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3)(2/2)
《流氓与贵族》作者:长风 2017-04-18 19:54
刘交去世后,其接班人太子也早早去世了,刘恒便让刘郢客接替楚王位。当时申公不知什么原因丢了官。刘郢客要回楚国接任王位,便把老同学一同带回。官职还为中大夫,同时让申公做太子刘戊的老师。刘戊也不正经学习,非常讨厌申公。可惜刘郢客只做了四年楚王就辞世了,太子刘戊立为楚王。
刘戊的过分做法让申公深感人格受到羞辱,老爷我不伺候你们这帮猴了。他跑回老家潜心教书,慕名求学的有千余人。据说,申公教授《诗经》只讲解词义,而不是微言大义地阐述,如果碰到疑难问题就存而不论,绝不是硬着头皮去解释。申公一般不出家门,谢绝宾客,但有两个人例外:鲁王刘余请他,他会去;八十多岁的时候,汉武帝刘彻同志请他来京求教治国之道,他去了。他回答刘彻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史记·儒林列传》)老头真是个明白人,治国不是吹牛,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赵王刘遂更是不满中央,完全同意起兵。
看来,诸侯大联盟算是结成了,大家都在关注中央与吴国的动静。中央削吴的文书一到,刘濞首先起兵,杀死中央任命的在吴官员;楚王刘戊杀死谏阻的丞相和太傅;赵王刘遂烧死谏止的丞相与内史;齐王突然反悔,违背盟约开始军事布防;济北国破坏的城墙没有修好,济北王也被郎中令(掌管保卫宫殿门户)劫持,无法举兵参加战斗。
胶西王和胶东王为统帅,联合菑川王、济南王围攻齐国都城临淄。赵王刘遂把军队调往赵国西部边境,准备与吴楚等**队联合进攻,又向匈奴派出使者联络援助。七国联盟已经形成,它们是吴国、楚国、赵国、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而实力大的就三个国家,其他四国则是原齐国一部分,整体实力大为削弱。
中央地方大比武
吴国进行了战前总动员。刘濞下令全国:“我年纪六十二岁亲自统率军队,小儿子年龄十四岁也要身先士卒。所以凡是年长同我的,年轻同我幼子的,都要出征。”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没必要以强制性的口吻动员大家。国民明白,保护吴国就是保护自己。二十多万大军很快征集完毕。这还不算,刘濞派人到南边的闽越国和东越国公关,东越国也发兵支持吴国。
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前元三年,正月二十三日。吴国大军从广陵(江苏扬州市)起兵,标志着七**事对抗汉中央正式开始,军队向西渡过淮河和楚军会合。
为了证明起兵对抗中央的合法性,有必要告知天下国民,而檄文就不可少了。檄文以信件的形式发送到各诸侯,把发兵的缘由说得很清楚。如果在当代,直接在互联网或者电视发布即可。这篇檄文如下:
刘戊的过分做法让申公深感人格受到羞辱,老爷我不伺候你们这帮猴了。他跑回老家潜心教书,慕名求学的有千余人。据说,申公教授《诗经》只讲解词义,而不是微言大义地阐述,如果碰到疑难问题就存而不论,绝不是硬着头皮去解释。申公一般不出家门,谢绝宾客,但有两个人例外:鲁王刘余请他,他会去;八十多岁的时候,汉武帝刘彻同志请他来京求教治国之道,他去了。他回答刘彻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史记·儒林列传》)老头真是个明白人,治国不是吹牛,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赵王刘遂更是不满中央,完全同意起兵。
看来,诸侯大联盟算是结成了,大家都在关注中央与吴国的动静。中央削吴的文书一到,刘濞首先起兵,杀死中央任命的在吴官员;楚王刘戊杀死谏阻的丞相和太傅;赵王刘遂烧死谏止的丞相与内史;齐王突然反悔,违背盟约开始军事布防;济北国破坏的城墙没有修好,济北王也被郎中令(掌管保卫宫殿门户)劫持,无法举兵参加战斗。
胶西王和胶东王为统帅,联合菑川王、济南王围攻齐国都城临淄。赵王刘遂把军队调往赵国西部边境,准备与吴楚等**队联合进攻,又向匈奴派出使者联络援助。七国联盟已经形成,它们是吴国、楚国、赵国、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而实力大的就三个国家,其他四国则是原齐国一部分,整体实力大为削弱。
中央地方大比武
吴国进行了战前总动员。刘濞下令全国:“我年纪六十二岁亲自统率军队,小儿子年龄十四岁也要身先士卒。所以凡是年长同我的,年轻同我幼子的,都要出征。”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没必要以强制性的口吻动员大家。国民明白,保护吴国就是保护自己。二十多万大军很快征集完毕。这还不算,刘濞派人到南边的闽越国和东越国公关,东越国也发兵支持吴国。
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前元三年,正月二十三日。吴国大军从广陵(江苏扬州市)起兵,标志着七**事对抗汉中央正式开始,军队向西渡过淮河和楚军会合。
为了证明起兵对抗中央的合法性,有必要告知天下国民,而檄文就不可少了。檄文以信件的形式发送到各诸侯,把发兵的缘由说得很清楚。如果在当代,直接在互联网或者电视发布即可。这篇檄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