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章节目录 > 第二十四章 知与行,学与思(6)

第二十四章 知与行,学与思(6)(2/2)

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作者:杨昌洪 2017-01-24 01:37
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蓄电池一样,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流失。人们的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不及时”充电”很快就会在现代社会中失去能量。

    所以,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只有将学习教育延长为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终身学习,讲的是人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在终生学习这方面,鲁迅先生是榜样,他在临死前的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在21世纪里,人们比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速度。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已经不存在铁饭碗之说。你的工作在今天或许不可或缺,但并不意味着明天这个职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我们必须用不断地学习来防患于未然。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从小刻苦学习,成了著名的学者。

    1950年2月,华罗庚带着全家悄然登上一条不大的邮船,离开生活了4年的美国。当他踏上祖国土地的时候,电波播送了他的《告美国同学的公开信》。信中**洋溢地写道:“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

    华罗庚又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数学系主任。不久,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百倍珍惜党和国家为科学研究提供的大好时光。他白天拄着拐杖到学校讲课,晚上以案板当书桌,在灯下从事数学研究,常常写作到深夜。有时,为了求证一个问题,他常常深夜从床上爬起,顺手拿起床头的报纸,在四周的空白处进行演算和论证。在他的屋里,桌上、床上、地上,到处都堆满了演算稿纸。他用毅力与勤奋,编织出成功和荣誉。

    1956年,他的重要论文《典型域上的调查分析》,荣获中国科学院第一批科学奖金的一等奖。随后,他的长达60万字的巨著《数论导引》问世了。这部著作,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国内外的数学界为之震动了。他带领的数学研究所,也已是人才济济、群星灿烂了。他们为征服解析数论、代数数论、涵数数论、泛涵分析、几何拓扑学等不同学科,已经扬帆起航,并各有卓越的建树。震撼世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个突出成果。

    我们常说知足常乐,但是也是相对来说。在物质追求上,知足常乐,如果不知足,永远不会有幸福。但在事业上、学习上,知足只会让你裹足不前。要知道精进才能行。未来的社会的竞争,必将逐渐从知识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知识就是力量,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学习,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这对你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人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