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大明名相徐阶传章节目录 > 第十回 履名山临大川脱胎换骨 中举人题金榜奉旨完婚(6)

第十回 履名山临大川脱胎换骨 中举人题金榜奉旨完婚(6)(2/2)

大明名相徐阶传作者:沈敖大,沈依云 2017-04-18 19:29
么一个梦也未可知。

    徐阶领了乡荐,也就是行省证明举人身份的文书,赴京会试,登舟从水路赶到浙江,换乘了一条船。这船上有好几位浙江的举人,也是进京赶考的。少年举人踌躇满志,一路上高谈阔论,以显示才能。独独徐阶坐在一旁,闷声不响。当举人们了解徐阶也是举子,赴京赶考以后,就不断出难题问他,徐阶一概笑答不知。于是,这些举子相互咬起了耳朵,说此人学问浅薄,中举出于偶然,私底下就叫他“偶然”。谁知到了北京,会试三场下来,徐阶成绩优异,成了会士,经过廷试,徐阶被钦点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那年徐阶青春二十。一篇《廷试策》显示出徐阶才情不凡,把它与孔明《隆中对》相提并论,也许溢美,然确也出类拔萃!廷试题是:“朕欲励精有为,上追隆古之治,如之何而可?子诸生皆学古通今,明于王道,有以佐朕之不逮者。其各殚心以对,毋泛毋略,朕将采而行之。”也就是征求治国的方略。徐阶提出了自己治理天下的思路。文章纵论三皇五帝、尧舜禹汤、秦汉唐宋治理天下的成败得失,主张“法制”治天下,而且“法制”要随时“维新”,不可一成不变;提出“纪纲”齐万民;“功罪”要明,“赏罚”出于公心;要让天下百姓明白什么可做,是“荣”,什么事不可做而且必不可做,那是“辱”……二十岁的年纪,满肚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且文字也极漂亮。如“人君以一人之身,尊临乎其上,非有法制一齐之,则民将无所于守,而其涣者不可一;非有纪纲以持之,则民将莫知其向,而其薄者不可醇”。“核功罪,以公赏罚之施;辩贤否,以定上下之分。佳句警语不胜枚举。大学士杨廷和击节叹赏视为天人嘉靖帝金口褒奖,钦点探花。松江人徐阶名扬天下,平步青云,松江府上下,交口传颂。这篇《廷试策》就收入他后来编成的《世经堂集》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