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永乐风云章节目录 > 第四章 白莲之乱(4)

第四章 白莲之乱(4)(2/2)

永乐风云作者:殷明 2017-04-18 19:59
亲军是听命于高燧的。只要高燧有心,他完全会在这漫长岁月里,对这支军队施加各种各样的影响。而再加上一直跟随高燧驻扎在北京的常山三护卫,自己这位三叔已不声不响地在未来的大明京师中掌控了多达十一卫的军力!

    诚然,一旦迁都北京,赵王代领八卫亲军的职责便就结束。但问题是,要抹杀赵王苦心经营十几二十年所造成的影响,这绝非短期内可以做到。如果皇祖父在世,凭着他老人家无以伦比的威势,这十一卫兵马受高燧蛊惑的可能或许还不大,可一旦皇祖父驾鹤西去,那可真就不好说了!想到这里,瞻基的后背冷汗直流。本来,他对唐赛儿所言真伪还将信将疑,但此刻将赵王这些年的经历认真分析后,他虽仍不敢下定论,但内心对三叔的戒惧已是大大增加。而与此同时,瞻基也愈发坚定了一个认识:虽不能断定三叔心意到底如何,但在北京经营多年的赵藩终究是朝廷隐患!

    “赵王真的会贼心不死吗?”瞻基正心绪烦乱间,金幼孜又有些犹疑地道,“赵王威势远不如当年的汉王,他要还念念不忘这非分之想,就不怕重蹈汉王覆辙?”

    “重蹈覆辙?”杨士奇无可奈何地一笑道,“现在的汉王照旧是亲王,成天在乐安逍遥快活。与皇位的诱惑相比,此等覆辙,就算重蹈了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三位阁臣你一言我一语,把瞻基撩拨得愈发不安。他万万没有料到,一场看似平常的剿匪,竟牵引出这么多始料未及的故事,并一步步地将自己带入层层荆棘当中。想到迁都后或将面临的重重危机,瞻基心中顿时布满忧虑。

    不过瞻基并不是一个甫遇危险便阵脚大乱之人,相反,他多年随侍御前,耳濡目染之下,早已将永乐临危不乱、化危为机的本领学得炉火纯青。此时听了阁臣们的议论,瞻基虽然心惊,但也由此理清楚了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各种关节利害。待稳住心神,瞻基开始思索——迁都北京,朝廷固然将直接置身于赵藩的威胁之下,但对赵藩而言,这真的就是有利无弊吗?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瞻基终于发现了一个机会:

    赵王留守行在二十年,势力盘根错节,这始终是个隐患。皇祖父现在在位或还好些,但他老人家毕竟已年过花甲,一旦驾崩,三叔还会不会这么老实可就不好说了。要是在之前,朝廷地处江南,要想制约北京的赵藩势力多少都显得有些鞭长莫及。可一旦迁都,朝廷对北京的控制力就将大大加强。而作为皇太孙,作为大明王朝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他朱瞻基完全可以借倚皇祖父之威,仗朝廷之势,将三叔在北京的势力逐一剪除!

    利用迁都的机会,借助皇祖父和朝廷之力瓦解盘踞北京的赵藩势力。瞻基找到了化危为机的最佳办法。虽然这里头也隐藏着风险,但既然迁都已成定局,瞻基便只能因势利导,引导局势朝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发展。确定这个思路后,瞻基心中顿有了主意。见三位阁臣仍面带忧色,瞻基展颜一笑,道:“三位师傅所虑甚是。不过当今大明四方安定、国运昌隆;本宫身为皇太孙,亦上应天命,下顺民心。当此盛世,纵有宵小心存不轨,只要本宫秉持正道,以堂皇之力相应,必能无往不胜!”

    瞻基这番大道理讲的突兀且玄乎,三位阁臣不知瞻基心中想法,故一时都未明其意。瞻基也不想解释,只一挥手道:“今日得三位师傅教诲,受益颇多!眼下山东匪乱已平,北京宫室不日即将落成,接下来迁都的筹备亦需抓紧。这是当今天下第一大事,三位师傅都是御前重臣,还望尽心竭力,助迁都大事顺利进行!”

    “遵旨!”三人见瞻基把话题转到迁都上头,顿明白他不愿再提赵王之事。于是也只能顺着话头答应。瞻基见三人拱手,满意地点了点头,遂笑道:“回宫半日,尚未去见父亲殿下,实是罪过。三位师傅且自便,本宫先告辞了!”说完,便迈出房门,大步流星地去了。

    出了文渊阁,瞻基仰起头,深深吸了口气。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协助皇祖父永乐,实施筹划多年的迁都大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