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流氓与贵族章节目录 > 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6)

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6)

流氓与贵族作者:长风 2017-04-18 19:54
    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6)

    其一,陛下居代国时,太后曾患病三年,您睡觉都不脱衣服,非您亲口所尝过的汤药不准进奉太后。平民曾参都做不到,您作为君主却能践行,您比他可孝顺多了。

    其二,灭了吕家,朝中大臣独断专行,您却敢来祸福难料的京城,就算古代的勇士也没法和您比呀。

    其三,您在代国驻京办事处五次辞让天子位。古代的许由才辞让了一次,您比许由多四次啊。

    三项最新纪录要说明刘恒孝、勇、谦的品质。也没什么错,就是说得有些过火。关于孝,《史记》与《汉书》的记载有所不同。按照《史记》的说法应该是三年不合眼,不脱衣,这明显有悖常识。《汉书》的记载就好多了,虽说三年不脱衣服睡觉可能夸张,但不悖常识;关于勇,不要忘了是刘恒的舅舅打前阵,证实没有问题才西进的;关于谦,辞让几次都是礼仪性的,要考虑当时的具体情景,这并不能证明刘恒不想当皇帝,否则他没必要来长安。

    这些可以说是刘恒的优点,但优点就能掩盖恶名吗?恶名就是恶名,否则直接叫美名算了。这三条只是宽刘恒的心,其实根本不能掩盖恶名。所以,袁盎不忘补充一句,陛下本意想把刘长下放基层改造一阵,没想到护卫的官吏失职导致他的死亡。

    心宽了,但如何解决问题呢,史书记载出现了偏差。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记载的是:

    刘恒问:“将奈何?”

    袁盎答:“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

    于是刘恒便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袁盎也因此在朝廷名声大振。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的是:

    刘恒问:“为之奈何?”

    袁盎答:“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于是刘恒令丞相、御史拘捕拷问各县押送刘长而不予开封进食者,一律弃市问斩。然后以列侯的礼仪安葬了刘长,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

    可我们发现,刘恒分封淮南王三个儿子为王是十年后的事情,这让我们不能够确信《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的记载。《汉书》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相同,而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是选择了《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的记载。

    很纳闷,此事与丞相、御史有什么关系,一定要杀死人家,不如直接连刘恒一起杀了多干净利索。此事足以看出袁盎内心阴冷的一面,要不是刘恒还算清醒,帝国的丞相、御史脑袋也搬家了。但一些官员却成了冤死鬼替死鬼,他们要为刘恒作的恶埋单。

    这次杀高官虽没有成功,不过很快袁盎就为汉帝国开创一项新记录,协助刘启杀死了在任的高级官吏御史大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