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计划(4)(2/2)
《建国方略》作者:孙文 2017-04-18 19:27
则水深之齐一,可得而致。盖自磨刀门以上,通沿广州河汊之一段,西江平均有二十英尺至三十英尺之深也。如有全段一律之水深,以达于海,则下层水流将愈速,而洪水时泄去其水更速矣。除此浚深之工程以外,两岸务须改归齐整,令全河得一律之河阔;中流之暗礁及沙洲,均应除去。东江流域之受水灾,不如西、北二江之深重。则整治此河,以供航行,即可得其救治,留俟该项论之。
第二航行问题广州河汊之航行问题,与三江相连,论此问题,须自西江始。往日西江流域与广州间往来载货,常经由三水与佛山,此路全长三十五英里。但自佛山水道由西南下游起淤塞之后,载货船只须为大迂回:沿珠江而下以至虎门,转向西北以入沙湾水道,又转向东南入于潭洲水道,西入于大良水路,又南入于黄色水道(自合成围至莺哥嘴)及马宁水路,于此始入西江。西北泝江以至三水西北江合流之处,此路全长九十五英里,比之旧路多六十英里。而广州与西江流域之来往船只,其数甚多,现在广州与近县来往之小火轮有数千艘,其中有大半为载货往来西江者。夫使广州、三水间水道得其改良,则今之每船一往复须行九十五英里者,忽减而为三十五英里也,其所益之大,为何如哉!
在吾改良广州通海路及港面之计划,吾曾提议浚一深水道,自海至于黄埔,又由黄埔以至潭洲水道。今吾人更须将此水道延长,自潭洲水道合流点起,以至三水与西江合流之处。此水道至少须有二十英尺水深,以与西江在三水上游深水处相接。而北江自身,亦须保有与此同一之水深,至于三水上游若干里之处,所以便于该河上流既经改良之后大舶之航行也。为广州河汊之航行以改良东江,吾人应将其出口之水流,集中于鹿步墟岛上面之处与珠江合流之最右之一水道。此所以使水道加深,又使异日上流既经改良之日,广州与东江地区路程更短也。
第二航行问题广州河汊之航行问题,与三江相连,论此问题,须自西江始。往日西江流域与广州间往来载货,常经由三水与佛山,此路全长三十五英里。但自佛山水道由西南下游起淤塞之后,载货船只须为大迂回:沿珠江而下以至虎门,转向西北以入沙湾水道,又转向东南入于潭洲水道,西入于大良水路,又南入于黄色水道(自合成围至莺哥嘴)及马宁水路,于此始入西江。西北泝江以至三水西北江合流之处,此路全长九十五英里,比之旧路多六十英里。而广州与西江流域之来往船只,其数甚多,现在广州与近县来往之小火轮有数千艘,其中有大半为载货往来西江者。夫使广州、三水间水道得其改良,则今之每船一往复须行九十五英里者,忽减而为三十五英里也,其所益之大,为何如哉!
在吾改良广州通海路及港面之计划,吾曾提议浚一深水道,自海至于黄埔,又由黄埔以至潭洲水道。今吾人更须将此水道延长,自潭洲水道合流点起,以至三水与西江合流之处。此水道至少须有二十英尺水深,以与西江在三水上游深水处相接。而北江自身,亦须保有与此同一之水深,至于三水上游若干里之处,所以便于该河上流既经改良之后大舶之航行也。为广州河汊之航行以改良东江,吾人应将其出口之水流,集中于鹿步墟岛上面之处与珠江合流之最右之一水道。此所以使水道加深,又使异日上流既经改良之日,广州与东江地区路程更短也。