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财富之二--会观察的眼睛(2/2)
《好父母好孩子》作者:好父母好孩子 2017-01-09 10:11
着学生来到开满野花的河畔。
“野花有名字吗?”孩子们兴奋地问。
“有啊!这是荠菜花,那是知风草。你们看,那边还有更美的野花--”李老师把孩子们带到了蒲公英的旁边,让同学们按照“叶—茎—花”从下向上顺序观察,并指导他们边看边描摹各个局部。
“蒲公英的叶子是这么整齐,是二月的风伯伯裁剪的。”
“它像一棵小巧玲珑的向日葵。”
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着。
夜晚,李老师坐在灯下思索:孩子们认识了蒲公英,怎样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呢?让他们用拟人的方法把看到的写下来,不是更能激发想像力吗?
上课了,李老师启发孩子们自己拟题目。
孩子们兴致勃勃,一下子出了七八个题目。最后,大家选中了《我是一棵蒲公英》。
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朵大蒲公英:圆圆的花盘里,有着一对眼睛和一张微笑的嘴巴。
孩子们看着这拟人化的蒲公英,也都笑了起来。
“现在许多小朋友还不认识你们这些蒲公英,你们准备先介绍什么呀?”
“介绍我的家。”
“介绍我的名字。”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
李老师继续启发:“你们的家住在哪儿?家里有哪些人?谁是你们的兄弟姐妹?”一连串的问题,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又把他们带到一个新的意境之中。
“小草是我的兄弟。”
“野蔷薇是我的姐妹。”
“蝴蝶姐姐是我家的常客。”
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张开了。
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没介绍呢!”
孩子们顿时愣住了。
这是李老师精心设置的“障碍”,她想让孩子们想得更深更远。
在孩子们冥思苦想的时候,李老师拿出一棵蒲公英,把茎轻轻折断,让孩子们观察冒出的白色乳浆。
孩子们豁然开朗。
“我知道了,还要介绍土壤妈妈。”
“我们是吸着土壤妈妈的奶汁长大的。”
下课前,李老师拿起那毛茸茸的种子,使劲一吹,小伞一样的种子从窗口飞向蓝天。
孩子们的心跟着蒲公英的种子,飞啊,飞啊,飞向了远方……
许多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休息日也不让他们出去玩。结果这些孩子眼里就缺少画面,写起作文来不是干巴巴的,就是抄点儿形容词装点一下,一点儿意思也没有。
你的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千万珍惜!让他们睁大眼睛去观察,去发现。注意:是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我们的眼睛!
“野花有名字吗?”孩子们兴奋地问。
“有啊!这是荠菜花,那是知风草。你们看,那边还有更美的野花--”李老师把孩子们带到了蒲公英的旁边,让同学们按照“叶—茎—花”从下向上顺序观察,并指导他们边看边描摹各个局部。
“蒲公英的叶子是这么整齐,是二月的风伯伯裁剪的。”
“它像一棵小巧玲珑的向日葵。”
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着。
夜晚,李老师坐在灯下思索:孩子们认识了蒲公英,怎样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呢?让他们用拟人的方法把看到的写下来,不是更能激发想像力吗?
上课了,李老师启发孩子们自己拟题目。
孩子们兴致勃勃,一下子出了七八个题目。最后,大家选中了《我是一棵蒲公英》。
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朵大蒲公英:圆圆的花盘里,有着一对眼睛和一张微笑的嘴巴。
孩子们看着这拟人化的蒲公英,也都笑了起来。
“现在许多小朋友还不认识你们这些蒲公英,你们准备先介绍什么呀?”
“介绍我的家。”
“介绍我的名字。”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
李老师继续启发:“你们的家住在哪儿?家里有哪些人?谁是你们的兄弟姐妹?”一连串的问题,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又把他们带到一个新的意境之中。
“小草是我的兄弟。”
“野蔷薇是我的姐妹。”
“蝴蝶姐姐是我家的常客。”
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张开了。
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没介绍呢!”
孩子们顿时愣住了。
这是李老师精心设置的“障碍”,她想让孩子们想得更深更远。
在孩子们冥思苦想的时候,李老师拿出一棵蒲公英,把茎轻轻折断,让孩子们观察冒出的白色乳浆。
孩子们豁然开朗。
“我知道了,还要介绍土壤妈妈。”
“我们是吸着土壤妈妈的奶汁长大的。”
下课前,李老师拿起那毛茸茸的种子,使劲一吹,小伞一样的种子从窗口飞向蓝天。
孩子们的心跟着蒲公英的种子,飞啊,飞啊,飞向了远方……
许多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休息日也不让他们出去玩。结果这些孩子眼里就缺少画面,写起作文来不是干巴巴的,就是抄点儿形容词装点一下,一点儿意思也没有。
你的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千万珍惜!让他们睁大眼睛去观察,去发现。注意:是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我们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