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孟子(2/2)
《影响中国历史的名人100人》作者:裴蘅之 编著 2017-02-10 18:14
继承者,才使孟子的地位得到提高。北宋时,《孟子》被列为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后来又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代文人的必读书目。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活着的时候并不被人重视,死后却被后人尊为圣贤,孔子是其中之一,作为他的继承者,孟子也不例外。孟子出生于约公元前372年的邹国,汉族人,名轲,字子舆,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为了将他培养成才煞费苦心,留下了“孟母三迁”、“三断机杼”的美谈。也许是受母亲影响,当孟子开始授徒讲学时,除了强调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以及因势利导的教育方式外,还特别注重学习环境的影响,认为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成才。
约前28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孟子离开人世。他的思想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也因此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他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被合称为“孔孟之道”。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在战争频仍的时代,孟子朴素的民本思想难能可贵。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活着的时候并不被人重视,死后却被后人尊为圣贤,孔子是其中之一,作为他的继承者,孟子也不例外。孟子出生于约公元前372年的邹国,汉族人,名轲,字子舆,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为了将他培养成才煞费苦心,留下了“孟母三迁”、“三断机杼”的美谈。也许是受母亲影响,当孟子开始授徒讲学时,除了强调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以及因势利导的教育方式外,还特别注重学习环境的影响,认为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成才。
约前28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孟子离开人世。他的思想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也因此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他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被合称为“孔孟之道”。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在战争频仍的时代,孟子朴素的民本思想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