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最佳员工生存手册: 最完美的员工培训读本章节目录 > 电话的学问

电话的学问(2/2)

最佳员工生存手册: 最完美的员工培训读本作者:林少波 2017-01-25 23:48
说话的习惯。你要有一种特殊的适合于打电话的节奏与速度,你的音量也要加以调整,太轻太重都使对方听起来不清晰。

    一般来说,你的嘴要正对着话筒,咬字要清楚,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数目、时间、日期、地点等等,要特别注意,最好能重复一遍,并且确知对方已经完全听清楚了。

    此外,你在电话中谈话要尽可能地简短,因为电话同时只能容两个人谈话,在你跟这个朋友谈得太久的时候,可能另一个朋友打电话找你老打不通,甚至,误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所以,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打电话,在打电话的时候,只讲重要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要点。

    不要以为接电话没有什么,其实里面还是有很深的学问。一定要等电话响两声之后再接。为什么?你要利用这段时间平静自己的情绪,在你不知道来电人是谁、来电内容是什么之前,不要将你的情绪带给将要和你对话的那个人,哪怕你此刻是欢快的,你怎么知道对方一定就希望听到你欢天喜地的声音?当然,把你的坏心情不加掩饰地传递给对方就更不应该了。电话总是由各种各样的人打来,他们总会带来一些好消息、坏消息或者一些不好也不坏的消息,将你的情绪信号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对方,不免偶尔也会表错情。

    接电话,有时就像看待人生,要有宁静、平和的心态。电话响两声,对打电话的人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等待时间,也是他期待你拿起电话的最佳状态。对接电话的人来说,在短短的一声电话铃声里,你的焦躁和不安可能已经瞬间平息,你才可以不惊不惧地面对任何事,宠辱不惊地面对任何人。世上很多事情,需要一个小小的停顿和转折,别那么急着拿起电话。记住,铃声响两下后,再接。

    另外,还要记一点,那就是,如果你的办公室里有客户,不要接电话。这种情况很常见。但却很少人意识到,这时接电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这样做其实是告诉你的客户,电话那端的人比他更重要。除非你是在等一个非常重要的电话,否则就让语音信箱留信息。如果你要接电话,应该让客户知道你为什么接这个电话,比如说“我正在等老板的电话”。

    记住几点:

    ★必须在24小时内回复所有的来电。

    如果你的经营哲学是“能拖到明天,就不必急着今天做”,那你这一辈子恐怕是很难熬出头了。把24小时内回复所有来电养成一种习惯,就能确保你那条人际关系网络上的资讯畅通程度。对某些职业而言,如果你不立即回复电话,就可能失去一次交易的机会。

    ★对挂断电话不要犹豫。

    比如当一位推销员喋喋不休地向我们推荐某种我们毫无兴趣的商品时,打断他是一种仁慈的行为。“对不起,我不想浪费你的时间。”然后立即挂上电活,并带着微笑。

    ★适当打断对方。

    要打断对方时,你可以采用和面谈一样的准则,尽量不打断他,除非一切都证明不如此不可能了结。

    ★注意不良习惯。

    如果你发现你在电话中有某项不良习惯,就把纸条贴在电话机上来矫正。如果你有爱清嗓子,说口头禅,或喜欢东拉西扯等坏习惯,这张提醒你的纸会帮助你摆脱它们的危害。让电话中的交谈表现出你最好的一面吧!

    ★清晰

    用电话向总公司报告业务的推销员一定都明白口齿清楚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他的报告才不会出现差错。说到名字时,他要说出名字的拼法,同时要求对方复述,以核对是否准确,当你用电话递送消息时,即使是一般的社交消息,你也必须弄清楚对方是否真正明白了你的意思。

    不要让手机成为手雷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电视改变了我们的整个生活,80年代起PC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今天开始到未来的10年,移动技术将彻底改变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切。”几乎没有人会质疑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蔡桐木几年前的这番话,值得商榷的只是时间问题,也许世界的变化并不如技术论者所期望的那样迅速。

    “那个东西曾经是无比遥远的黑色砖头,曾经是被人炫耀地举在脑袋上的身份象征,曾

    经是我们精打细算想要添置的奢侈品。现在,它成了和手表一样的普通东西,成了老板招之即来的呼叫器,成了锻炼拇指的健身器,成了各色段子的中转站,成了游戏机,成了数码相机,成了掌上电脑……手机正在变得像叮当一样无所不能。最后,大概所有人都会问一个问题,除了手机,我们还需要别的吗?”

    有了手机,你不能再以“现在不在”的借口逃避不想接听的电话,许多人因为手机而被迫将8小时工作时间无限延长……正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时刻保持联系的渴望催生了手机,他们害怕错过任何一条信息,努力让自己生活在“信息气泡”中,并且带着“气泡”跑来跑去。

    2003年底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黑色喜剧《手机》就像是人们对手机的焦虑体验的一次总爆发,手机带来了现代人的道德困境。美国《洛杉矶时报》认为:“该影片或许是90年代探索互联网给人际关系带来冲击的《电子情书》稍微黑暗的翻版。”

    在现在的职场中,关于手机的使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和别人共享一个空间时,不要让手机响。可以改为静音模式。包括开会时、在餐馆里、在火车上,等等。因为手机铃声会打扰到别人!

    ●在一个拥挤的环境中接电话时,最好离开这个房间。广播你们的谈话永远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即使你单独一人,或者认为自己离别人够远了,也必须记住:用安静的、平常的声音说话。不要大喊大叫。

    ●如果你给对方打电话,要让对方知道你用的是手机。手机的技术是越来越先进了,但还是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电话有时可能突然断掉。

    ●永远不要用手机讨论敏感或保密性的信息。窃听的技术非常发达。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可能正站在你旁边。

    ●开车时使用手机,一定要小心。开车时不要拨号。除非你有不需要用手的耳机或扬声器,否则就等停车后再拨。开车的同时拿着电话讲话是很危险的。把车停在路边或停车场再说会比较明智。

    ●给客户打电话和有重要的事时,最好使用固定电话。用手机给人打电话,有可能使人听到你这边呼呼而过的汽车经过的声音,也可能因为信号不好而中断,这都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但是,只有最保守与最悲观的人才会将应用新技术视为打开“潘多拉之盒”。尽管手机给人们带来了恐慌,却仍然抵不过人们从它身上获得的巨大便利和乐趣,所有不适都只是人们为这从未有过的伟大时代所必须付出的小小的美丽的代价。

    一句老生常谈在最后也许依然有效:必须记住,技术进步并不能许诺给我们一个美丽新世界,一切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