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察言观色,透视人心(3)(2/2)
《人最大的智慧是对待生活以及处理生活的态度》作者:李岩,李志敏 2017-02-11 10:01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的是他的内在修养,比如,一个人的个性、价值取向、气质、所学专业等。所以说,人的言谈举止,其实就是一个反映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的“心灵显示器”。但有时候,人们为了掩饰自己的某种心理,往往会做出一种表象,以迷惑他人。这就需要你注意观察别人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身体反应。
通过闲谈看穿人心
从语言密码中破译他人的心态,闲谈是了解他人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整个氛围显得轻松愉快,又让他人心理上没有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东条英机出任日本首相。此事是秘密决定的,各报记者都很想探得这个消息,竭力追逐参加会议的大臣采访,却一无所获。
有一位记者有心研究了大臣们的心理定势:谁都不会说出由谁出任首相,假如问题提得巧妙的话,对方也许会不自觉地露出某种迹象,从而有可能探得秘密。于是,他向一位参加会议的大臣提出一个问题:出任首相的人是不是秃子?
当时,日本首相有三名候选人:一是秃子,一是满头白发,一是半秃顶。这个半秃顶的就是东条英机。在这看似无意的闲谈中,大臣没有想到其中暗藏机关。因为他在听到问题之后,神色有些犹豫,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聪明的记者从这一瞬间,就推断出最后的答案,获得了独家新闻。因为对方停顿下来,肯定是在思考:半秃顶是否属于秃子?
与人谈话时,一些见识浅薄、没有心机的人就会很容易地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倾诉给你听。对于这种人,你不应和他保持更深更多的交往,只需当做一个普通朋友就行了。
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还有一类人,他们无论在怎样的场合,与他人交谈的时候,都习惯把话题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嘘自己当年奋斗的经历。唯恐他人不了解他的光荣历史,而结果,并不像他想象得那样。
实际上,从某个方面来分析这类人,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对现实不满的人,虽然他没有用怨恨的语言倾诉他自身的想法,相反,却用自我表现的方式表达出来。
其实,他还不知道这种自我吹嘘的言谈,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或许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完全靠怀旧来过生活。
不过,可以看出他的确陷入到某种欲求不满的环境中,或许他的升职途径遭受到阻碍,或者无法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因此,他希望忘却现实,喜欢通过追寻往事来弥补目前的境遇。
这是一种倒退的现象,因为眼前的情况是如此的残酷,由此,他仍用梦幻般的表情来谈。从他的话题里,别人会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正潜伏着一股无可救药的欲求和不满的情结。
通过闲谈看穿人心
从语言密码中破译他人的心态,闲谈是了解他人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整个氛围显得轻松愉快,又让他人心理上没有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东条英机出任日本首相。此事是秘密决定的,各报记者都很想探得这个消息,竭力追逐参加会议的大臣采访,却一无所获。
有一位记者有心研究了大臣们的心理定势:谁都不会说出由谁出任首相,假如问题提得巧妙的话,对方也许会不自觉地露出某种迹象,从而有可能探得秘密。于是,他向一位参加会议的大臣提出一个问题:出任首相的人是不是秃子?
当时,日本首相有三名候选人:一是秃子,一是满头白发,一是半秃顶。这个半秃顶的就是东条英机。在这看似无意的闲谈中,大臣没有想到其中暗藏机关。因为他在听到问题之后,神色有些犹豫,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聪明的记者从这一瞬间,就推断出最后的答案,获得了独家新闻。因为对方停顿下来,肯定是在思考:半秃顶是否属于秃子?
与人谈话时,一些见识浅薄、没有心机的人就会很容易地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倾诉给你听。对于这种人,你不应和他保持更深更多的交往,只需当做一个普通朋友就行了。
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还有一类人,他们无论在怎样的场合,与他人交谈的时候,都习惯把话题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嘘自己当年奋斗的经历。唯恐他人不了解他的光荣历史,而结果,并不像他想象得那样。
实际上,从某个方面来分析这类人,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对现实不满的人,虽然他没有用怨恨的语言倾诉他自身的想法,相反,却用自我表现的方式表达出来。
其实,他还不知道这种自我吹嘘的言谈,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或许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完全靠怀旧来过生活。
不过,可以看出他的确陷入到某种欲求不满的环境中,或许他的升职途径遭受到阻碍,或者无法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因此,他希望忘却现实,喜欢通过追寻往事来弥补目前的境遇。
这是一种倒退的现象,因为眼前的情况是如此的残酷,由此,他仍用梦幻般的表情来谈。从他的话题里,别人会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正潜伏着一股无可救药的欲求和不满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