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影响中国历史的名人100人章节目录 > 94.王夫之

94.王夫之(2/2)

影响中国历史的名人100人作者:裴蘅之 编著 2017-02-10 18:14
湘西草堂”。1692年,王夫之去世,“守发以终”,即始终没有按照清朝的习俗剃发,他是中国知识分子中难得一见的人物。

    古往今来,能称得上全才的学者寥寥无几,王夫之是其中之一,他知识广博,在天文、地理、数学、历法等方面均有建树,在经学、文学、史学上更是无所不知。而在使他名垂千古的哲学方面,他总结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认为“气”是物质的,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理”则是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提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的观点。同时他又认为,气可以聚散不定,但不会有生存灭亡。

    对于陆九渊“以知为行”的观点,王夫之持反对态度,他认为“行”是“知”的基础,因此“行”应占主导地位,“行”可以让人获得知,但“知”却无法代替“行”,由此提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在历史观方面,他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的,并且有规律可循,而民心归属对历史发展有重大作用。在伦理方面,他提出“习成而性与成”,即人性会随环境、习俗发生变化,所以要求教育在童年时期使人养成良好的习性。

    王夫之所建立的哲学体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大进步,他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一生著述颇多,将近100种,400多卷,主要著作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周易内传》、《读四书大全说》、《老子衍》、《庄子通》、《尚书引义》、《思问录》、《读通鉴论》、《永历实录》、《宋论》等,后人将他的所有著作汇集成册,取名为《船山遗书》。为了纪念王夫之,岳麓书院建造了船山祠。

    【船山遗书】《船山遗书》是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夫之的著作全集,在历史上曾有几个版本。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王夫之的七世孙王世全将王夫之的18种遗著汇刻在一起,因王夫之又称船山先生,为此书取名为《船山遗书》,这是最早的版本。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搜罗王夫之遗著58种,重新汇编刊登,也名《船山遗书》,并附有《校勘记》,统称“曾刻本”,使王夫之的大量著作得以流传。1933年,上海太平洋书店在曾刻本的基础上,增加新发现的王夫之手稿,重新出版《船山遗书》,这是现行最全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