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战神之首章节目录 > 第三节 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航空母舰(8)

第三节 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航空母舰(8)(2/2)

战神之首作者:谢幕 2017-04-18 20:15
    自1937年后,日本民间凡建造排水量超过6000吨、航速超过19节的油轮、货船和邮轮,均可得到官方的“优秀船舰建造助成金”资助。军方以资助民间航运的方式参与商船设计,建造可改造为特设航空母舰(辅助航母)的大型商船,以便战时征用改造、增强舰队实力。在此背景下,日本邮船公司(NYK)在1937—1938年制订了建造2艘大型邮轮“橿原丸”、“出云丸”的计划。

    “橿原丸”(Kashiwara Maru)和“出云丸”(Izumo Maru)设计排水量24000吨,航速24节,可载乘客890人。建成后计划用于横滨—旧金山航线,也将参与运载参加1940年东京奥运会的各国游客和运动员,内部设施的舒适性达到欧美同期标准。由于建造费用六成由军方提供,船体在设计时水密隔舱就是按军舰标准布置,一些大型舱室的壁板比较厚、空间也很大,拆掉隔板后可以作为航母的机库、弹药库、航空燃料库使用。在改造中,上层的客舱可以拆掉,装上飞行甲板,烟道也可以偏向右侧,以方便舰岛建筑的设置。1939年3月20日,“橿原丸”在三菱长崎船厂开工。同年11月30日,“出云丸”在川崎神户船厂开工。

    随着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东京奥运会最终取消。1940年10月,两艘邮轮的建造工程即停止,在海军的监督下就地改装为航空母舰。因为晚动工9个月,没有那么多客轮设备要拆除,“出云丸”的改造进度反而更快。1941年6月24、26日,“出云丸”、“橿原丸”相继下水,还在舾装过程中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两舰随即加紧施工,终于使“橿原丸”赶在珊瑚海海战爆发前夕完成。1942年6月,“橿原丸”与轻型航母“龙骧”号编成第四航空战队,加入作为中途岛作战牵制战场的阿留申群岛攻略作战。南云忠一部队4艘航母被全部损失后,山本五十六曾考虑抽调北方的这两艘航母南下支持,但因时间、实力等综合考虑而放弃。第四航空战队继续支持北方部队占领了基思卡岛和阿图岛。同年7月另一艘完工后,两舰统一更改舰名,“橿原丸”改名为“隼鹰”,“出云丸”改名为“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