全球电讯市场的巨额交易。
这项巨额交易,“有关各方皆蒙其利”。Mannesmann不但成为欧洲最大的电讯公司,市值7000港元,更重要的是为该集团电讯业务提供更为远大的发展前景。对和黄股东而言,除了28亿美元现金及为期3年的28亿美元票据的进账之外,还获得Mannesmann扩大股本后百分之十的股权,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同时也成为欧洲最大的G**电讯经营商。
1999年的11月,欧洲电讯市场风云再起。一场更大的收购交易又令李嘉诚成为关键人物。当时,英国沃达丰电讯公司声明,将动用超过1万亿港元(129亿美元)收购德国Mannesmann公司52.8%的股权,而Mannesmann高层坚决抵抗沃达丰的恶意收购行动。于是,作为Mannesmann最大单一股东的李嘉诚手上所拥有的10.2%的Mannesmann股权,便成为这宗全球最大的收购案双方极力争取的焦点。
大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业内人士分析,无沦是沃达丰还是Mannesmann,都不是收购案最大的赢家,最大的赢家当属李嘉诚。 然而,李嘉诚却不为名利所动。11月23日晚,英国一个组织给李嘉诚颁发了“杰出人士奖章”。当晚,和黄董事局发表声明,坚决支持Mannesmann抗拒敌意收购。而李嘉诚对这一声明的解释是:“和黄与Mannesmann一起发展对和黄股东有利,而且沃达丰提出的收购价不具备吸引力。”
对此,业界对李嘉诚的态度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和黄董事局的这一表态可以理解为李嘉诚绝不会轻易从欧洲市场撤出一个信号;也有人说,因为李嘉诚与Mannesmann早有协议,由“橙”换回的10.2%的曼内斯曼股权在18个月内不能出售,而李嘉诚只不过以放弃虚拟的318亿港元换取了日后在曼内斯曼更大的影响力和决策权。不管外界对李嘉诚的行动有多少种解释,有一点却毋庸置疑,那就是李嘉诚通过入主Mannesmann而在欧洲电讯市场大展宏图的谋略,决不仅仅是赚上几百亿港元那么简单。
后来,仅仅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和黄集团便从“橙”身上取得了惊人的回报。这种前瞩未来的能力,使得李嘉诚的事业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长立不败之地。
智慧小语:欲成大事者必有广阔胸襟,他们不汲汲于蝇头小利,斤斤计较是街头小商小贩之所为。目光短浅,患得患失注定了一个人不会取得大成就。而不计眼前得失,不为近期小利而迷失方向,时时刻刻将眼光放得远一点,注重长远利益,有时候为了长远的公司利益,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是十分必要的。而要这样做,本身就要克服眼前名利的诱惑,而以长远的眼光来指导行动。
取得了2G业务的丰硕业绩,李嘉诚又开始全面铺开他的3G计划。虽然,市场曾普遍对提供高速接入和多媒体服务的3G网络表示忧虑,认为高昂的成本和未经广泛试验的技术将令这种服务担上很大的商业风险。但显然和黄集团对3G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行为。”和黄在欧洲的3G计划覆盖范围包括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和瑞典,并且打算将网络范围进一步扩展至亚太地区的香港和澳大利亚。
Orange是和黄最为成功的投资典范之一。1999年10月,“橙”引起了德国最大的无线电话业务商曼内斯曼的兴趣。中旬,海外媒体率先透露德国工业界巨头Mannesmann正在洽购和黄旗下电讯公司Orange的消息,21日李嘉诚在记者招待会上证实了这个消息。10月14日双方经过6天的商讨,就达成了这项震动全球电讯市场的巨额交易。
这项巨额交易,“有关各方皆蒙其利”。Mannesmann不但成为欧洲最大的电讯公司,市值7000港元,更重要的是为该集团电讯业务提供更为远大的发展前景。对和黄股东而言,除了28亿美元现金及为期3年的28亿美元票据的进账之外,还获得Mannesmann扩大股本后百分之十的股权,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同时也成为欧洲最大的G**电讯经营商。
1999年的11月,欧洲电讯市场风云再起。一场更大的收购交易又令李嘉诚成为关键人物。当时,英国沃达丰电讯公司声明,将动用超过1万亿港元(129亿美元)收购德国Mannesmann公司52.8%的股权,而Mannesmann高层坚决抵抗沃达丰的恶意收购行动。于是,作为Mannesmann最大单一股东的李嘉诚手上所拥有的10.2%的Mannesmann股权,便成为这宗全球最大的收购案双方极力争取的焦点。
大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业内人士分析,无沦是沃达丰还是Mannesmann,都不是收购案最大的赢家,最大的赢家当属李嘉诚。 然而,李嘉诚却不为名利所动。11月23日晚,英国一个组织给李嘉诚颁发了“杰出人士奖章”。当晚,和黄董事局发表声明,坚决支持Mannesmann抗拒敌意收购。而李嘉诚对这一声明的解释是:“和黄与Mannesmann一起发展对和黄股东有利,而且沃达丰提出的收购价不具备吸引力。”
对此,业界对李嘉诚的态度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和黄董事局的这一表态可以理解为李嘉诚绝不会轻易从欧洲市场撤出一个信号;也有人说,因为李嘉诚与Mannesmann早有协议,由“橙”换回的10.2%的曼内斯曼股权在18个月内不能出售,而李嘉诚只不过以放弃虚拟的318亿港元换取了日后在曼内斯曼更大的影响力和决策权。不管外界对李嘉诚的行动有多少种解释,有一点却毋庸置疑,那就是李嘉诚通过入主Mannesmann而在欧洲电讯市场大展宏图的谋略,决不仅仅是赚上几百亿港元那么简单。
后来,仅仅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和黄集团便从“橙”身上取得了惊人的回报。这种前瞩未来的能力,使得李嘉诚的事业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长立不败之地。
智慧小语:欲成大事者必有广阔胸襟,他们不汲汲于蝇头小利,斤斤计较是街头小商小贩之所为。目光短浅,患得患失注定了一个人不会取得大成就。而不计眼前得失,不为近期小利而迷失方向,时时刻刻将眼光放得远一点,注重长远利益,有时候为了长远的公司利益,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是十分必要的。而要这样做,本身就要克服眼前名利的诱惑,而以长远的眼光来指导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