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战神之首章节目录 > 第一节 现代航空母舰(15)

第一节 现代航空母舰(15)(2/2)

战神之首作者:谢幕 2017-04-18 20:15
,较为典型的制导炸弹有如下几种:

    “白星眼”是美国海军20世纪60年代初期作为一种低成本电视制导的防区外武器而研制的。计划的基本想法是开发可装于标准MK83炸弹上的一种电视导引头、一组气动控制面和一种装在弹尾的数据传输装置。MK83型炸弹叫作“白星眼1”,1966年开始生产,1967年装备使用。“白星眼”发射后导引头自动跟踪锁定目标,并连续提供弹道修正量控制炸弹飞向目标。7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武器中心再次改进了“白星眼”系统,研制出使用MK84炸弹作战斗部的更大的型号“白星眼2”。70年代后期,海军武器中心再次改进了“白星眼”武器系统,增大弹翼面积以提高“白星眼1”和“白星眼2”型的射程,并借助新开发的数据传输吊舱(AWW-9)实现了对“白星眼”的电路中控制,而且还允许由另一架飞机控制其制导飞行。这些新的“白星眼”称作“白星眼1ER/DL”(增程/数据传输)和“白星眼2ER/DL”,由美国海军使用,载机有A-4、A-7、F-4和F-111等。

    “宝石路”系统激光制导炸弹是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MK80系列标准炸弹基础上加装激光制导系统和弹翼而发展成的一种精确打击武器,目前已经发展了三代:①宝石路Ⅰ:有3种型号,分别为GBU-10B、GBU-10A/B、GBU-12A/B;②宝石路Ⅱ:有7种型号,分别为GBU-10C/B、GBU-10D/B、GBU-12B/B、GBU-12C/B、GBU-16B、GBU-17B、MK13/18;③宝石路Ⅲ:有4种型号,分别为BGU-22/B、GBU-24B、BGU-27B和GBU-28。美国海军使用的是“宝石路Ⅱ”型激光制导炸弹GBU-12。“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可在较远的距离上投放,命中精度高,提高了有效载荷比,可攻击多种目标,并且价格低廉,成本效益高于普通炸弹50倍。但发射后需要始终照射目标,照射人员、器材生存率低。

    “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是美国海、空军研制并仍在继续发展的近程滑翔式制导武器。该武器先前称作“先进截断武器系统”(AIWS),是美国海军的一项研制计划,1992年美空军参加该项计划后,改称JSOW。该计划的目的是研制一种低成本、低技术风险的防区外的发射武器弹药,用于取代“白星眼”、“幼畜”、“机长”以及一般的激光制导炸弹,以填补“三军通用防区外攻击导弹”(TSSAM)与成本低廉的“联合直接攻击间弹药”(JDAM)的射程间隙。计划研制三种型号。一种是使用BLU-97综合效应小炸弹布撒器战斗部的基本型,用于装备F-15E、B-52、B-1B和AV-8B飞机,不仅能摧毁软目标和面目标,也可破坏防空设施,1998年具备初步作战能力,定型为AGM-154。另两种型号中的一种是为海军生产的改进型AGM-154。另两种型号中的一种是为海军生产的改进型。AGM-154于1998年投产后,最初的总采购量就达20000多枚,费用约6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