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共同富裕社会(3)(2/2)
《2030中国》作者:胡鞍钢 鄢一龙 魏星 2017-04-18 19:48
,江苏、浙江、广东和内蒙古的人均GDP水平也有可能超过美国。
地区差距缩小,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模式向东部沿海地区趋同,并出现结构更为优化的投资模式,对人力资本和生态资源的投资将是驱动中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的重要动力。地区发展差距缩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一系列政府措施推动下的产业布局调整、人口经济地理变革,主要表现在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4)和中部崛起战略(2006),以及在具体的区域一体化政策框架下实施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曾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它在过去的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创造了人类发展历史上的最大奇迹,这个奇迹不但体现在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且也体现在人类发展上取得的重大进展,从地区层面看,各省(市、区)的人类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并出现了明显的趋同趋势。
中国将在2030年整体进入高人类发展阶段。依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最新的计算方法,2010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663,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但部分省(市、区),包括上海、北京、天津、辽宁、浙江、江苏、广东、吉林、山东和内蒙古,已经进入到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和高人类发展水平。中国整体有可能在2015年左右人类发展指数超过0700,达到高人类发展水平,在2020年,绝大多数省份都将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其中部分沿海发达省份进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2030年中国各地区人类发展水平将不同程度地提高(见表6—2)。在2030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将排在世界的第40位左右。
如果按省(市、区)人类发展水平进一步划分的话,在1980年,中国有9715%的人口处于低人类发展水平,285%的人口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到2000年,处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的人口占884%,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的人口占8874%,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的人口占242%;到2010年,6363%的人口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其余3637%的人口进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和高人类发展水平;到2030年,将有超过90%左右的人口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其中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浙江、江苏、广东、吉林和内蒙古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生活在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地区的人口比例达到2918%。仅有云南、贵州和西藏三个省区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的人口数仅为总人口的628%。与此同时,由于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出现趋同,教育和健康水平也出现趋同,各省(市、区)人类发展指数的差距下降,由1980年省际间人类发展水平差异系数的025,下降到2010年的009,并在2030年进一步下降到007。
地区差距缩小,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模式向东部沿海地区趋同,并出现结构更为优化的投资模式,对人力资本和生态资源的投资将是驱动中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的重要动力。地区发展差距缩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一系列政府措施推动下的产业布局调整、人口经济地理变革,主要表现在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4)和中部崛起战略(2006),以及在具体的区域一体化政策框架下实施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曾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它在过去的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创造了人类发展历史上的最大奇迹,这个奇迹不但体现在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且也体现在人类发展上取得的重大进展,从地区层面看,各省(市、区)的人类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并出现了明显的趋同趋势。
中国将在2030年整体进入高人类发展阶段。依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最新的计算方法,2010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663,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但部分省(市、区),包括上海、北京、天津、辽宁、浙江、江苏、广东、吉林、山东和内蒙古,已经进入到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和高人类发展水平。中国整体有可能在2015年左右人类发展指数超过0700,达到高人类发展水平,在2020年,绝大多数省份都将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其中部分沿海发达省份进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2030年中国各地区人类发展水平将不同程度地提高(见表6—2)。在2030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将排在世界的第40位左右。
如果按省(市、区)人类发展水平进一步划分的话,在1980年,中国有9715%的人口处于低人类发展水平,285%的人口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到2000年,处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的人口占884%,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的人口占8874%,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的人口占242%;到2010年,6363%的人口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其余3637%的人口进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和高人类发展水平;到2030年,将有超过90%左右的人口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其中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浙江、江苏、广东、吉林和内蒙古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生活在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地区的人口比例达到2918%。仅有云南、贵州和西藏三个省区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的人口数仅为总人口的628%。与此同时,由于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出现趋同,教育和健康水平也出现趋同,各省(市、区)人类发展指数的差距下降,由1980年省际间人类发展水平差异系数的025,下降到2010年的009,并在2030年进一步下降到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