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小说故事 > 寡人无疾章节目录 > 第246章 孝顺?忠义?

第246章 孝顺?忠义?

寡人无疾作者:祈祷君 2017-01-18 16:51
    曾在天空中飞过的鸟儿是不愿意再回到笼子里的,曾经在江河湖海里游过的鱼儿,是不愿意被装在鱼缸里的。

    人也是一样。

    庄扬波的心智、天赋都是中人之姿,然而他却是庄家的嫡长孙,注定要被寄予厚望的孩子,所以从小到大,无论是在庄家,还是在人才济济的东宫学堂里,他都找不到一种被需要感。

    直到他去了秦州。

    他们落难的时候,无论怎么艰苦,二皇子殿下都没有想过丢下他,那时候他的草鞋磨破了脚,走不动路,是刘祁背的他;他那么骄傲的一个人,为了让他有口吃的,居然去捡了赵狗蛋,阿不,赵丹丢下来的铜钱;秦王府处处要人要钱,别的王爷王府里都是得力的家臣,只有他,带着自己这么个半大的孩子

    如果二皇子在生死之际都没有丢弃他,如今秦王府越过越好了,他为什么要抛弃二皇子

    父亲和祖父从小教他礼义廉耻,难道这样的行为是知礼,知义吗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他们不会顾虑他会不会觉得羞耻吗

    还是说,和荣华富贵比起来,什么节义、什么羞耻,都是不重要的吗

    小小的少年觉得无比迷茫,他觉得大人们说的都是错的,都是不对的,可从小接受的孝悌思想却让他无法当面对着大人们中的神仙娘娘。

    庄扬波嘴巴扁了扁,不知怎么地就对她生出了信任之情来,抽着鼻子说道:“我,我和家里人吵架了,跑了出来,没地方去。”

    榕树下的孩子们闻言小声地窃窃私语,但是很有分寸的将声音降到庄扬波绝对听不见的程度,避免了他的脸色羞得红到发紫。

    “既然没地方去,就和我们一起坐坐吧。”女道士牵起庄扬波的手,引着他往榕树下而去。

    庄扬波被女道士一牵,先是有些迷迷瞪瞪,而后却觉得有些不对。

    他从小在家人呵护下长大,被娘亲、奶奶、下人也不知牵过多少次,说实话,他觉得自己的祖母还没有面前的女道士有气度,而看起来,这老夫人年轻的时候,也一定比他母亲要美,可她的手,却不怎么柔软。

    非但不柔软,还有些粗糙,像是受过什么苦似的。

    难道道观里很清苦,还要自己干活吗

    等等,她刚刚说什么地方

    玄元观

    庄扬波身子一震,不可思议地往远处看去,再看看观前不远的这颗大榕树

    这不是秦王殿下年幼时寄居的玄元皇帝观吗他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震惊完了,他又生出几分好奇地看着面前的女道士。

    既然这里是玄元观,那里面肯定有很多认识秦王殿下的道人,说不定这位看起来就温柔可靠的年长女道长也曾照顾过秦王殿下

    这么一想,庄扬波对她的好感就更甚了。

    “你这孩子,看我做什么。”

    年长的女道人正是在玄元观里清修的薛太妃,如今她闲来无事,便会教道观附近住的孩子们识字读书,今日便是日次。

    在道观里教孩子们的日子,让她想起了当年教导刘凌时的时光,所以日子虽然过的平淡,倒不无聊。

    “叨扰了。”庄扬波羞涩地被引到孩子们之中坐下,“让您看见我这么丢人的样子”

    “你还是个孩子呢,何必如此勉强自己。”薛太妃笑着说道:“不过是和家人吵架而已。和家人或有些矛盾,可一家人,总是想要你好的,只要能对家人说明白你的想法,互相体谅了,日后就还是一家人,一家人哪里有隔夜仇。”

    听到说到家人,庄扬波的表情又不太对了。

    薛太妃也是从年轻的时候过来的,只是笑笑,并没有多劝,而是继续给孩子们上课:“今日,我们说的是忠孝。”

    她满腹经纶,根本不必翻书,直接就开始诵道:“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资于事父以事母,其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其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这些都是幼儿启蒙的读物,庄扬波五岁时就已经背诵过,但大约是心有所感,如今再次听来,似乎又有许许多多别的什么感触一齐涌上了他的心头。

    薛太妃见孩子们渐渐听得入神,便开始逐条为他们讲解,这些孩子都是平民之子,对于忠孝节义的概念还懵懵懂懂,但随着薛太妃一点点的讲解,在他们的眼前似乎慢慢展开了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

    在那个画卷的世界里,士大夫们秉持着节义和操守而生,君王用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百姓利用大自然的馈赠耕种土地,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人人都似乎遵循着某种至高的规律,那个世界是那么的美好而让人向往。

    庄扬波听过很多人教导过孝经,却没有一个如同这位女道长一般能让人产生这样的画面感,心中大为震动。

    他并非天赋极高的少年,可他从小生活的环境注定让他的见识不低,这位女道长的博学使他升起了一种冲动,让他不由自主地发问:

    “那请问女道长,如果忠孝不能两全时,怎么办呢”

    “咦”

    薛太妃下首坐着的女孩奇怪地回头看了他一眼:“老夫人还没说完呢,你怎么就插嘴”

    “无妨。”

    薛太妃伸手示意他们不要争辩,认真地看向庄扬波。

    “那要看是什么样的忠孝了。”

    “听道长一番话,心有所感。”

    庄扬波的声音有些低落,一双猫儿似的眼睛也无精打采:“我从家里跑出来,是因为家里人勉强我做一件在我看来并不忠义的事情。可我也知道,我的家人想让我这么做,是为了我日后的前程着想,正因为我明白我的家里人更多的是想我好,所以我就更加痛苦。”

    “如果我要全了孝道,就该按照父母长辈所规定的去做,可我按照父母长辈所规定的去做了,我就成了不忠之人”

    庄扬波说着说着,眼泪又快要滚下来。

    “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跑了出来。”

    “这位小友”薛太妃伸手揉了揉他头发柔软的脑袋,“不知该如何称呼你”

    “我叫庄扬波。”

    “冲风至兮水扬波,好名字,想来小友也是书香传世之家。”

    薛太妃笑语盈盈地说着,突然一怔。

    庄扬波

    刘凌在东宫一起读书的同学,刘祁的伴读,似乎是叫这个名字

    她那时虽没出过冷宫,但刘凌什么事情都不瞒着她们,在平日的闲谈之中,自是听说过这个动不动就哭的年幼孩子。

    那时她还感慨,八岁就被父母送入宫中做伴读,望子成龙的心也未免太早了点。不过那时方家还没显出反意,二皇子又是争储的有力人选,送进去也不算是吃苦受罪。

    应当是那个庄扬波吧

    薛太妃的心中不免有几分唏嘘。

    在刘凌的闲谈里,他明明是个天真不知愁滋味的单纯孩子。可除了那个庄扬波,这世上又有几个孩子是这么小年纪就出仕,还要考虑什么忠不忠的问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