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成长型企业最脆弱(1)(2/2)
《专注: 中国企业如何抵御诱惑健康成长》作者:孙健耀 2017-01-29 11:38
个过程经历的时间越短,越让人振奋;但就做大做强的本质而言,足够的成长周期,使企业更有机会不断探索和掌握激发企业青春活力的动力,对长远发展是比较有利的。
企业做大做强似乎有多种表现形式。企业做大做强可以指一个企业规模的扩大,也可以指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员工素质等方面的提高及组织结构的改进;可以指一个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指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强;可以指一个企业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也可以指一个企业由弱到强的转变;可以指一个企业利润额的增加,也可以指一个企业利润率的上升;可以指一个企业销售额的增加,也可以指一个企业市场占有份额的提高。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对于做大做强的理解和需求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但实质上,企业做大做强是企业成长过程中量与质的统一。企业做大做强是在企业规模扩大和企业素质提高的互为依托、互为条件和相互促进中实现的。虽然企业做大做强可以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侧面表现出来;但是,从长期来看,单纯从某一阶段和某一方面所表现出的“做大做强”是不能持久的。只有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素质的提高纳入一个同步运行状态,企业扩张才可以持续保持强劲势头,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做大做强。
●长盛不衰
每个人都渴望度过荣华、健康且长寿的一生,并且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不断繁衍昌盛,企业法人也是如此。长期生存和发展是企业拟人化的重要特征。美国《财富》杂志每年公布按销售额排名的世界500家最大企业,其中不少上榜企业,从创业到今天,有着一个世纪甚至两个多世纪的历史。这些“长青树”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几代人的努力,将企业的产品、组织逐渐推向世界各地,并在在风云变幻中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不断重塑自身,日益壮大,从而傲然屹立在荣誉和财富的巅峰,影响或主宰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他们早已成为无数企业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然而,就像生物界中的任何有机体一样,企业也会经历新生、成长、竞争、成熟、衰老直至最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在正常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优胜劣汰是必然的,符合自然选择的规律。企业必须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对其中各类刺激、变化做出反应,在不断调整与学习中求得生存发展;又不可避免地每天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甚至注定走向消亡。特别是在当今快速变革的信息时代,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的生存环境呈现出越来越高的不确定性,企业承受着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为巨大的生存压力。
尽管人的寿命不可把握,但企业的夭折率更高,企业的寿命周期在进一步缩短。人类学会了生存,可以平均活到75岁或更长,但很少有公司能有这么长的寿命和繁荣期。统计数据表明,企业的平均寿命很少能够超过人类平均寿命的50%,;世界上每年倒闭的企业约占原有企业总数的20-50%;10年前的《财富》500强中,将近40%的企业已经销声匿迹;而30年前的《财富》500强中,60%的企业已被收购或破产;1900年入围道·琼斯指数的12家企业,现在只剩下通用电气公司(GE)。
与此同时,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企业的自然平均生命周期应该可以长达两到三个世纪。在本来并不长的长寿企业名单之中,世界级名牌企业所占的比例相当高。据统计,在100家世界级名牌企业中,36%的企业历史在百年以上,28%的企业历史在80年至100年之间,25%的企业历史在50年至80年之间,历史在50年以下的只有16%。比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仍像早晨的太阳那样朝气蓬勃,保持着青年人般的旺盛活力。在英国有一家长寿公司俱乐部,其入会会员资格是企业必须具有300年的“岁数”;该长寿公司俱乐部成员包括有400多年历史的Sumitomo集团和有700多年历史的Stora公司。
然而,没有哪个生命像企业一样,在其最高寿命极限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由此可见,经营企业起步不易,维持却难,发展更难。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做到长盛不衰决非易事。如同一个人在跑步,它所进行的不是一场百米比赛,而应该是一场永无尽头的马拉松,一时的领先绝对算不上胜利,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企业做大做强似乎有多种表现形式。企业做大做强可以指一个企业规模的扩大,也可以指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员工素质等方面的提高及组织结构的改进;可以指一个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指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强;可以指一个企业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也可以指一个企业由弱到强的转变;可以指一个企业利润额的增加,也可以指一个企业利润率的上升;可以指一个企业销售额的增加,也可以指一个企业市场占有份额的提高。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对于做大做强的理解和需求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但实质上,企业做大做强是企业成长过程中量与质的统一。企业做大做强是在企业规模扩大和企业素质提高的互为依托、互为条件和相互促进中实现的。虽然企业做大做强可以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侧面表现出来;但是,从长期来看,单纯从某一阶段和某一方面所表现出的“做大做强”是不能持久的。只有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素质的提高纳入一个同步运行状态,企业扩张才可以持续保持强劲势头,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做大做强。
●长盛不衰
每个人都渴望度过荣华、健康且长寿的一生,并且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不断繁衍昌盛,企业法人也是如此。长期生存和发展是企业拟人化的重要特征。美国《财富》杂志每年公布按销售额排名的世界500家最大企业,其中不少上榜企业,从创业到今天,有着一个世纪甚至两个多世纪的历史。这些“长青树”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几代人的努力,将企业的产品、组织逐渐推向世界各地,并在在风云变幻中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不断重塑自身,日益壮大,从而傲然屹立在荣誉和财富的巅峰,影响或主宰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他们早已成为无数企业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然而,就像生物界中的任何有机体一样,企业也会经历新生、成长、竞争、成熟、衰老直至最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在正常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优胜劣汰是必然的,符合自然选择的规律。企业必须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对其中各类刺激、变化做出反应,在不断调整与学习中求得生存发展;又不可避免地每天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甚至注定走向消亡。特别是在当今快速变革的信息时代,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的生存环境呈现出越来越高的不确定性,企业承受着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为巨大的生存压力。
尽管人的寿命不可把握,但企业的夭折率更高,企业的寿命周期在进一步缩短。人类学会了生存,可以平均活到75岁或更长,但很少有公司能有这么长的寿命和繁荣期。统计数据表明,企业的平均寿命很少能够超过人类平均寿命的50%,;世界上每年倒闭的企业约占原有企业总数的20-50%;10年前的《财富》500强中,将近40%的企业已经销声匿迹;而30年前的《财富》500强中,60%的企业已被收购或破产;1900年入围道·琼斯指数的12家企业,现在只剩下通用电气公司(GE)。
与此同时,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企业的自然平均生命周期应该可以长达两到三个世纪。在本来并不长的长寿企业名单之中,世界级名牌企业所占的比例相当高。据统计,在100家世界级名牌企业中,36%的企业历史在百年以上,28%的企业历史在80年至100年之间,25%的企业历史在50年至80年之间,历史在50年以下的只有16%。比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仍像早晨的太阳那样朝气蓬勃,保持着青年人般的旺盛活力。在英国有一家长寿公司俱乐部,其入会会员资格是企业必须具有300年的“岁数”;该长寿公司俱乐部成员包括有400多年历史的Sumitomo集团和有700多年历史的Stora公司。
然而,没有哪个生命像企业一样,在其最高寿命极限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由此可见,经营企业起步不易,维持却难,发展更难。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做到长盛不衰决非易事。如同一个人在跑步,它所进行的不是一场百米比赛,而应该是一场永无尽头的马拉松,一时的领先绝对算不上胜利,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